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建民
影像注愛的善舉
文/姬建民
河北任丘市青年企業(yè)家、全國先進攝影志愿者李鐵強,三年前發(fā)起成立“億德愛之家”愛心組織后,帶領其中22名攝影志愿服務隊員,開展“送愛心、拍幸福”活動,多次走進該市道德模范、老黨員、革命母親、百歲老人家中和敬老院,為模范人物和老人們義務拍照,送上精心制作的攝影作品以及月餅、蛋糕、糧油米面和現(xiàn)金。他個人出資10余萬元,開辟了“攝影名師大講堂”,還投資100萬余元建起攝影文化書博館、高標準攝影棚、攝影培訓交流室、畫廊等,免費向社會開放。2017年1月,他入選中國好人榜。
一個人,是要有點精神的。這個精神就是富于愛心,回報社會。李鐵強是位事業(yè)有成的企業(yè)家,富裕起來后,沒有醉生夢死,追求奢靡生活,而是“用一顆感恩的心回饋社會,為社會做一些好事、善事,為廣大群眾帶來幸福與快樂。”因此,他帶領他的團隊,把愛心注入影像,不僅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而且溫潤了社會,溫暖了人心。
我以為,李鐵強及其愛心團隊的精神追求與高尚操行,既對客觀存在的金錢至上、物欲橫流的陰霾是個有力抵制與凈化,也對所有先富起來的人們具有鮮明的指向意義。
一個人,投身公益是大有可為的。服務人民,回報社會,舞臺和領域極為廣闊,既可以實現(xiàn)人生最大的價值追求,更可以為和諧社會的構建貢獻力量。“作為一名攝影志愿者,用影像記錄時代,展現(xiàn)幸福生活,為廣大群眾帶來幸福與快樂一直是我追逐的夢想。”李鐵強如是說。李鐵強借助攝影的一技之長,帶領志愿者團隊精心服務于模范人物和社會老人,尋覓到愛心善行的最佳“契合點”,無疑贏得了社會贊譽與群眾歡迎。這也告訴我們,一個人無論能力大小,只要樹立起回報社會的愛心理念,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來、做下去,就是無愧于時代與人民的“好人”,就能夠跨入夠層次的“好人”行列。
一個人,是應努力見賢思齊的。欲要形成道德高尚、和諧美好的社會,既需要先進模范的引領,更應有見賢思齊的意識。“大氣候”是由無數(shù)個“小氣候”凝聚而成的。一個李鐵強作出了表率,一個個張鐵強、王鐵強就要跟上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齊心聚力,善行天下,就會營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僅以滄州而言,就有另外兩位“好人”可與李鐵強媲美:一位是滄州市女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張書儉,帶領河北各地近20名女攝影愛好者,走遍滄州14個縣(市)的5700多個村莊,為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作出特殊貢獻且健在的農村女黨員、婦救會主任、女堡壘戶、女防特鋤奸模范等100余位革命老媽媽,拍攝并贈送了制作精美的12吋榮譽照和“全家福”,獲得了中國老促會婦委會頒發(fā)的“筑夢老區(qū)優(yōu)秀項目”榮譽。一位是河北南皮縣的劉世強,借助開設影樓的便利,跑遍全縣300多個行政村,免費為全縣80歲以上的3000多位老人照相并贈送照片,還準備走出南皮縣為老人拍免費照。毫不夸張地說,滄州所以有150多人榮登“中國好人榜”并連續(xù)6年領跑全國地級市,與倡導見賢思齊、打造“好人之城”是絕對分不開的。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惟愿“中國好人”越來越多,“中國好人”的百花園越來越絢麗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