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向斌
廣州市海珠區總工會創新服務模式 推出十大品牌 維護職工權益
■黃向斌
廣州市海珠區總工會不斷探索提升職工素質,維護職工權益的新路子,推出服務職工十大品牌,使職工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維護,探索出一條海珠區產業工人社會服務新模式。
海珠區是廣州市中心城區,全區有912家基層工會,覆蓋企事業單位13978家,其中企業工會13623家,工會會員達28.4萬人。區總工會從2015年3月開始,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由廣州粵穗社會工作事務所承接的海珠區工會服務進企業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的社工團隊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與方法,深入海珠區企業,開展職工的生產適應、環境協調、職業生涯發展和福利保障的服務工作,在職工福利與發展的基礎上提升企業效率。
在工會的支持幫助下,社工們圍繞企業工會和職工的需求,成功打造了職工學堂、職工周末有約、職工志愿者、職工文化休閑生活、職工職業生涯規劃、職工技能提升培訓、和諧勞動關系構建、基層工會能力提升、職工社區融入和職工音樂圓夢等十大服務品牌。
社工通過開展技能培訓、就業發展、普法教育、文化娛樂、心理咨詢、城市融入、社交婚戀、生活時尚等各類職工服務活動,先后組織了“職工創文當先鋒”“周末有約 交友聯誼”等服務活動300多場次,直接服務職工達10萬多人次。該服務團隊與100多家企業工會建立了穩固服務關系,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珠服務模式”。
海珠區工會服務進企業項目以“共融、共生、共享”為服務理念,讓職工融入企業,融入工會,融入社區;讓職工在工會大家庭里同參與,同成長,同發展;讓職工能分享海珠工會“心貼心,實打實”的服務,共享海珠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海珠區工會服務進企業項目,通過開展“以點帶面、街為重點、片區結合、街企協作”的做法,完善了“工會法規政策宣傳陣地+工會資源信息支持系統+工會社工服務示范中心+工會技能提升培訓平臺”四位一體廣覆蓋的服務機制,打造了職工服務綜合平臺,使數萬職工共享了海珠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海珠區工會服務進企業項目形成了“工會+社工+義工+職工”四工聯動的服務模式。工會是指體制內的工會工作人員,他們大都具有工會工作的經驗和資源,能夠在工會語境下更快地開展工作。社工則利用專業的價值理念和工作手法,如利用個案的技巧為職工開展有針對性的情緒輔導等服務,來彌補工會服務的死角和不足。義工是指所培育的志愿者。社工要充分發揮義工服務的管理者、培訓者、引導者及協調者角色,制定義工服務指引,開展義工專題培訓,注重義工服務骨干的培養和服務模式的推廣,逐漸形成“社工開發服務,義工推廣服務”的工作模式。職工是指由被服務者向服務者轉變的職工。社工要充分調動被服務職工的積極性,挖掘職工的潛能,讓職工參與服務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提升活動策劃和組織的能力,從而服務更多的職工,形成“職工管理職工,職工服務職工”的良好局面。
隨著海珠區外來務工人員和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社工加義工聯動方式成效顯著。工會服務進企業項目組的社工們在原來基礎上培養達到數千名義工,通過組織、培養與發展,實踐證明“職工服務職工”良好互動模式具有創新性。社工通過系列服務活動的吸引,通過 QQ、微博等網絡平臺招募,特別是吸引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加入義工隊伍。在義工服務能力的培養上,他們運用“在服務中學習,在學習中服務”,堅持“培訓+服務”兩手抓的義工隊伍培育原則,為義工提供專業培訓。努力打造一支有志愿、有技能、有特色的義工隊伍,建立義工服務的管理與激勵制度,推動了義工服務模式的創新、規模化和可持發展。
(作者為廣州市海珠區人大副主任、區總工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