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希勝
在推進延安精神研究會建設與發展研討會上的總結講話
文/蘇希勝
在中央黨校和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的直接領導下,在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會的熱情組織和服務下,經過全體與會同志的共同努力,會議開得圓滿成功。
這次會議,有這樣三個特點:
一是主題鮮明。會議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導,以深入研究延安精神的主要內容和重大意義、深入研究和解決延研會工作與建設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為主題。這一主題,既體現了全國各地延研會高舉旗幟、維護核心的政治心愿,又符合廣大會員開創延研會工作新局面的新要求。
二是論文質量高。這次會議基本是命題作文。共收到論文64篇,入選49篇。各單位接到論文題目后,領導同志積極組織相關人員深入調研,把撰寫論文的過程作為深化延安精神認識和總結延研會工作與建設經驗的過程,注重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注重從歷史過程中探索發展的規律,注重在深入群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概括了一些新經驗、新做法、新體會,提出了一些新認識、新觀點、新舉措。總體看,論文質量較高,新意較多。有些論文蘊含著激情,展現了廣大會員為弘揚延安精神知難而進、不懈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證明了延研會不愧為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治性很強的社會團體。有些論文也如實反映了延研會工作中的矛盾、困難和困惑,表達了延研會領導同志的求實意識和擔當精神。
特別是,李鐵映同志作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報告,深刻闡述了延安精神的實踐基礎、理論基礎和文化淵源,回答了在新長征路上為什么弘揚延安精神、怎樣弘揚延安精神、以及怎樣辦好延安精神研究會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內容豐富,論述深刻,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理論性和現實指導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
三是收獲大。與會同志在認識上最大的提高是,進一步深化了對延安精神本質、特點和重大意義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了對延研會地位作用與自身建設特點規律的認識;在思想上受到最大的觸動是,學到了經驗,找到了差距,進一步增強了主動作為、積極解決延研會面臨的難點問題的信心和勇氣。
這次會議,是總結交流經驗的會,是深化對延安精神理論研究的會,是團結鼓勁的會,也是動員與會同志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會!
黨的主要領導同志關于延安精神重要論述,是弘揚延安精神、推進延研會工作與建設的指導思想。深入學習研究這些重要論述,是研討會的重點。通過學習研究,與會同志在認識上有了新的提高。
毛澤東同志不僅為延安精神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和深厚的理論基礎方面作出了偉大貢獻,而且是延安精神的卓越培育者和模范踐行者。在毛澤東同志的著作中,雖然還沒有出現“延安精神”這一概念,多是使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工作人員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作風”、“延安縣同志們的精神”等用語,但毛澤東同志是抗大精神、南泥灣精神、張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在延安時期順應時代潮流形成的各種革命精神的最先科學概括并大力弘揚者;他對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艱苦奮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等思想觀點,提出得最早,論述得最多、最精辟,擺的位置最高最科學。有的思想成為黨的宗旨,有的成為黨的思想路線,有的形成黨的作風,所有這些都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內容。讀懂了毛澤東同志的思想和生平業跡,就讀懂了什么是延安精神、為什么弘揚延安精神、怎么樣弘揚延安精神等重大問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同志關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論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明確回答了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要不要弘揚延安精神的重大問題。早在1980年他就指出:“我們一定要宣傳、恢復和發揚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難的精神。”并要求全黨同志要大聲疾呼和以身作則地把這些革命精神推廣到全體人民,全體青少年中間去。二是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不要堅持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的問題。他指出:“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沒有共產主義思想,沒有共產主義道德,怎么能建設社會主義?”他強調:“我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已經堅持用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指導整個工作;用共產主義道德約束共產黨員和先進分子的言行;……”他對一些共產黨員在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對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公然攻擊面前軟弱無力的問題,提出嚴肅批評。三是對如何弘揚延安精神提出了要求。他指出:“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以身作則非常重要”,“高級干部要帶頭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他強調:“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作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期弘揚延安精神指明了正確方向。
江澤民同志把延安精神的主要內容概括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對于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對延安精神主要內容的認識產生了重要作用。
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崇高品德和偉大情懷的集中體現”;并對新形勢下如何弘揚延安精神提出了要求,對干部群眾弘揚延安精神注入了新的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弘揚延安精神。他不僅把延安精神的地位作用,放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多次進行深刻闡述,而且針對新形勢下黨內出現的道德滑坡、理想信念淡漠、腐敗問題嚴重以及社會上出現的輕視精神文明建設等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明確回答了新形勢下為什么弘揚延安精神,弘揚延安精神重點抓什么,怎么抓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延安精神,進一步指明了正確方向。
黨的主要領導同志關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博大精深,是中國共產黨鑄造政治靈魂的基本遵循,是黨和人民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是使中華民族挺起精神脊梁的思想保證。
對延安精神研究的深度,直接影響著延研會工作的成效和建設的力度。這次研討會,不僅多數論文都涉及到這個問題,而且有些論文集中研究了這個問題,形成了一些新的認識。
大家認識到,延安精神是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引下,經過長期的革命斗爭逐步形成于延安時期,它是具有高度科學性、強大戰斗力和旺盛生命力的革命精神,是無數共產黨人、革命先烈、革命先輩用生命、熱血、智慧凝聚而成的精神瑰寶,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和共產黨誕生以來形成的革命精神的豐富發展。延安精神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下的革命者堅定的理想信念,對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高尚的品德,科學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以及務實的作風。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的精神成果,這一成果是黨魂、軍魂、民族魂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緊密團結的精神紐帶,是撬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杠桿!
大家還認識到,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也是中國人民所向往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老百姓一看就懂。是非常樸實的精神。延安精神說到底,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但要真正踐行延安精神并非易事,需要干部群眾堅持不懈地學習、改造、修養才能做到。
有些同志談到,精神的高度,反映了一個政黨對實現本民族根本利益的道路、力量、方法等重大問題認識的深度,影響和制約著一個政黨為此而奮斗的精神力量的強度。一個政黨的精神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一定能在本民族中產生巨大的號召力和引領作用。中國共產黨成立96年來,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不僅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物質財富,也創造了令人羨慕的偉大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始終用高尚的、先進的、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鑄造著自己的靈魂,擺脫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延安精神則是中國共產黨在推進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發展征程中達到的前所未有新高度的偉大成果。
還有些同志認為,精神是對物質的反映,但豐厚的物質條件和高度發達的經濟水平并不能自發地產生先進的精神。先進的精神是在正確理論指導下,在斗爭實踐中磨煉,經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才能形成。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學習和培育這些革命精神,并不需要多么好的物質條件,也不需要多么高的教育程度。我們不是靠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和上述革命精神參加革命到現在嗎?”因此,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保持精神境界的先進性,必須在投身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過程中,堅定不移地堅持和豐富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堅持不懈地加強對全黨同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不懈地鍛造著自己高尚的靈魂,堅持不懈地抵制和清除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侵蝕。
(一)總結交流了延研會工作與自身建設的經驗
全國各地延研會在工作和自身建設方面都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有的在大會上作了發言,有的提供了書面材料,都很有價值。這里特別提出以下單位的經驗更具有普遍借鑒意義。解放軍原西安政治學院(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自建院以來始終堅持把延安精神作為辦校治學的理念,為部隊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政工人才,被中央領導機關表彰為全國教育系統弘揚延安精神的先進典型。云南省延研會不僅在全省8個州市和77個縣市區都成立了延研會,會員達10多萬人;而且緊緊圍繞當地黨委的中心任務,積極主動開展各種活動,成為全省上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力量,獲得國家和省委的多項獎勵。湖北省延研會在省委的領導下,全省全部市(州)和85%的縣(市)區都成立了延研會,率先提出并扎實推進延安精神“六進”的活動,對推動當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產生了重大作用,在全國產生了積極影響。陜西省延研會堅持依靠省委的堅強領導,充分利用本地革命老區多、紅色資源多的優勢,積極開展弘揚延安精神的活動,受到省委領導好評和群眾歡迎。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區延研會聯誼會,數十年來持續開展聯誼活動,有力推動了五省區延研會的工作和自身建設。天津、湖南、寧夏、重慶、內蒙古延研會充分發揮老同志和先進典型的作用,努力開展相關活動,使延研會工作持續推進。上海和河北大學、江漢大學延研會在推進延安精神進校園方面,思路清晰,工作給力,取得了顯著成績。青海、南京延研會通過大力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推動了延研會工作的發展。吉林、廣東、山西、珠海、衡水等新成立的延研會,虛心好學,敢闖新路,很快打開了工作的新局面。昆明、武漢、西寧、荊州、湘潭、保定、榆林、寶雞、丹東等市級延研會,堅持把延安精神與本單位實際相結合,積極開展弘揚延安精神的各種活動,在當地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綜合各單位經驗,有以下幾點是共同的:依靠當地黨委的堅強領導是搞好延研會工作的重要保證,主動作為、積極奉獻是贏得社會地位的重要支撐,延研會會員真學、真信、真懂、真用延安精神是弘揚延安精神的必要條件,選好配強領導班子是推進延研會工作與建設的關鍵。
(二)確立了辦好延研會必須樹立的幾個理念
各單位在總結工作和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開創延研會工作新局面的思路和辦法,并建議把它轉化為辦好延研會的理念。比較重要的有以下幾個理念。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維護核心的理念。延研會是政治性很強的社會團體,必須把堅定不移堅持共產黨的領導,自覺維護習近平同志在全黨和黨中央的核心地位,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保持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高度一致,作為延研會最大的政治。
二是搞好結合、創新發展的理念。要把弘揚延安精神與宣傳和貫徹落實黨的創新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相結合,與發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結合,與當地黨委政府的中心任務和干部群眾的工作與思想實際相結合。要創新發展弘揚延安精神的手段和方法,特別是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興傳媒手段的作用。
三是著眼未來、突出重點的理念。弘揚延安精神,不能總是讓老同志講給老同志聽、明白人講給明白人聽,要著眼于未來,面向青年一代。同時,隨著干部隊伍的新老交替,一些領導干部包括有些高級干部對延安精神也知之不多,他們又是黨在各方面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因此,必須把弘揚延安精神的重點,放在青年一代和領導干部身上。
四是緊接地氣、落到實處的理念。湖北省延研會創造的延安精神“六進”,是接地氣、抓落實的好做法,值得在全國各地延研會推廣。但真正搞好“六進”,既要有廣度,又要有深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必須遵循思想教育規律,進行大量的深入細致的具體工作。
以上這四個理念,既是全國各地延研會對工作和建設實踐經驗的理性思考,也是延研會在未來建設和發展中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三)探討了解決延研會當前面臨難題的思路與辦法
當前,延研會面臨的難題,歸納起來,主要有兩點:一是領導班子成員人選問題。根據中組部[2014]11號文件精神,有的領導同志要退出領導班子,一時難以找到合適人選。二是經費缺少并難以籌集問題。面臨困難怎么辦?有些同志認為,在困難面前停止不前、唉聲嘆氣、左顧右盼、無所作為,這不是延研會的風格,更不是共產黨員應有的態度。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應該充分顯示出延研會應有的水平和風格,越應該充分顯示共產黨員和黨的領導干部的擔當精神和對黨的事業的忠誠。有的同志提出,當前最重要的是,增強對搞好延研會建設的自信。這種自信,主要來自對延安精神的自信,對延研會發展前途的自信,更來自對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自信。
同時,有些同志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提出了一些解決難題的思路和辦法:一是積極主動向上級反映延研會的實際情況,取得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中延會的領導已經用口頭和書面的形式向中組部反映了相關情況,中組部答復中延會的換屆可以推遲。二是積極主動開展工作,用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干部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三是多方面廣開籌集經費渠道。有些同志認為,要堅信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是能夠得到有關方面支持的;同時還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關鍵是要選好用好有辦法、能辦事的人。
同志們,通過全體與會同志的努力,研討會即將用推出的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畫上了醒目的分號,把研究成果轉化為行動才算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還需要下很大功夫。希望同志們今后繼續努力,想盡各種辦法,積極做好對研究成果的學習、宣傳和轉化工作,拿出開創延研會工作新局面的成績向黨的十九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