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 陳 雷
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 陳 雷
全力做好防汛抗旱防臺風減災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牢固樹立災害風險管理和綜合減災理念,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理念,為我們做好防汛抗旱防臺風減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防汛抗旱 防災減災 以人為本
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我國天氣氣候形勢復雜多變,水旱災害的突發性、異常性和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局部強降雨、超強臺風、區域性嚴重干旱等極端事件明顯增多,災害影響加劇,安全威脅趨重,防御難度加大。在洪澇災害方面,江河洪水南北并發、多地齊發、局部連發。2013年,東北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嫩江、松花江發生1998年以來最大流域性洪水,黑龍江發生1984年以來最大流域性洪水,嫩江、松花江和黑龍江超過警戒水位時間接近2個月。2016年,長江流域發生1998年以來最大洪水,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全線超警;太湖發生歷史第二高水位流域性特大洪水,周邊河網水位全面超警;海河等北方河流發生多年罕見的暴雨洪水。2017年,長江、黃河、淮河、西江、松花江共發生8次超警洪水,長江蓮花塘以下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全線超警,洞庭湖入湖流量高達81500立方米每秒,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
在干旱災害方面,2013年7月初至8月中旬,江淮、江南、西南東部地區累計降雨較常年同期偏少近6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罕見高溫與少雨疊加導致部分地區發生嚴重夏伏旱。2014年和2015年,北方冬麥區等地發生大范圍冬春旱。2017年春季,北方部分地區降雨偏少,河北、寧夏、甘肅、內蒙古、山東等地旱情持續4個多月,遼西地區連續無有效降雨日數達60天以上,全國耕地受旱面積一度達到8574萬畝。
在臺風災害方面,2013年以來,先后有33個臺風登陸我國,且多次出現雙臺風或三臺風交互作用、狂風巨浪高潮暴雨“四碰頭”等惡劣組合,臺風影響持續時間長,風雨覆蓋范圍廣,登陸破壞程度重。其中,2013年超強臺風“海燕”最大風速一度達75米每秒,為1981年以來西北太平洋最強臺風;2014年超強臺風“威馬遜”登陸海南和廣東時風力均達17級,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的最強臺風;2017年有4個臺風在短短34小時內相繼生成,“納沙”和“海棠”24小時內連續登陸福建福清,均為歷史少有。
面對極端天氣和嚴重洪澇災害,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在防汛抗洪的緊要關頭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李克強總理多次深入防汛抗洪一線,現場指揮搶險救災工作。汪洋副總理多次主持召開國家防總全體會議和專題會議,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國家防總、流域防總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中央領導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洪搶險和抗旱救災工作,有效應對了洪澇干旱臺風災害,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最大程度減輕了災害損失。
防災減災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衡量執政黨領導力、檢驗政府執行力、評判國家動員力、體現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城鄉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對防災減災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家防總、水利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為行動指南,加快完善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思路。
在工作理念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更加注重防汛抗旱風險防范和綜合減災,實現既有效控制洪水又給洪水以出路,既積極抗災救災又主動避險減災,做到興利除害結合、防災減災并重、治標治本兼顧、政府社會協同,切實把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原則貫穿于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全過程。在工作要求上,牢固樹立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時刻繃緊繃牢防大汛、抗大旱、防強臺、搶大險、救大災這根弦,立足最不利情況,著眼最惡劣組合,防范最極端事件,做好最充分準備,有效防控水旱災害風險,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在工作目標上,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力以赴確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點中型水庫、大中城市防洪安全,努力保證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小型水庫安全度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城鄉居民生活供水安全,千方百計滿足生產和生態用水需求,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防汛抗洪搶險救災責任重于泰山,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抗旱責任制是奪取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勝利的根本保障。國家防總和各級防指忠實履責、主動擔責、全力盡責,把防汛抗旱責任層層落實到每個領域、每個崗位、每個人員。
在工作部署方面,國家防總每年汛前召開全體成員會議、全國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全國水庫安全度汛視頻會議等,對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就汛前準備作出具體安排,要求各級各部門從講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壓緊夯實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責任。在責任分解方面,汛前及時公布全國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名單,全面落實江河重要堤防、蓄滯洪區、水庫水電站、重點城市、重要設施防汛責任人,對農村地區、邊遠山區、城鄉結合部等薄弱環節作出重點安排部署。加大對責任人特別是新任領導的培訓力度,提高決策指揮水平和風險防控處置能力。2016年,針對長江干支流堤防高水位浸泡時間長、防守壓力大的嚴峻形勢,沿江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一段一責”明確堤防防守行政責任人,為巡堤查險、應急處置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在履行職責方面,各地黨委、政府把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及時作出批示、親自安排部署,有的在防汛抗旱指揮部坐鎮指揮調度,有的深入一線現場指揮搶險救災,各級防汛責任人堅守崗位、認真履職,及時組織開展抗洪搶險各項工作。國家防總嚴明工作紀律,加大對防汛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確保責任制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完善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是減輕災害風險、減少災害損失的基礎支撐。水利部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建覆蓋全國、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防洪抗旱減災體系。扎實推進大江大河治理,西江大藤峽、淮河出山店等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江西峽江、四川亭子口、廣東樂昌峽等控制性樞紐工程建成并發揮效益,長江中下游河勢控制、黃河上游防洪治理、東北三江治理、進一步治淮、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骨干工程等加快推進,七大流域防洪保安能力大幅提高。抓緊補齊防洪薄弱環節,如期完成4.6萬余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成2058個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開展5000余條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推進大江大河重要蓄滯洪區建設,防洪減災能力不斷增強。2016年啟動實施災后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力爭“十三五”末全面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重點區域排澇能力建設、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建設任務,進一步補齊補強防洪減災短板。不斷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加強水文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水文站網布局,水文監測預報能力顯著增強。組織指導各地開展洪水風險圖應用,加大洪水影響評價工作推進力度,為規避洪水風險提供了重要依據。加快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二期工程建設,大力推廣應用預測預報、巡堤查險、搶險救災等方面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不斷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現代化水平。
我國是世界上洪澇干旱臺風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國家防總、水利部高度重視災前預防,堅持把各項工作想在前、抓在前、做在前,牢牢把握防災減災工作主動權。
在汛前準備方面,組織檢查組赴大江大河和重點地區開展汛前檢查,“一省一單”反饋發現問題并要求限時整改。國家防總各成員單位結合部門實際,深入排查防御工作薄弱環節。各地全面落實工程、資金、隊伍、物資等各項措施,做好迎汛度汛準備。在監測預警方面,密切關注全國雨情水情汛情工情,加強氣象、海洋、水文等部門聯合會商和信息共享,動態掌握江河來水、水位漲落、水庫蓄泄等情況,提早對重大天氣過程、局部暴雨洪水、臺風生成影響等作出科學預判,及時發布暴雨洪水預警信息,提醒社會公眾主動采取防災避險措施。在預案落實方面,提早編制批復三峽、小浪底、丹江口等骨干水庫調度計劃,完善各級各類洪水防御、安全度汛方案,抓好基層單位防汛抗旱預案編制,強化方案預案動態管理,提高指導性、實用性和針對性,為防汛抗旱指揮決策和調度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科學精準調度是踐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理念的關鍵環節,是戰勝洪澇干旱臺風災害的重要手段。國家防總和流域防總、地方防指堅持興利服從防洪、區域服從流域、電調服從水調的原則,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強化水庫、湖泊、閘壩、分洪河道等各類工程的聯合運用,合理攔洪排洪、削峰錯峰,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綜合減災效益。
長江流域對三峽水庫及上中游水庫群實施聯調聯控,2016年城陵磯以上主要水庫攔蓄洪水227億立方米,實現了三峽水庫風險可控、洞庭湖不分洪、上荊江河段不超警、長江重要堤防無重大險情等多重目標。針對2017年第1號洪水,34小時內連發5道調度令,將三峽水庫出庫流量由27300立方米每秒逐步壓減至8000立方米每秒,確保長江干流不超保證水位,縮短洞庭湖超保時間6天左右。黃河流域2017年7月干流龍門水文站洪峰流量6010立方米每秒,通過實施三門峽水庫敞泄運用、小浪底水庫攔洪調度,控制黃河下游河道流量不大于1000立方米每秒,同時在小浪底庫區成功塑造異重流并排沙出庫,實現了防洪、減淤的雙重目標。淮河流域科學調度鲇魚山、梅山、響洪甸等水庫以及蚌埠閘、三河閘等水利工程,同時利用中運河、徐洪河向洪澤湖調水,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攔蓄洪水資源。松遼流域在防抗2013年東北三江大洪水過程中,精細調度尼爾基、豐滿、白山等水庫攔洪削峰,同時積極協調俄羅斯,最大限度減小結雅、布列亞水庫下泄流量,有效減輕了黑龍江中下游防洪壓力。珠江流域西江近兩年發生5次超警洪水,統籌調度天生橋一級、龍灘和巖灘等骨干水庫,最大削峰率達94%。在防御西江2017年1號洪水過程中,通過水庫聯合調度,共降低西江武宣至高要河段水位1-2.8米。海河流域針對源短流急、洪水陡漲陡落的特點,充分利用岳城、黃壁莊等大中型水庫削減洪峰9成以上,及時啟用崔家橋、寧晉泊、大陸澤等蓄滯洪區,有效減輕了2016年暴雨洪水災害損失。太湖流域統籌流域防洪與區域排澇,超前制定防御超標準洪水應對方案,提前調度太浦閘、望亭水利樞紐等骨干工程外排洪水,超常規啟用常熟水利樞紐泵站加大排水力度,成功應對了2016年流域性特大洪水。
生命是最寶貴的。國家防總、水利部堅持以防為主、防避救相結合,扎實做好預報預警、災害防范、人員避險和險情處置等各項工作,有效應對各類突發災害,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在山洪災害防治方面,充分發揮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作用,不斷完善預警發布和轉移避險方案,進一步健全鄉鎮、村組、社區等基層防御組織體系,細化轉移時限、逃生路線和安置地點,提高基層防御能力。通過發布預警短信、啟動預警廣播,及時組織轉移,最大程度避免了人員傷亡。在臺風登陸防御方面,實時監測分析臺風移動路徑、風力變化、海浪潮位、風暴增水以及暴雨洪水等情況,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提早作出安排部署。切實抓好船只回港避風、海上作業人員上岸、危險區域人員轉移等工作,加強沿海石油、化工、核電、鐵路、機場等重要設施安全防范,在應對“妮妲”“莎莉嘉”“海馬”等多個強臺風登陸襲擊過程中實現了零傷亡。在城市內澇處置方面,組織指導各地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預案,加大城市防洪排澇薄弱環節治理力度,及時疏浚河道、清理管廊,強化城市防洪排澇基礎設施運行管理。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提前落實道路交通、重點工程、地下空間等安全度汛措施,做好危舊房屋隱患排查、易積水路段搶險預置、危險區群眾轉移安置等工作,保障了城市安全運行。
受季風氣候影響,我國非澇即旱、洪旱并存、旱澇急轉的特點十分突出。國家防總、水利部牢固樹立綜合減災理念,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扎實開展抗旱減災,著力保障城鄉供水需求。
在抗旱能力建設方面,實施2014-2016年抗旱規劃三年實施方案,修建小型水庫310座,抗旱應急備用井4791眼,引調提水工程3331處,建立健全應對特大干旱和突發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儲備制度,進一步完善了流域和區域的抗旱減災工程體系。在抗旱保供水方面,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的原則,加強抗旱水源統一調度和監督管理,細化實化應急預案和節約用水計劃,科學調度水利工程,努力增辟抗旱水源。同時,充分發揮全國已建成的16523支各級抗旱服務隊作用,落實抗旱澆灌和拉水送水措施,有力保障了城鄉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用水安全。在應急調水方面,成功組織實施引黃入冀、長江三峽補水、珠江壓咸補淡以及膠東半島應急水量調度等工作,有效保障了河北、長江沿線、澳門和珠江三角洲、膠東半島等地重要城市的供水安全,以及工農業生產及生態用水需求,維護了社會穩定和區域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組織實施伊犁河應急調水、瀾滄江梯級電站水量應急調度,有力支持了下游國家抗旱減災,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好評。
統一指揮、部門聯動、社會參與是做好防汛抗旱搶險救災工作的制度保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的生動體現。國家防總、流域防總、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形成了協調有序、團結抗災的良好局面。
強化部門協同,國家防總各成員單位發揚顧全大局、團結抗災的優良傳統,服從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和調度,加大對抗洪救災的支持力度,及時安排專項資金,做好通信保障、災區秩序維護、災害應急救助、地質災害防治、城市排澇、海上救援、漁船回港、物資供應、衛生防疫、汛期安全生產、旅游、鐵路和水電站防洪保安等工作,共同應對汛情災情。強化軍地聯動,地方黨委政府加強與解放軍、武警部隊的信息共享和聯訓聯演,加大對防汛抗旱搶險救援力量的裝備支持和經費保障力度。解放軍、武警部隊承擔了決口堤防封堵、水庫險情搶護、解救轉移群眾等大量急難險重任務,發揮了主力軍和突擊隊的重要作用。強化群防群控,及時準確發布防汛抗旱信息,強化社會輿論引導,全面普及防災減災知識,不斷提高公眾防災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為抗災救災創造了有利條件。災區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合力抗災,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廣大共產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匯聚了團結抗災的強大力量。
做好防汛抗洪抗旱減災工作,是對各級防汛指揮部門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的實踐檢驗,是對黨性覺悟、群眾觀念、責任擔當、能力作風的重大考驗。國家防總、水利部將牢記使命、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扎實做好防汛抗旱防臺風各項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最大程度減輕水旱災害損失,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營造江河安瀾環境,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
D6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