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金友
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自豪
文/汪金友
最近,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發起了一次留學生民間調查。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通過投票,評選出了他們心目中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網購、支付寶和共享單車。受訪的外國青年們紛紛表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是他們最想帶回祖國的生活方式。(5月14日《法制晚報》)
盡管這份出自外國留學生之手的評選結果,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和測評,但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之后,尤其是近年中國創新發展的偉大成果,讓我們感到欣喜和振奮。
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說,我們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創新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一帶一路”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創舉,搞好“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向創新要動力。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分別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造紙術掀起了人類文字載體的革命,印刷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流通,指南針為航海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火藥改變了生產和作戰的方式,推進了歷史的進程。這四大發明,也是中國為世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巨大貢獻。
當然,這些只能說明過去。再看新的四大發明,又是一番風景。
先說高鐵。中國不是最早發明高鐵技術的國家,但卻是高鐵發展最快的國家。自從2008年8月1日,中國第一條350公里/小時的高速鐵路在京津城際開通運營,接著便迅猛發展。到2016年,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經超過2.2萬公里,占全球高鐵運營里程的65%以上。與此共同興起的,是中國的高鐵技術,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由于建設成本低、執行能力強、施工周期短,中國高鐵已經成為“中國制造”走出去的標桿企業。
次說網購。據說中國的第一宗網上購物,發生在1996年11月。而到2016年,全國的網購用戶已經達到4.6億人,年人均消費金額10830元。而且還在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網購的最大優勢,是可以在家里“逛商店”,既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又能夠獲得大量的商品信息,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到如今,網購不僅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新型生活方式,而且有望成為拉動全球消費的新引擎。
再說支付寶。我老伴早晨去買菜,發現鄰居買4塊錢的油條,也用支付寶付款。現在很多的中國人,已經習慣了出門不帶錢包。打車、吃飯、購物,全都用手機上的支付寶支付。截至目前,支付寶實名用戶已超過3億,單日手機支付量超過4500萬筆。我以前只知道這種新的消費模式,展示了現代人的生活觀念,但卻不知道,也屬于中國人的一大新發明。
后說共享單車。2016年年底以來,國內的共享單車突然火爆起來。仿佛一夜之間,城市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布滿了各種顏色的單車。連我這個60多歲的老漢,也情不自禁地入網加盟。無論下了公交還是出了地鐵,隨手就可以抓起一輛,想騎到哪就騎到哪。現在很多城市,共享單車都川流不息,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而創新,又是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一個民族要進步,一個國家要發展,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創新。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實現與其他國家的共商、共建和共享。
中國的“新四大發明”,有的已經走出中國,有的正在走出中國。又能自己受益,又能與世界共享。作為中國人,我們為之光榮,也為之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