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鳴鳴
當今世界,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保護主義與“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的背景下,哪個國家仍對全球化保持信心與定力?
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和全球氣候問題《巴黎協定》、通過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貿易代表審查所謂“中國貿易行為”的美國政府,以及做出“脫歐”決定的英國政府,被全球輿論認為已偏離甚至背離了全球化的方向。
“面對全球化、自由貿易、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停滯不前的現狀,中國如何應對?是否會再一次發出‘達沃斯之音,以安世界忐忑之心?”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在今年中國全國兩會前曾發出這樣的疑問。
2017年伊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主旨講演中向世界清晰傳達了中國肯定、推動并希望改善經濟全球化的立場。
兩個月后,春暖花開的中國北京。“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亮明我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鮮明態度”……習近平在參加全國人大代表團審議時再一次展現了中國積極推動全球化、拓展國際合作、為世界發展提供中國動力的開放姿態。
2017年,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舉辦了有29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加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并主辦了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
中國堅持全方位開放的態度得到了國際輿論的贊賞。《加納新聞》網站評論說,世界現在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全球化,中國這樣支持全球化的國家應該在維護世界經濟秩序上扮演更為關鍵的角色。彭博新聞社網站刊文說,特朗普政府退出TPP,中國卻在持續開展支持全球化的行動,捍衛自由貿易。
2017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兩個引導”——“要引導國際社會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引導國際社會共同維護國際安全”,反映出中國在繼續推動全球化的同時,要引領其發展方向,即讓全球化更加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更能給世界帶來和平與安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