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技術先行,推進優質牧草種植利用再上新臺階
——河南省優質牧草種植利用觀摩交流培訓活動側記
本刊編輯部
2015年2月1日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草食畜牧業,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大力推進糧改飼,以玉米種植結構調整為重點,推進糧食作物種植向飼草料作物種植的方向轉變,實行草畜配套,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促進種養循環、產加一體、糧飼兼顧、農牧結合,是我國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切入點,也是優化畜牧業結構的重要抓手和加快現代畜牧業轉型升級的難得機遇,對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草食畜牧業是現代畜牧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草食畜牧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但是生產總量和生產方式仍然明顯滯后于畜牧業整體發展水平,尤其是飼草料供需缺口巨大,嚴重阻礙了草食畜牧業乃至整個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步伐。
當前,推進“糧改飼”進程中仍存在思想觀念轉變不徹底、牧草品種選擇不準、機械配套不完善、種植效益不高等問題,其中,涉及品種選擇、機械配套、收儲措施、加工利用的牧草種植利用技術問題成為阻礙牧草產業發展的瓶頸。

8月2-4日,為了觀摩交流學習優質牧草種植利用典型,明確優質牧草種植利用任務,推進優質牧草種植利用進程,提振河南省草牧業發展精神,河南省飼草飼料站在鄭州市舉辦河南省優質牧草種植利用觀摩交流培訓活動。來自全省18個地市和10個直管縣飼草飼料站的50余名同志參加了此次活動。與會人員觀摩了雜交構樹種植基地、紫花苜蓿裹包青貯現場,并交流學習了優質牧草種植利用的典型經驗做法。
8月3日,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蘭考國銀農牧有限公司雜交構樹種植基地、蘭考縣萬畝牧草產業園和滎陽極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紫花苜蓿裹包青貯現場,不僅參觀了雜交構樹這一新型飼料作物的基本情況,也看到了河南省苜蓿產業發展的新出路——裹包青貯,苜蓿裹包青貯能夠解決河南省雨熱同期時苜蓿收割晾曬難的問題。
據悉,雜交構樹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歷經十幾年潛心研究并通過示范驗證,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的優質樹種。采用現代農業育種技術,通過太空搭載育種,雜交選育等手段培育出了中科1號、2號、3號雜交構樹、雜交構樹101、雜交構樹201等樹種。雜交構樹具有速生性,當年栽植,當年收獲;同時,該樹種具有豐年性,每年畝產構枝葉1 500 kg;該樹種耐砍伐,一年栽植,連年收獲,收獲年限達20年以上。
有關試驗研究證明,雜交構樹葉具有飼料價值。根據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營養系和中心實驗室測定,雜交樹葉粗蛋白質量分數為23.48%,鈣、磷、鋅、鐵、錳、銅等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豐富,是陸地動物和魚類的優質飼料。試種當地農戶用樹葉喂豬試驗表明,構樹樹葉是豬喜食的飼料。也有研究表明,雜交構樹101具有全株飼料價值。據中國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測定,雜交構樹101粗蛋白質量分數高達26.10%,高于優質苜蓿草粉;粗脂肪含量顯著高于苜蓿草粉及豆粕;鈣含量顯著高于苜蓿草粉及豆粕;中性洗滌纖維(NDF)及酸性洗滌纖維(ADF)表現優良,同時,飼養試驗結果表明,動物對雜交構樹消化吸收效率高。
苜蓿草產量高、營養豐富,是一種優質的牧草資源,但在河南省,第二茬至第五茬苜蓿的收獲期與雨季同期,不利于晾曬,干草生產困難或品質差,甚至出現發霉變質的情況。而裹包青貯技術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為雨熱同期時苜蓿的收儲技術探索了新的出路。
裹包青貯是指將收割好的新鮮牧草、玉米秸稈、稻草、蘆葦、藥材稈、高粱等各種青綠植物,采取用捆包機高密度壓實打捆,然后用專用青貯塑料拉伸膜裹包起來,造成一個最佳的發酵環境。經這樣打捆和裹包起來的草,處于密封狀態,在厭氧條件下,經3~6周,最終完成乳酸型自然發酵的生物化學過程。據了解,裹包青貯技術相比傳統堆貯、窖貯或塔貯的優點在于:一是青貯質量好,粗纖維含量低,消化率高,適口性好,動物采食量高;二是青貯飼料原料多樣、收割時期靈活,只要達到適宜的收割期,通過晾曬,在短時間內即可完成青貯生產;三是機械化程度提高,養殖戶可根據各自的情況隨時隨地安排生產,減少勞動力的投入;四是霉變損失、流液損失和飼喂損失均大大減少,廢舊拉伸膜可重復利用,降低成本;五是保存期長達1~2年,可緩解秋冬季節飼草短缺問題,提高牧民養殖的積極性;六是儲存方便,取飼方便,不受季節、日曬、降雨和地下水的影響,可露天堆放,易于運輸和商品化。因此,裹包青貯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技術,不僅能加快草畜產業的建設步伐,提高飼草利用率,還能促進青貯加工產業化的發展。苜蓿裹包青貯不僅解決了雨熱同期干草生產難的問題,同時能夠減少葉片損失,提高蛋白質含量、適口性和可消化性。

在8月4日上午的座談交流中,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魏成斌研究員分析了飼草產業發展形勢,蘭考縣畜牧局副局長孫貫星同志介紹了蘭考縣飼草產業發展思路和規劃,極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正輝結合公司發展交流了對飼草產業發展的看法。各省轄市、直管縣在優質牧草種植利用方面的典型經驗亮點紛呈。鄭州市2017年全市補貼牧草種植面積334萬m2,每畝補貼600元,牧草種子全市補貼25萬元;對非糧改飼試點縣市青貯進行補貼,全市補貼38萬t,每噸補貼60元。洛陽市在淺山丘陵地區發展飼料桑種植,依托河南省新大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展種草養豬,既擴大飼料作物應用范圍,又能實現糞污系統內消納循環,同時提高畜產品質量,一舉多效。安陽市引進甜高粱、高丹草、雜交狼尾草等牧草種子在馬投澗、湯陰等地免費試種,并采取林下種草等方式建立種草養鵝等6個種草養畜示范園區。許昌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重點推廣林草間作和林禽一體化養殖業發展。漯河市制定了《美麗牧場》(DB4111)地方標準,大力宣傳美麗牧場創建的優勢和標準。三門峽雛鷹農牧有限公司改良利用草山草坡2.7億m2發展生態黑豬養殖,同時引進程宇奶業、科爾沁牛業等企業,加大優質牧草種植利用。駐馬店市培育了上蔡牛碩牧業、泌陽恒都食品公司、平輿瑞亞牧業、西平森亞牧業、正陽天潤等一批農業種養結合試點企業,帶動全市發展種養結合養殖場118家,飼草加工企業25家,飼草青貯、加工能力達65萬t。南陽市依托科爾沁牛業探索“一年兩茬”甜玉米種植模式,提高單位面積飼料作物生物質產量,增加農民收入,依托三色鴿乳業公司發展訂單收貯,開展小麥裹包青貯試驗,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信陽市光山縣整合700萬元扶貧資金用于支持種養結合發展,培育了富仁輝湖羊、壯山牧業黑山羊、金合歡麻鴨等一批種養結合典型企業。濟源市村村帶動發展適度規模種草養豬、草山草坡改良養豬和林下種草養豬等,因地制宜發展牧草種植利用,帶動農民致富。鞏義市國富企業轉型開展專業化牧草收貯加工服務,帶動河南省牧草產業機械化發展。永城市市政府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扶植秸草養畜,每新建500 m3以上永久性青貯池,市政府獎勵50元,對購置青貯機械進行補助。鄧州市成立了河南省首個草業協會,協調帶動全市草業發展。固始縣政府每年拿出少量專項資金對種草養殖和建設青貯設施的場戶進行以獎代補,同時對連片種2萬m2以上牧草養殖牛、羊及固始白鵝的場戶,給予適當獎補。
河南省優質牧草種植利用觀摩交流培訓活動的開展,探索了優質牧草種植利用的新方法、新技術,有助于提高牧草種植利用技術水平,推進河南省優質牧草種植利用再上新臺階,為河南省加快發展草食畜牧業打下堅實的技術支撐。
河南省飼草飼料站站長李鵬飛表示,作為飼草技術推廣體系,三元種植結構調整促進草牧業發展列入中央一號文件,農業部《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和河南省政府促進兩牛發展意見對草牧業發展提出了具體目標和任務,為優質牧草種植利用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我們應該大有作為;河南省草食畜牧業發展空間大,草業產業發展基礎良好,種草比較效益突出,作為草業技術部門,推進優質牧草種植利用可以大有作為;河南省草業發展起步較晚,各個環節有待完善,在宣傳推動、爭取政策支持上,在引種試驗、示范推廣上,在產業推動、農機利用上等完全能夠大有作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