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建梅
萬家村民:依山傍水建新村
文_劉建梅
一年時間集中建好新居、三年時間發展集體產業、五年時間家家開上好車,這是務川自治縣涪陽鎮當陽村萬家組的發展規劃。如今,第一項規劃已經實現,村民自籌款項集中新建的30多棟黔北民居全部完工。
最近,務川自治縣涪陽鎮當陽村萬家組的村民們可樂呵了:自籌款項集中新建的30多棟黔北民居全部完工,6米寬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戶,占地16畝的新村里,行道樹、花卉、路燈、公廁、垃圾箱、老年協會、文化廣場一應俱全。
萬家組四面環山,水源豐富、土地肥沃。但是,由于交通條件不好,當地青壯年紛紛選擇外出務工。去年春節,回家過年的返鄉農民工萬立看到家鄉正在發展旅游業,就組織召開群眾會,動員群眾自籌資金,按照新農村建設標準,在萬家壩集中興建一個休閑式小區。
達成一致意見后,萬立將萬家組自籌資金興建新村的想法報告到村委會。征得上級同意后,萬家組群眾立即行動,先從一百多人中推選出兩個理事長,成立了理事會、理財組、后勤保障組、糾紛協調組、安全督查組、質量監控組,并請來專業人士對新村進行整體規劃、設計。隨后,村民們各自籌集資金,每戶湊足20萬元,共籌集近500萬元后上交理財組。
資金到位后,2016年3月,萬家組從余慶請來施工隊,正式啟動了新村建設。
萬家新村所處地理位置特殊,施工難度大。為了趕進度、保質量,理事會成員和工人吃住在工地。2個月修通毛路、6個月筑好堡坎、1個月打好基石……工序一步步推進,工期一天天縮短。
“萬家村民自籌資金建新村。”消息很快傳到縣委、縣政府,縣委書記楊游明來到萬家新村了解情況。為了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困難,縣委副書記、縣長石茂彪帶領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多次到萬家新村施工點進行現場辦公,叮囑相關部門,“農民有致富愿望,我們一定要全力以赴支持”。
涪洋鎮政府送水泥來了,水務部門為新村免費安裝自來水,供電部門免費安裝線路,縣委宣傳部按照黔北民居相關政策,落實187萬元項目資金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及綠化工程,當陽村委會將新村列進增減掛鉤和危房改造項目,按照貧困戶每戶1.23萬元,一般戶每戶7000元進行補助……
歷時1年,別具一格的萬家新村全面完工。目前,村民們正忙著裝修。
“這么好的房子,這么好的環境,我一定要養好身體多活幾年。”82歲的萬顯忠老人沒想到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家以前住的木房子一到雨天就會漏雨。去年,家里幾個孩子分別集資修建了面積370平方米的小洋樓。現在,萬顯忠搬進了小兒子裝修好的新房里,每天吃完飯就到小區里四處轉悠。“現在下雨天出門也不濕鞋,老人每天到處串門說黨的政策好。”萬顯忠的兒子說,晚輩們看到老人心情好,大家打心底高興。
“每戶樓房使用面積為370平方米,兩樓一底,每家都有一個車庫。”組長萬忠興家的新房即將裝修完工,正在安裝燈飾。
“在外漂泊了幾十年,還是家鄉好。”在寬敞明亮的新房里,47歲的村民萬忠贏靠在沙發上格外悠閑。萬忠贏16歲就出去打工,先后去過南京、天津、北京、上海等10多個城市,一直在工地搭鋼架。“錢沒掙到多少,見識倒是長了不少。這不,房子內空設計就是參照外地的別墅進行的。”萬忠贏說,如今住進了新房,接下來打算利用水資源發展漁業,再也不出去打工了。
一年時間集中建好新居、三年時間發展集體產業、五年時間家家開上好車,新村理事長萬忠祿擬出了萬家組的發展規劃。萬忠祿說,萬家組有別具一格的黔北民居群、寬敞的通組公路、配套齊全的基礎設施、幾千畝肥沃的土地,且位于巖溪水庫景區入口處,發展鄉村旅游應該是一條不錯的路子。
如今,第一項規劃已經實現,萬忠祿打算,下一步按照合作社經營模式,集體入股在后山建設占地2000多畝的桃花島,架設兩條上山索道,在壩上發展綠色環保的有機蔬菜、在小區開設農家旅館。同時,重樹萬家家風,將萬家家族所有的婚喪嫁娶、家族大事統一請進祠堂,按照民風民俗、家規禮儀辦理。以此作為旅游引爆點,將萬家組打造成為集休閑、旅游、觀光、體驗為一體的“世外桃源”。
(作者單位 / 務川自治縣外宣中心 責任編輯 / 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