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國
今年6月,北京地鐵公司聯合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在房山線啟動刷手機乘車試點項目。據了解,繼房山線試點啟用手機刷卡后,8月14日起,北京地鐵將全線支持手機刷卡乘車。目前,160款具有NFC功能的手機機型已支持這一服務。手機一卡通不用繳納押金,支持退資業務,在全部出行領域適用。
創新有很多,但最大的服務創新,最能夠獲得點贊的服務創新,在方向上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和民生需求。推出“刷手機乘車”服務并且從試點走向全線,正是順應時代潮流和民生需求的體現。因此,應該不憚以最大的善意,為北京地鐵的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點贊。但要看到,這只是一個起點,并不是終點,未來還有著無限可能。
決定一個新生事物命運的,往往有著兩個決定條件,一是需求,二是技術。有強大需求,有技術支持,就有無限可能。無論是共享經濟的發展還是“刷手機乘車”的出現,都體現和證明了這一點。公共服務創新也是這樣。民生需求對服務創新提出了要求,技術發展為創新提供了可能,“互聯網+服務”有著無比廣闊的空間。近期,江蘇提出“不見面審批是原則、見面審批是特例”,這也是服務創新的體現,建立在互聯網思維和對互聯網技術應用的基礎上。
“刷手機乘車”十分值得擁有。其出現證明了服務創新無止境,也給未來打開了無限想象空間。現在,北京地鐵開始全線支持刷手機乘車了,其他領域特別是公交,又會作出怎樣反應?“手機一卡通”并非民生終極期盼,技術發展為服務創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對于有心者來說,這真是一個公共服務創新的“最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