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露,左瑞雨,吳亞權,徐霄妍
(1.河南省畜牧總站,河南 鄭州 450008;2.河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
從羊良種補貼項目成效分析河南省肉羊產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韓 露1,左瑞雨1,吳亞權1,徐霄妍2
(1.河南省畜牧總站,河南 鄭州 450008;2.河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
近年來,在市場拉動和政策驅動下,肉羊業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穩步推進,有效地保障了產品市場供給。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的第二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河南省肉羊產業在惠農政策的推動下,以羊良種補貼項目為抓手,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為全省肉羊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
河南省羊良種補貼項目從2012年開始實施,在全省畜牧技術推廣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項目實施整個過程規范程序,強化督導管理,加大技術推廣和培訓力度,既加速了羊品種改良進程,促進了肉羊產業生產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養殖場戶的經濟效益,有力促進了肉羊產業持續穩定發展,提高了項目管理水平,確保了項目實施效果。
隨著羊良種補貼項目的持續實施,養殖場戶選用良種意識不斷增強,優秀種公羊數量不斷增加,良種普及率不斷提高,覆蓋面不斷擴大,對提高肉羊生產水平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從2012年開始,中央財政共支持河南省資金600萬元用于羊良種補貼項目。到2016年底,河南省肉羊存欄量1 858.6萬頭,出欄2 168.5萬頭,羊肉產量26.4萬t,出欄率116.7%,頭均產肉量12.2 kg。
與良種補貼項目實施相配合,供種單位在種羊選種選育、性能測定、飼養管理等方面技術水平均有顯著提高。截至目前,全省種羊場數量已由2012年的21家增加到2016年的67家,其中一級種羊場28個,二級種羊場39個,共存欄基礎母羊14.3萬只,年供種能力達17.4萬只。自2012年項目實施以來,累計公布優秀種公羊12 160只。截至2016年底,全省出欄300只以上的肉羊養殖場6 678家,規模化比率15.16%。肉羊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場由2012年的3個增加到2016年的21個。另外,以羊良種補貼項目為依托,河南省開展了種羊人工授精技術研究和推廣,目前在汝州坤元、洛陽澳泊、浚縣中鶴、正陽天潤等4家企業開展種羊常溫精液的推廣應用。
羊良種補貼項目實施以來,累計培訓養殖場戶11 809人次,把人工授精、舍飼養殖、TMR等實用技術帶進養殖場戶,把優良種公羊送到千家萬戶,廣大養殖場戶真正得到了實惠。項目的實施,直接減少了購買和飼養種公羊的支出,調動了養殖場戶利用優秀種公羊和擴大生產規模的積極性;提高了肉羊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2 685戶肉羊飼養場戶直接受益。


目前河南省飼養的綿羊品種以湖羊、杜泊羊為主,現有飼養引進綿羊品種的一級種羊場23家,具有代表性的種羊企業有鶴壁中鶴集團、河南三木、河南坤元、正陽天潤、新安山森、禹州錦上花等。2015年,鶴壁中鶴集團從澳大利亞引進杜泊、薩福克、無角陶賽特3個品種的種羊3 248只,利用杜泊羊與湖羊進行雜交育種,計劃培育中原肉羊新品種,其他場以純種繁育、提純復壯為主。在品種的推廣應用上,主要以省內供種為主,少部分提供給周邊省份。
新形勢下面臨市場、資源、環境、成本、價格、質量、效益、疫病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直接影響著整個肉羊產業的發展水平。盡管加大了發展的支持力度,廣大科研人員、企業和養殖戶對肉羊產業的科技經營及運行模式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仍然存在著不少制約因素。
養羊產業2011年后才真正形成,為跨越式發展,從每戶幾百只到每場幾萬只,發展過快過猛,但是產學研等機構對商品生產雜交模式、高效產業發展模式、育種技術等方面的配套科研和投入跟不上,尤其是以養羊工程設計為核心的養羊工程技術推廣不力,制約了其他相關技術的配套推廣和生產效率的提高。羊場生產、管理技術人員奇缺,導致養羊行業育種滯后、技術更新慢,極大地制約了行業發展。
目前服務體系薄弱,難以適應生產跨越式高速發展的需要,短時間內未規模化生產的分散散養方式使得成本提高。高效的機械、良種培育、草產品加工、防疫體系、市場體系等先進的理念受到各種因素的約束無法實現,再加上缺乏抱團取暖的管理理念,單打獨斗、一家獨大,各自為戰的情況不是個例,這都是阻礙行業進步的制約因素。
2014年至2016年8月,羊肉零售價格由63.68元/千克降至53.40元/千克,累計下降16.14%;活羊收購價格由31.24元/千克下降至16.38元/千克,累計下降47.57%。應對價格波動,提高行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全產業鏈或將是破題之關鍵。種羊繁育、飼料供應等組成的產前環節,肉羊養殖場戶組成的產中環節,肉羊屠宰加工、羊肉餐飲組成的加工分銷產后環節,亟待整合延伸。
目前養羊環節上的養殖場戶大多處于分散、小規模經營狀態。大小不一、零星出欄的肉羊,一方面滿足不了屠宰加工企業和餐飲企業對優質肉羊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養殖場戶在參與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這給肉羊產業鏈優化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不少養殖場認為規模化意味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盲目擴大飼養規模帶來不少問題,比如規模擴大導致自有勞動力不足,雇工不僅增加監督成本,而且還會出現偷懶現象。盲目擴大規模會帶來飼草料成本的增加,主要是因為規模擴大造成自有飼草料不足,外購飼草料的增大會帶來購買成本和運輸成本的增加,再加上諸如可能會帶來的環境污染、高密度的集約養殖還會增大疫病暴發的風險,控制不好可能會帶來嚴重后果,養殖規模過小和超大同時并存,最終影響到肉羊產業鏈優化。
結合羊良補項目等肉羊產業方面的各種惠農政策取得的成效,在種公羊站建設水平、種羊性能測定、優秀種羊利用率、良補后代跟蹤測定等方面認真做好總結,并從科技創新、技術推廣、選種育種、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提升整體產業水平。
一是促進羊的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建設一批高標準的種羊場和種公羊站;二是規范種羊場管理,提高種羊場的選種、育種水平,提高種羊遺傳水平;三是加快全省羊的改良工作進展,推廣羊人工授精技術,提高羊的人工授精及繁殖技術水平。
瞄準肉羊產業發展需要,強化技術與產業的有效聯結,調動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骨干企業等技術力量聯合攻關,圍繞羊人工授精及生產性能測定等課題,加強畜牧業生產新技術的研究和集成,形成一批具有普遍生產指導意義的科技成果,用于指導畜牧業生產實踐。
圍繞羊人工授精及生產性能測定,以“千場萬人”培訓計劃為抓手,依托省市縣技術支撐體系,創新技術培訓手段,開展直接面向中小規模養殖場戶的培訓活動等,讓畜牧科技服務到場入戶,引領廣大養殖戶應用新技術,提高技術推廣工作實效。
長期以來,育肥的只管育肥,屠宰的只管屠宰,銷售的只管銷售,各個環節的聯系不夠緊密,產銷銜接不好。在養殖生產中,建議建立區域性的養羊行業協會和養殖合作社,加大對“公司+農戶”與“合作社+農戶”等養殖模式的推廣,把農戶和公司或者合作社構建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信息共享,統籌安排,建立起從飼養到市場的完整產業鏈,從根本上改變生產水平低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