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陳欣
“這是恥辱性打擊!”21日的英國媒體難掩失落:當地時間20日,在英國主動宣布退出后,國際法院最后一個法官席位由印度人獲得。這是國際法院1945年成立以來首次沒有英國法官。
作為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構,國際法院每隔三年一次的改選原本并不高調。然而此次,傳統大國英國與新興經濟體印度就最后一個席位的爭奪異常激烈,引來媒體聚焦。當選國際法院法官需要在聯大和安理會都獲得多數支持。同為競選連任,印度候選人班達里在聯合國大會獲得多數國家支持,英國候選人格林伍德在安理會的得票絕對領先,此前進行的11輪投票都陷入僵局。然而,20日,在原定的投票時間過后不久,英國宣布退出競爭。
“英國認為,繼續占用安理會和聯大的寶貴時間進行更多投票是錯的。我們無疑很失望,但這是一場激烈競爭”,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里克羅夫特在給聯合國的信中如是說。
英國法官落選在該國國內引起輿論憂慮。英國《衛報》說,向聯大中的反對意見屈服是對英國國際威望的羞辱性打擊,且顯示英國已經承認其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在下降。報道還認為,政府做此決定或許是考慮了印度是英國脫歐后的重要貿易伙伴的因素。印度媒體此前一直在呼吁,若英國利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身份來守護其下降的地位,印度就退出英聯邦。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國際法院的工作技術性很強,通常不會上媒體頭版。坦白地說,在英國失去席位前,很多英國人都不知道該法院的15名法官中有英國人。但英國在這個國際最高司法機構的缺席影響是巨大的——不僅是關乎在法院中發揮的作用,還關乎英國在國際上的身份地位。英國《獨立報》也感嘆說,英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1946年起就有法官在國際法院服務。這個失敗是英國脫歐后,日益遠離國際舞臺的跡象之一。
與英媒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印度輿論一片歡天喜地,紛紛歡呼“取得重要外交勝利”。印度ZEE新聞網21日稱,班達里獲得聯大的支持,最終讓英國屈服?!队《葧r報》引用英國桂冠詩人丁尼生的話形容說:“舊事物消逝,新事物勃興。”印度總理莫迪在推特上表示慶賀,稱班達里獲得連任是“讓我們自豪的時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