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芊 趙雪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綜合管廊風險應對策略
李 芊 趙雪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綜合管廊作為一種大型的市政工程,目前的建設主要還是在摸索階段。通過引入全壽命周期的概念,研究綜合管廊所面臨的風險并提出解決策略,管廊周期被劃分為建設前期、施工階段、運營階段,通過文獻分析和實地調研的方法識別各階段所面臨的風險,并根據各階段的風險,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綜合管廊;風險;策略
綜合管廊是于13年9月《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的意見》中提出的重點建設項目。其作用是將埋設在地下和架立在空中的管線收納入廊,使其能夠統一規劃、管理,合理排布,減少對路面的反復開挖,提升城市形象,留出更多地上空間用于建設。綜合管廊的建設目前還主要是在試點城市展開,雖然管廊具有傳統直埋管線無法取代的優勢,但現階段管廊的建設仍然需要探索,尤其是其所面臨的風險,及早地發現綜合管廊的風險,及早地提出解決的策略,能為管廊日后的大規模興建提供參考價值。
綜合管廊工期長,成本高,建成后的設計使用年限長達一百年。這樣的大型市政項目更需要我們采用全壽命周期管理,從管廊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等各個階段全方位管理,本文將管廊劃分為建設前期、施工階段、運營階段,對各階段面臨的風險進行識別,并針對風險提出了解決策略。
本文通過對管廊全壽命周期的劃分,識別出在各個階段管廊所面臨風險,通過表格的形式列舉出各階段的具體風險因素,并予以解釋,最終根據所識別出的風險提出解決策略。

表1 綜合管廊各階段面臨風險

施工階段運營階段1.應對復雜的地下環境2.現澆箱涵施工風險3.管廊接頭防水風險4.管廊裂縫風險5.對地下管線信息不明了6.管廊建設規范缺失7.管廊養護風險1、運營期責任不明確2、對管線單位收費方式的選擇3、運營期維護風險地下環境施工具有不可預見性?,F澆施工法的的不足,包括混凝土用量大、施工易受環境影響、施工質量難以保證。接頭防水易出現裂痕、滲水等。箱涵施工過程或養護過程不當導致混凝土裂縫。施工過程中難以避免挖斷管線,延誤工期,影響周圍民眾生活。目前主要使用的是房建建設規范,針對管廊的建筑規范尚未完善。前期完工的標段面臨長期擱置和無人養護的風險。市政工程易面臨多頭管理和管理空白的現象,一旦產生問題,無法第一時間解決。對管線單位的收費方式難以確定,面對后期廊內會產生變化的管線單位,如何確定合理的收費方式。管廊運營后會產生各類質量問題,如何科學維護管廊,使其安全運行。
4.1.1 立法先行
總結發達國家的管廊建設經歷,其共性都是在大規模建設前已經出臺了相關法律。我國的管廊之所以出現諸多問題,其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法律強制性的保障,各方都處在模棱兩可的態度中,例如沒有法律要求在建設了綜合管廊的地區管線單位一定要入廊,這為整個管廊的建設埋下了隱患,加快立法,從法律角度保障管廊的建設,在現階段是必不可少的。
4.1.2 舊城區理性建設管廊
我國的地面規劃與建設先于地下。所以在管廊建設的起步階段就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對于地面建設已經十分密集的地區是否要建設管廊。綜合管廊雖然有地下管線無法取代的優勢,但是其建設動工大,工期長,對地面建筑有影響,不能因為它的優越性而一昧地正面吹捧,大肆建設,應該考慮地方的實際情況,并論證是否要在地面建筑密集的城區建設綜合管廊,如何建設,規模如何,選址等問題。不能盲目建設,更不能跟風建設。
4.1.3 確定費用分攤方式,加快促進管線單位入廊
管線單位長期以來各自為政,面對繳納入廊費等各項費用,其入廊的積極性不高,政府應盡早確定費用分攤的比例,并在管廊建設前確定入廊的管線單位和費用收取的方式。這可以一定程度上打消私人投資方的顧慮,引入PPP模式,減輕政府的投資壓力,對于出資建設管廊的私人企業,政府也可以在稅收和其他政策上予以適當優惠和讓利,部分轉移風險。
4.1.4 管線單位統一標準并共享信息
建立技術標準和統一管線數據收集標準。各地應盡快完善地方性法規,統一管線數據采集的坐標及高程系統,使得各單位采集的基礎數據標準能夠統一,在技術上避免重復和空白。地方政府應起到帶頭作用,及早組織管線單位搜集其管線信息,形成一套完備的地下管線排布和屬性信息。
對于不同管線之間的信息共享問題,管線單位無需分享其具體的專業信息,只需要將涉及公共管理部分的基礎數據共享,既可以避免重要數據外泄,也減少了信息共享的工作量,這種有選擇性的并輔以保護措施的共享,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管線數據不流通的現狀,實現了管線數據高效安全的共享。
4.1.5 政府主導,各方有效溝通
如前所述,綜合管廊由政府主導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政府除了要承擔其建設的費用,還應該在整個建設過程中起到引導、規劃、協調的作用。
綜合管廊涉及的專業接口多,政府應該協調各部門的交流工作,進行技術交底。例如管線單位和設計單位。因為管廊是為管線服務的,什么類型的管線對管道艙有什么樣的需求,如排水、通風設施等,這都不是設計方能夠獨立完成的,需要在確定了入廊單位后由管線單位和設計單位溝通才能保障管道艙設計的合理性。
管線單位在統一了管線數據后,應該和施工單位交底,避免施工過程中對地下管線的破壞。由此可見,綜合管廊的建設并不是簡單的規劃、設計、施工、入廊問題。在前期就應該做好管線數據普查工作,確定管線單位收費機制,積極引導各相關技術交底,合理設計、安全施工,每一個環節都會對后續的工作產生影響,只有全壽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才能使得管廊的建設更無可挑剔。
4.2.1 現澆箱涵和預制箱涵的比較
預制箱涵是國外管廊施工普遍采用的箱涵制造方式,預制箱涵具有施工周期短,結構質量好,用料省等特點。
(1)預制箱涵的優勢
1)預制箱涵施工周期短。預制箱涵整個生產過程都是在工廠中進行的,其制造不受到外界施工環境的影響,從生產到出廠運輸都在可操控的范圍內進行。除此之外,預制式箱涵的安裝十分便捷,節約了施工時間。
2)對環境影響小。預制箱涵施工不會影響施工的周邊環境,產生的建筑垃少。
3)用料節省?,F澆箱涵由于是在戶外作業,現場制作,對混凝土的用料較大,或者難以控制,預制箱涵對于混凝土用量相對精確,不會造成浪費。
(2)預制箱涵的劣勢
然而預制箱涵也并不是完美的,其因為體量大,運輸是目前最大的難題,針對預制箱涵的運輸困難目前還沒有十分有效的解決方法,還有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雖然預制箱涵有其劣勢,但無論施工箱涵品質還是用料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預制箱涵都具有更多的優勢,依然可以用于日后管廊施工的建設中,甚至可以優先考慮采用。
現階段之所以沒有大規模采用預制箱涵的技術,主要還是因為預制施工在我國還沒有成熟地發展起來,尤其是如果采用明挖法,用現澆工藝便捷,我國的預制施工技術還需要大力地鼓勵和發展。
4.2.2 確立管廊相關規范
關于管廊施工和驗收階段的規范并不是空白的,但還很不足,管廊的建設施工過程中還是大量使用了房建和地下工程的規范。管廊的專項規范欠缺,這也導致在出現了如裂縫、防水等問題時沒有相應的規范和有效的處理措施,相關部門應該盡早出臺管廊專項規范及技術標準,保障其在施工過程中有規可依,對于管廊施工中出現的工程質量問題能有據可循。
4.2.3 政府重視對管廊施工單位的資質審核
為了避免出現不同標段施工質量參差不齊,在管廊使用過程中出現因施工質量造成的安全隱患,從招標工作開始,政府應嚴格審核施工單位資質,施工單位必須具有從事地下工程施工的經驗和資質,保證整個管廊高水準落成。
4.2.4 加強管廊的養護工作
由于不同標段完工時間不同,對于前期建成的標段,施工單位處除了要負責其施工質量還應該做好養護工作,時時監測和管理其負責的標段,有助于保障管廊的整體施工質量。
4.3.1 運營期明確各方責任
及早明確管廊建成后的維修及管理主體,可以參考發達國家做法,如日本,日本在管廊建成后由道路管理者和管線單位或兩者的聯合體管理管廊,我國可以借鑒日本這種管理權界定清晰的做法,由政府與投資方洽談明確管理職責,或者由雙方的聯合體共同管理。避免管理重疊或管理空白,一旦發現問題才能及時解決。
我國的市政工程一向面臨著多頭管理的局面,尤其是綜合管廊,涉及的參與方眾多,如果不在管線運營的前期明確各方的管理權限,首先管廊的日常維護工作得不到保障,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現安全事故,無人承擔,問題無法第一時間得到解決,這些都是嚴重的安全隱患。
目前管廊運營主要由政府進行管理的,我們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參考國外先進經驗同時結合我國國情,找到適合的管理主體,一來保證了投資方的營利,二來保證了管廊的安全穩定運營。
4.3.2 合理確定對管線單位的收費方式
我國現有的管廊收費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按照管線的直埋成本,剩余部分政府補貼,二是根據管線所占用的空間比例收費。第一種方法的運用比較廣泛,在管廊建設初期,管線單位入廊積極性不高,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增加管線單位的入廊積極性。在管廊建設日趨成熟的后期,政府的補貼可以逐漸隱去,轉而由管線單位承擔??梢越梃b臺灣的收費方式,在運營期一部分費用平攤,大部分費用根據當年管線單位對管廊的使用頻率收取,營造一個動態的運營期收費機制,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收費不公,增加管線單位入廊的積極性。
對于發達地區的收費方式可以作為借鑒,但是要想真正解向管線單位收費的問題還是應該根據國情,由政府、私人投資企業和管線單位進行洽談,找到真正適合對收費方式,建立一個動態的、公平的收費機制。
4.3.3 運營期維修風險解決策略
管廊內部設置有機房和電子控制設備,用來監控管廊內各管線的運營和安全狀況。應配備各類管線的專職人員負責管線的日常維護工作,發現問題及早處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本文識別了綜合管廊全壽命周期所面臨的風險,本文的重點在于提出解決的策略。文章從行政立法、管理、技術等方面提出了對應的策略。雖然所識別的風險及提出的解決。方法未能涵蓋所有,但仍希望對管廊日后的大規模興建起到一定的參考意義。
[1]童星寬.預制箱涵代替現澆箱涵的可行性分析[J]實驗研究,121~126.
[2]伊穎鋒,林春秀,彭功勛.城市地下管線現狀分析及建議.[J]管線工程,2015,3(33):121~123.
[3]陶子明,張云生,李躍飛,尹力文,李冬梅.天然氣管線納入綜合管廊探討[J]市政技術,2015,6(33):128~130.
李芊(1967-),女,東北,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經濟與管理
趙雪婷(1989—)女,陜西,碩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