文/李曉恒(駐村調研記者)
張太平和他的妻子
文/李曉恒(駐村調研記者)
在紫陽縣三坪村駐村的日子里,沒看見過張太平小兩口有過一會兒的“清閑”。
一大早起來,張太平先是挑著滿滿的兩桶豬食,到豬圈喂豬。把豬喂好后,就忙著幫老婆米自秀把夜里做好的豆腐搬到板車上,幫老婆拉著板車下山到鎮上賣豆腐,然后自己忙著趕往山里幫別人蓋房子,掙點辛苦錢。
就在張太平到山里做工時,米自秀拉著板車在狹窄的集鎮來回叫賣豆腐和自己種的蔬菜。從早上七點到下午兩點,能賣六十多斤豆腐,收入幾十元。做豆腐剩的豆渣用來喂豬,一舉兩得。
下午兩點多回到家,稍許休息,米自秀就又忙著割豬草、喂豬或者到地里鋤地。
下午五點左右,張太平從山上回來,匆匆忙忙吃幾口飯,又開始忙著劈柴、料理地里的蔬菜了。
所謂的地,根本沒有成塊的,也就是在房前屋后、渠邊道沿、溝溝畔畔上,或者平整后的一些不規則的地。就是這樣的地,兩口子都是精耕細作,一點一點整理,種上土豆、玉米、豌豆、包菜、油麥菜、大蒜、蔥等,既能滿足他們兩個人的簡單生活,還能賣些錢供一對兒女上學花銷。
張太平的女兒張芬芬上衛校已經畢業了,在重慶工作。受父母的影響,能吃苦還孝順。剛上班不久,知道爸爸有腰痛的毛病,就攢下錢給張太平買了一個按摩椅,還給他們買了手機。兒子張達異大學馬上也畢業了,已經在西安一家醫院找到了工作。每當談到一雙兒女,張太平夫婦總是不自覺地流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們倆從小家里窮,沒讀過書,現在兒女都上了大學,總算彌補了自己的遺憾。
今年,在扶貧工作隊幫助下,廚房和廁所也重新裝修,還有了洗澡的地方。院壩也硬化了,不再像過去一樣,一出門就是斜坡,下雨天稍不留意就會滑倒。干凈、整潔的環境,讓他們對生活更充滿了信心。
太陽下山了,兩口子就忙著漚豬食,打掃院落。
吃罷晚飯,稍事休息,就又開始磨豆腐、做魔芋豆腐,一直到夜深才上床睡覺。
日子很累,但總是看見他們一張笑臉。“莊稼人,溫飽問題解決了,孩子上學問題不愁了,只要自己努力,有吃有喝,還有什么可愁的。現在黨的政策這么好,不交糧不納稅,還有補貼,日子要是過不好,肯定是自己好吃懶做。”張太平說。
(責任編輯 計科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