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軒一士
“你兒子一整天不和別人說話,上課時隨意走進走出,每次測驗的時候他都不答題,不知道在做什么。”老師特意把陳葉芝叫去,拿出滿是紅叉的試卷給她看。陳葉芝急了,趕緊去教室找兒子,和以前活潑伶俐的樣子相比,此時的兒子簡直判若兩人……
單親媽媽
為兒子毅然辭去公職
陳葉芝1962年出生于上海,從讀書到上班,一路走得順順當當?shù)模鲱^就當了領(lǐng)導秘書。兒子是1989年出生的,小時候長得漂亮,又聰明乖巧,很討人喜歡。原本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和和美美的家,可惜后來陳葉芝和丈夫的感情出了問題,兩人協(xié)議離婚。陳葉芝什么都沒要,把房子和車子都給了前夫,只要求兒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
作為單親媽媽,陳葉芝很辛苦,她要工作,還要照顧兒子。就在老師打電話前,陳葉芝正忙于一項外事接待。來到學校,看著眼前有些木訥的兒子,她心生愧疚:要是我之前多花一點時間在他身上,他應(yīng)該不會變成這副模樣。
老師對陳葉芝說:“我懷疑這孩子有什么問題,快帶他去醫(yī)院看看吧,不然就耽擱了。”陳葉芝一陣慌亂,當天下午,她就帶兒子來到一家學前測試中心,給兒子做了智力測試。經(jīng)過了兩個多小時,老師很無奈地對陳葉芝說:“你的兒子情況很不好。”然后,她在結(jié)論一欄里,寫下了“極度弱智”四個字。
兒子怎么會是極度弱智?不可能!陳葉芝完全不相信這個結(jié)果,她和前夫的智力都沒問題,兒子從小到大也沒受過什么嚴重創(chuàng)傷,小時候發(fā)育未見異常,怎么就能輕易下這個結(jié)論?走出檢測中心的門,她又帶著兒子輾轉(zhuǎn)了好幾個地方。可是最后得到的結(jié)果都是如此。這下子,她傻眼了。
除了智力低下,兒子當時還不愛說話,似乎有心理問題。在朋友的建議下,陳葉芝又帶著兒子去看了幾趟心理醫(yī)生,得到另一個讓她難以接受的事實:兒子還患有強迫癥。
強迫癥屬于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之前兒子隨意進出教室,在考卷上亂涂亂畫,完全不受意識控制,就是強迫癥的表現(xiàn)。心理醫(yī)生給兒子開了一些精神類藥物,陳葉芝一看傻眼了,這些藥,兒子的兩個姑姑也在服用。原來兒子的病是有家族史的。她隱隱想起一些往事,兒子的大姑姑喜歡打孩子,有時候會把孩子關(guān)在衛(wèi)生間里面打,一打就是兩個多小時,誰也勸不了。小姑姑跟婆婆吵架的時候,什么東西都摔,完全控制不住情緒。
強迫癥和極度弱智,陳葉芝面對這兩個結(jié)果,心碎了。更要命的是兒子面臨不能在正常學校讀書的困境。陳葉芝心力憔悴,四處打聽有什么學校能收留兒子。終于,她了解到在蘇州有一所學校能接納兒子。
很多人勸陳葉芝放棄撫養(yǎng)權(quán),讓前夫來撫養(yǎng)這個孩子。她不舍得,即便再苦再累也要全力以赴。兒子的情緒不穩(wěn)定,心靈也很脆弱,作為母親,這個時候必須陪在他身邊。但去蘇州,勢必要放棄手頭的工作。當時,陳葉芝在工作崗位上如魚得水,如果這個時候離開,實在很可惜。權(quán)衡利弊,陳葉芝還是選擇辭去公職,工作沒了還能找,但孩子的成長過程不能缺少母愛。親情和事業(yè)之間,她選擇了前者。
陳葉芝帶著兒子來到蘇州的一個小鎮(zhèn)。她每天陪伴兒子,會在教室門口聽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中午休息時,她給兒子補習上午的功課,有小朋友也會過來問陳葉芝不懂的功課,被孩子們喜愛和尊重,讓陳葉芝倍感快樂。
陳葉芝沒有工作,靠以往的積蓄維持生活。兒子學習寫字時,陳葉芝發(fā)現(xiàn)他的握筆姿勢有問題,每個手指都很僵硬,有什么方法能糾正這個錯誤姿勢?帶著這個問題,陳葉芝和兒子一同走進音樂世界。
期盼音樂能創(chuàng)造奇跡
陳葉芝偶爾在電視上看到一位音樂教授說,彈好鋼琴需要有一雙靈活的手。如果兒子去學鋼琴,是否會改善他的寫字姿勢?但小鎮(zhèn)上沒有鋼琴老師,想學習要去蘇州市中心,來回四五個小時。她就想著干脆和兒子一起學琴,這樣回家后可以當他的陪練。兒子的接受能力比較差,左右手協(xié)調(diào)能力不行,鋼琴學了一年多就很難學下去。不過學鋼琴培養(yǎng)了他的樂感,還糾正了寫字姿勢。兒子放棄了鋼琴,陳葉芝卻堅持學了13年,考出了鋼琴10級和高級教師證書,圓了她從小要成為一名鋼琴老師的夢想。
兒子11歲時,陳葉芝在房間里播放張國榮的歌曲。兒子突然就放下玩具,表現(xiàn)出聽得很開心的樣子,還在嘴里哼唱起來。此后,家中便經(jīng)常響起張國榮的歌聲。慢慢地,兒子就喜歡上了張國榮。
2003年,張國榮從樓頂縱身一躍,結(jié)束了傳奇的一生。消息傳來,萬千歌迷肝腸寸斷,好似自己的親人離世。陳葉芝的兒子也痛不欲生,他也準備模仿張國榮,從二樓的窗臺上跳下去。陳葉芝費勁口舌勸他,可他還是沉浸在其中,難以自拔。無奈,陳葉芝只好時時看著他,可還是疏忽了一次。那天,兒子真的跳了下去,兩條腿摔成骨折,綁上了厚厚的石膏,在醫(yī)院里住了將近一個月。
兒子痊愈后,陳葉芝更加擔心他,她看了一些書,知道除了在生活上要照顧好兒子,還要在心理上給他更多溫暖。為此,她特意去考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兒子身上能創(chuàng)造奇跡,打破強迫癥患者的“生命魔咒”。
這些年來,為了滿足兒子的這份癡迷,陳葉芝幾乎買了所有張國榮的電影、唱歌的碟片以及關(guān)于他的書籍。從醫(yī)院出來后,兒子吵著要把名字改成“張國榮”。陳葉芝這次沒有順著兒子,表示名字可以叫“國榮”,但姓不能改成“張”,只能隨父親或母親的姓。兒子想了一會兒說,那我跟媽媽的姓。為了改姓這件事,陳葉芝和前夫的家里鬧得很不開心。最終,兒子的名字改成“陳國榮”。
兒子念完小學后,陳葉芝就帶著他回到上海生活。陳葉芝不上班,經(jīng)濟成了生活的最大難題。此時,一位資深音樂老師邀請她做鋼琴培訓中心的老師,陳葉芝做了一段時間后,就效仿這種模式,自己創(chuàng)辦了葉子琴行。由于沒怎么做宣傳,一開始學生很少。陳葉芝是一個很有善心的人,遇到家庭條件不怎么寬裕的學生來練琴,幾乎免除了所有學費,或者象征性地收個五塊十塊。
由于琴行不太賺錢,陳葉芝和兒子的日子過得很艱苦。最困難時,十多塊錢撐了一個星期。這在生活水平很高的上海,幾乎是難以想象的事。生活稍有好轉(zhuǎn),母子倆依舊擠在不到十平米的閣樓上。由于平時要教學生,陳葉芝只好在外出時,托樓下打掃衛(wèi)生的阿姨暫時看護兒子。好幾次,這位阿姨心急火燎地打電話給她,說兒子把人家的攤位給砸了,或者把家里的照相機、電腦砸壞。那段時間,兒子就是一個破壞狂。只要能接觸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難逃被毀滅的厄運。endprint
陳葉芝把兒子抱在懷里,淚水忍不住落在兒子的頭發(fā)上。他正處在青春叛逆期,再加上這種毛病,作為一個母親,又怎么忍心責罵他?不斷有人來上門興師問罪,說了極難聽的話,陳葉芝始終摟著兒子,默默忍受別人的責難。
隨著時間推移,兒子的強迫癥變得愈發(fā)嚴重。他會盯著一個問題反復提問,陳葉芝被問得幾乎要抓狂,連覺也不能睡。不久后,發(fā)生了一件讓陳葉芝更傷心的事。她半夜里發(fā)高燒,想讓兒子倒一杯水。兒子端著水杯走過來,她的心里暖暖的。孰料兒子臉上的笑開始變得很詭異,他問:“媽媽,你是不是要死了?你什么時候死?你死了我好怕!”自己的生死,兒子不是感到難過,而是害怕。也許在兒子心中,根本沒有“愛”這個字。陳葉芝突然意識到:即使為兒子付出再多,他可能因為智力或心理的欠缺,無法給予任何回報。但即便如此,她還是要付出,她始終是一位母親,只要兒子活著一天,她就要照顧兒子,替兒子負責。
有一次,兒子洗完澡不穿衣服就跑出來,樓下在上課的學生見了嚇得逃走了。沒辦法,陳葉芝只好第三次把兒子送去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住院治療。當時陳葉芝住在浦東川沙,單程去精神衛(wèi)生中心需要三個多小時,來回要六個多小時。探視時間,只要有人比陳葉芝早到,兒子就會哭得特別傷心,情緒也會特別激動。沒辦法,醫(yī)務(wù)人員只好用繩子把他綁在床上。看到兒子被綁得無法動彈,陳葉芝真希望自己立刻去解救他。但理智告訴她:不行!
兒子的精神狀況稍有好轉(zhuǎn),就被轉(zhuǎn)到重殘無業(yè)寄養(yǎng)院。寄養(yǎng)院環(huán)境不錯,24小時有專人看護,還有康復訓練和一些文化課程。如果兒子住在寄養(yǎng)院,也能大大減輕陳葉芝的負擔。但兒子很不適應(yīng),整天不與人說話。陳葉芝看到兒子呆傻的模樣,實在不忍心,只好在兩個多月后,把他接回家中。
如果長期把兒子關(guān)在家里,兒子的心理狀況只會越來越糟。必須帶他走出家門,讓他見識更廣闊的天地,這樣有助于他變得開朗。陳葉芝想通了,她帶著兒子開始參加各種比賽,不為榮譽,只為兒子的笑容。
2015年12月,陳葉芝得到最美媽媽上海賽區(qū)前六名。2016年1月15日,去中央電視臺演播大廳的全國總決賽,她的三分鐘演講,打動了在場所有的評委和觀眾,榮獲“最勇敢媽媽特別榮譽獎”。
這次獲獎后,陳葉芝帶著兒子參加了20多場的公益演出。他們的表演通常是,陳葉芝的金翅舞和3分鐘演講(母子間的故事),兒子的獨唱等。通過這些演出,兒子的膽量越來越大,心理狀況也在好轉(zhuǎn)。
想為兒子辦十場演唱會
2016年5月,陳葉芝和幾位朋友去參加歐洲音樂節(jié)。在那十幾天里,幾乎每天都有露天音樂會,他們還去了維也納金色大廳。陳葉芝心想:要是兒子能站上這個舞臺,那該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回來后,她和朋友說,要給兒子開10場演唱會。大家都認為她在癡人說夢,還有人在背后嘲笑她:就是正常人,開10場演唱會也不是很容易,她兒子患了這種病,怎么可能?
但陳葉芝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并且努力著。2016年7月,她把兒子帶到了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兒子的演唱獲得了大家的贊賞。兒子第一次站上舞臺,神情有些緊張,不過,這將是他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7年3月,陳葉芝參加了《媽媽咪呀》的節(jié)目錄制,她深情地說:“我記得在他10周歲的時候,在蘇州過生日,我請了一些小朋友和老師過來,他那個時候非常開心,那個笑容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沒有兒子,我也不會學鋼琴,也不會站在這個舞臺上,所以我很感謝兒子。”
兒子傾情地演唱了張國榮的《我》,雖然唱得不是很專業(yè),但他笑得很燦爛,那一刻,他演繹出最光彩照人的樂章。陳葉芝始終微笑地看著兒子,為他深情地伴奏。演出結(jié)束,三位評委給出的點評是:歌聲很動人,琴聲也很動人,可最動人的是母親滿足與溫柔的眼神,還說陳葉芝有趙雅芝的風采。
4月1日,陳葉芝兒子的第二場演唱會,在一家藏文化餐廳舉行。原先演唱會放在一樓,沒想到老板把二樓也留出來,過來幫忙的志愿者也是分文不取。現(xiàn)場來了200多人,網(wǎng)絡(luò)直播平臺的觀看人數(shù)有上萬人。演唱會辦得非常成功。
兩個月后的六一兒童節(jié),陳葉芝又幫兒子舉辦了第三場演唱會。那天,她早早地帶著兒子來到濱江公園,化妝、彩排、換裝、候場,每一次都是那么認真與敬業(yè)。陳國榮像個天真的孩子,穿上了一套定制的白色西服套裝,很帥,很有氣質(zhì),真的有幾分神似張國榮。母子倆共表演了9個節(jié)目,持續(xù)了45分鐘。
多次登臺表演后,陳葉芝發(fā)現(xiàn)兒子變了,變得更懂得關(guān)心人。兒子經(jīng)常給她寫信,有一次她上臺分享時,兒子在臺下給她寫了一封很淳樸的信:我跟你的這段感情、緣分,是這一生永遠忘不了的。我跟媽媽在一起已經(jīng)28年,您為我付出了那么多,額頭上多了幾道皺紋,頭上也多了幾根白發(fā)。我不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總讓您操心,對不住您了,只希望媽媽能永遠年輕快樂。
除了寫信,兒子還會給勞累一天的陳葉芝做腳底按摩。他的手很柔軟,按摩得挺舒服的,陳葉芝會不知不覺閉上眼睛,慢慢睡著。
2017年6月,陳葉芝帶兒子去照相館拍寫真照。因為這輩子沒有穿過婚紗,陳葉芝想拍張婚紗照。拍完后,攝影師看到在門口等待的兒子,就建議母子倆一起拍幾張。兒子很高興,換上了西服,母子倆拍了一組特殊的婚紗照。
談到未來,陳葉芝希望自己能在兒子30歲之前,完成10場“母子情深”演唱會的夙愿。她也希望帶著其他的殘障人士一起走上舞臺,讓更多人來關(guān)愛像兒子這樣的弱勢群體,也向社會證明,雖然他們很弱小,但照樣可以活得很精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