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愷
駐村“第一書記”要注意處理好三種關系
文|王志愷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復雜而充滿矛盾。駐村"第一書記",要充分依靠派出單位、組織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黨委等堅強后盾,盡快轉變角色,學會處理好三種關系,更好地完成"雙爭四幫"各項工作任務。
選派機關優(yōu)秀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作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要充分依靠派出單位、組織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黨委等堅強后盾,盡快轉變角色,學會處理好三種關系,更好地完成“雙爭四幫”各項工作任務。
“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駐村“第一書記”可以帶來新思路、新項目、新風氣,但駐村“第一書記”不是“超人”。現在的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復雜而充滿矛盾。有些駐村“第一書記”高傲自大、盛氣凌人,若遇上村黨支部書記倚老賣老、不予配合,工作則無法開展;若遇上村黨支部書記當“撒手掌柜”,不予支持,工作則效率低下。
駐村“第一書記”的使命是指導和帶領村黨支部搞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定位好自己與當地村黨支部書記的關系。這種關系應該是互相依靠、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內外結合的關系。“第一書記”駐村后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一名優(yōu)秀的“當家人(班長)”,即優(yōu)秀的村黨支部書記;而村黨支部書記則要借助駐村“第一書記”的指導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樹立自己在全村的管理權威。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村黨支部書記應出面做“當家人”,駐村“第一書記”則應充當好參謀和掌舵人的角色,為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撐腰、壯膽。
具體來說,駐村“第一書記”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要準確定位。要擺正心態(tài),轉變角色,把握好“度”。駐村“第一書記”既要起領導核心作用,又不能獨斷專行;既要以身作則,又不能包辦代替,要真正做到指導不專橫、到位不越位、幫帶不幫辦、幫忙不添亂,達到與村黨支部書記合拍合心的效果。二要善于溝通。要經常與村黨支部書記換位思考,以心換心。要尊重村黨支部書記的正確想法,虛心向他請教學習,善意指出他的缺點和錯誤,充分調動他的工作積極性。駐村“第一書記”的建議和想法,要通過與村黨支部書記的深入溝通,變成村黨支部書記的具體言行,并緊緊依靠黨組織來開展工作。因此,遇事兩人要先溝通、先商量,以大局為重,統(tǒng)一思想、形成共識,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三要帶頭干事創(chuàng)業(yè)。要團結帶領全村黨員干部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集中力量辦一些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難事,并在合作共事中增進了解、加深感情。譬如發(fā)放扶貧物資、入戶慰問等“好事”要讓村黨支部書記去做,以提高他在群眾中的威望。四要完善制度、堅持原則。要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建立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促進村級事務公開、公平、公正,堅決杜絕優(yōu)親厚友、暗箱操作、損害群眾利益等現象發(fā)生。完善由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幫助所駐村建立科學發(fā)展的長效機制,在理思路、提素質、強班子、立制度、打基礎等方面狠下工夫。
一些駐村“第一書記”到村后,急于為村民做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以改變當地面貌,于是緊急上馬各種建設工程和產業(yè)項目。其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忽視了項目前期論證的重要性以及村情民意的復雜多元性,以致很多地方工程、項目因為征地任務的復雜艱巨、預算偏少、資金沒有及時到位等原因,不但無法推進,還引發(fā)了各種矛盾。因此,要真正把好事辦好,駐村“第一書記”絕不能急功近利,而應摸清村情民意,對每一個項目都應召開不同層次的村民會議,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以得到大多數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時搞好項目可行性論證和預算。
不少干部群眾錯誤地認為,向村里下派“第一書記”就是給村里送來“金菩薩”,于是以每年引進多少項目資金來評價“第一書記”的工作能力,并把“第一書記”的作用等同于派出單位的幫扶實力。事實上,向村選派“第一書記”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脫貧攻堅,是要幫助村里選準發(fā)展路子,培育農民合作社,發(fā)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向村里“輸血”的同時,更要提高“造血”功能。因為駐村“第一書記”的任期是有限的,貧困村的發(fā)展之路還要靠自己走。在幫扶投入中,要堅持“盡量投物不投錢,投項目不投現金”的原則。在“硬件投入”方面,可以幫助安裝有線電視、修橋筑路、建設安全飲水和污水處理工程、爭取沼氣和農業(yè)機械項目、提升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等;在“軟件投入”方面,可以幫助發(fā)展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解決部分貧困戶教育、醫(yī)療、住房等實際困難,真正讓外來的投入項目服務全體村民并產生持續(xù)效益。
一些地方給貧困戶發(fā)放種養(yǎng)種苗之后,就任其自生自滅、不管不問了。幫扶過后,待下個年頭回來再看,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還是依舊。因此,在產業(yè)幫扶上,駐村“第一書記”要抓好前期培訓和后期指導。應做到先技術培訓,再發(fā)放幫扶種苗,然后跟蹤指導技術和防疫,甚至幫助銷售。通過“一條龍”服務,幫助貧困群眾提高種養(yǎng)產業(yè)的存活率和持續(xù)發(fā)展,通過發(fā)展壯大產業(yè)實現村民長久的增收致富。
許多駐村“第一書記”對貧困戶關注的大多是物質性的貧困,而一些“貧窮”和“懶惰”“愚昧”往往是共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匱乏是貧困戶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駐村“第一書記”要重視精神層面的扶貧,堅持物質幫扶與精神幫扶“兩手抓”,真正使貧困戶既充實“口袋”又充實“腦袋”,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貧困群眾一些落后觀念和不良習俗,這不僅可以助推脫貧步伐,還能預防再度返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一是轉變群眾思想觀念,激發(fā)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一些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比較嚴重。有的存在“養(yǎng)牛為耕田、養(yǎng)豬為過年,養(yǎng)點雞鴨找點零花錢”等小農思想,政府給什么要什么,養(yǎng)大就賣,不養(yǎng)就殺,并不尋求滾動發(fā)展壯大;有的以“當貧困戶有國家養(yǎng)”為榮,沒有脫貧志向,更不愿脫下“貧困帽”;有的終日無所事事,酗酒、賭博、打架,甚至吸毒,弄得妻離子散、家不成家。因此,要避免“年年扶貧年年貧”的怪圈,駐村“第一書記”就要想方設法幫助貧困群眾更新觀念,自立自強,激勵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決心和信心。
二是倡導樹立良好家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駐村“第一書記”要帶領村級組織大力塑造和宣傳農村文明家庭,讓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營造尊老愛幼、崇尚知識、勤儉持家、鄰里互助等新農村風尚。通過立家規(guī)、傳家訓、樹家風、園家夢,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促進家庭和睦發(fā)展,維護農村公序良俗。尤其要重點關注農村夫妻離婚率高、大齡單身男青年多、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空巢老人贍養(yǎng)等問題。
三是嚴禁“賭”與“毒”,改善農村精神文化風貌。一方面,若發(fā)現賭博和吸毒現象要及時上報派出所進行嚴打,對于吸毒人員要勸其強制戒毒,對于嗜賭人員要誡勉談話,堅決剎住“黃、賭、毒”等歪風。另一方面,開展球賽、廣場舞、文藝晚會等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豐富村民的農閑生活,把“酒鬼”“賭鬼”從酒桌、牌桌上拉到球場、舞臺、便民中心來。
(作者系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派駐白沙黎族自治縣阜龍鄉(xiāng)可任村第一書記)
本文責編/曹秋秀 郵箱/364801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