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推進考核同步 責任監督保障到位
—— 余慶縣花山苗族鄉將安全生產貫穿各項工作全過程
文 周慎凡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鄭德忠
余慶縣花山苗族鄉以“零隱患、零傷害、零事故”為工作目標,堅持三個同步、織牢三張網絡,認真履行安全生產屬地管理職責,連續10年未發生安全事故。
余慶縣與遵義市湄潭縣、黔南州甕安縣接壤,素有“雞鳴三縣”之稱。行走在余慶縣花山苗族鄉,隨處可見設立在主干道上的固定安全文化欄、文化墻、溫馨提示牌等。據花山苗族鄉黨委書記李林介紹,目前該鄉已連續10年未發生安全事故。
花山苗族鄉是余慶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位于余慶縣西南角,與遵義市湄潭縣石蓮鄉、黔南州甕安縣天文鎮接壤,是余慶連接貴陽、遵義、重慶的必經之地。多年來,該鄉以“零隱患、零傷害、零事故”為工作目標,堅持三個同步、織牢三張網絡,認真履行安全生產屬地管理職責,2016年被遵義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花山苗族鄉始終把安全生產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同步安排、同步推進、同步考核。
堅持同步安排,牢固樹立抓安全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堅決克服麻痹松懈的僥幸心理和粗枝大葉的工作傾向。花山苗族鄉黨政領導在調度分管工作,各村、機關單位在推進各項工作時,同步調度、推進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安全生產工作常態化和全程化。
堅持同步推進,將安全生產始終貫穿脫貧攻堅、“三農”工作和項目建設等全過程,實行逢會必講、逢人必談。鄉人大把安全生產工作開展情況納入視察范圍,在鄉人代會期間,由鄉人大代表對鄉內重點項目、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情況進行視察,形成“黨委政府重視、人大代表視察、專職部門整治、鄉村兩級聯動、各級層層配合”的工作機制。
堅持同步考核。將安全生產納入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加大考核權重,嚴格兌現獎懲和實行“一票否決”。建立花山苗族鄉干部管理硬三條和黨政同責十項制度,將平時工作實效與每月績效管理和效能考評相結合,采取月督查、季評比、年考核的方式,對安全生產工作不力、問題突出的村、機關單位實行定期通報,切實做到安全責任“五落實、全覆蓋”。
花山苗族鄉始終把預防安全事故作為最終目標,緊緊織牢安全生產責任網、安全生產監督網、安全生產保障網,認真履行安全生產屬地管理工作。
織牢安全生產責任網,成立了由鄉長任組長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下設15個專業辦,推行AB角管理模式,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部門共同抓以及人人都是分管領導、人人都是安全生產責任人的工作格局。同時,實行“疊加式”責任管理,簽訂安全責任書,做到級級有責任、層層有任務。
織牢安全生產監督網,建立“五定一報一監督”責任機制、隱患排查整改責任落實機制。圍繞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礦山、煙花爆竹、學校、公共聚集場所等重點行業領域,堅持一手抓源頭控制、一手抓隱患整治與監控,努力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織牢安全監督網。對隱患較大的實行“掛牌公示、限期完成、指定部門、專人督辦”制度,組織安委會成員單位開展高危行業和重點領域的專項整治及隱患排查工作,消除事故隱患。
牢織安全生產保障網,加大安全基礎投入。2016年投入安保資金60余萬元,在環鄉公路上增 設減速帶、高速公路連接線上增設標志標識、茶山公路上增設安全防撞墩等;增設警示燈,購置1臺消防車、2套滅火器、200米救生繩等應急物資。同時,還督促境內的高峰建材廠投入10萬余元,對其建材破碎平臺進行升級改造,提高了工人在生產中的安全系數。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