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夏鎮龍 通訊員 李成文(發自湖南永州)
“雁過拔毛”豈能容,廉潔為民須用“心”
——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反“四風”治陋習,強化黨風廉政建設、深入服務群眾紀實
文_本刊記者 夏鎮龍 通訊員 李成文(發自湖南永州)
近日,本刊記者到湖南永州市采訪時,一塊《永州市國土資源局冷水灘分局“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專項整治“百日會戰”工作方案》的宣傳電子顯示屏赫然入目,屏幕上滾動播出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整治“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的要求和舉報電話。接下來,本刊記者在永州市的不同地方又無意中發現了4塊該局整治“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的“百日會戰”宣傳欄。
如此高調反擊“雁過拔毛”等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為何有這么過硬的底氣,他們又是怎樣來打好這場“百日會戰”腐敗反擊戰的?在“百日會戰”之外,該局還有哪些長效的黨風廉政建設機制?他們又是如何將群眾服務工作實踐落實到每一個細節的?本刊記者為一探究竟,走進儉樸的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進行了采訪。
在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本刊記者看到了一份《永州市國土資源局冷水灘分局“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專項整治“百日會戰”工作方案》的詳細紙質文件。在這次“百日會戰”的背后,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省國土資源廳和永州市委、市政府、市國土資源系統以及冷水灘區委、區政府在下的一盤“大棋”,而這盤“棋”,又是湖南乃至全國整治“雁過拔毛”等不正之風的一個縮影。窺一斑而知全局,無疑,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為打贏這場“百日會戰”,是卯足了勁、下足了功夫的。
據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黨組書記、局長曾祥德介紹,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在這場“百日會戰”中“精準打擊”的“雁過拔毛”式腐敗現象,重點是查處和糾正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群眾反映強烈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可以說是對“雁過拔毛 ”式腐敗現象進行全方位的“圍追堵截”。
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對這次“百日會戰”高度重視,光是局領導班子和各部門之間的會議就開了好多次,反復強調,周密部署,不放過任何一個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腐敗問題。該局特意加強紀檢監察力量,加大對日常業務辦理督查督辦的力度和密度,堅決遏制任何腐敗行為的發生。并設立舉報箱,公開舉報電話,實行工作人員掛牌上崗,制訂了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一次性告知制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國土涉農文件,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打響的這場“百日會戰”,既將治理“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作為主打的“攻堅戰”,同時也將“糾四風、治陋習”一并歸入了“火力打擊”的對象。對于各種表現形式的“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種種形式的“四風”問題,都是堅決整治的對象。不管是誰,只要觸碰了“高壓線”,都會一查到底。
采訪中記者獲悉,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的“百日會戰”已經全面鋪開。具體而言,“百日會戰”分為宣傳發動、自查自糾、線索排查、集中整治、整改落實等環節,各個環節完全是有條不紊、嚴絲合縫——
厲兵秣馬,宣傳先行。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動員、宣傳、部署。從2017年4月5日起,大張旗鼓的宣傳發動工作已經完成,除了前述本刊記者見到的電子顯示屏和宣傳展牌,該局還在所轄的鄉鎮設立了17個舉報箱,并且通過網站、手機短信等方式進行了廣泛宣傳。
拉網排查,防微杜漸。第二階段,是全面開展自查自糾。該局要求嚴格按照“百日會戰”工作方案要求,局領導及全體干部職工認真組織開展自查自糾,重點查找十八大以來上述幾個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填寫自查表和個人承諾書,負責人要進行審核簽字把關。對沒有主動上報問題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約談;對沒有主動上報問題但被發現問題的單位和個人,嚴肅追責。
在此基礎上,全面開展線索排查。由局紀檢組牽頭,監察室、辦公室、政工股、財務室、信訪股組成整治督查組對信訪舉報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類核查處理;對執法監察、用地審批、辦證服務、征地拆遷等業務辦理進行回訪調查;對土地綜合整治、地質災害環境治理、土地測繪、耕地開發等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全面審查。排查出的情況必須建立工作臺賬。
緊接著,對發現的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整改落實。按照問題線索“五類處置”標準,逐一核查處理到位,逐個“銷號”。對侵害群眾利益、構成違紀的,堅決依紀依規處理到位,對群眾被侵占、截留、挪用的資金必須追繳清退到位。對工作中發現的性質惡劣、問題典型、群眾反映強烈的重要線索,進行提級督辦。對上級督辦的問題線索,明確領導“包案”,在15天內調查處理完畢,并將處理結果上報市局。
并且,對“百日會戰”期間新發生的“雁過拔毛” 式腐敗問題,一律實行“一案三查”,嚴肅問責。要將“百日會戰”工作列入全年工作績效考核中,考核結果作為單位和個人年終評先評優的依據,“獎罰并用,倒逼每個人都全身心投入‘百日會戰’,讓每個人的肩上都扛上沉甸甸的責任!”該局一名工作人員如是說。
“百日會戰”雖未結束,但階段性的“戰果”已頗為豐盛。至采訪時為止,冷水灘國土資源系統在“百日會戰”中共排查出問題34個,現已全部整改到位。查出問題的主要情況表現為:工作慢作為、吃拿卡要(已退給用戶1800余元)、違規收受禮品(2瓶“茅臺”酒及2條“和天下”煙已上交局紀檢組)、濫用職權(立案查處后降低崗位等級)、濫發津補貼(追回12000元);誡勉談話14人,通報批評22人,行政降低崗位等級一人。
其實,針對發現的問題,整治后的整章建制才是“百日會戰”的主要目的。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邊整治,邊總結,建章立制。針對“百日會戰”行動中發現的問題,認真分析總結,及時上報。對于出現的問題,做到查處一個,教育一片。對于普遍共性問題,深刻剖析原因,查找問題,及時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防患于未然,才是長久之策。為此,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以敢于揭丑、敢于亮劍的態度和決心,將專項整治工作向縱深推進,進一步推動黨員干部職工作風的持續轉變,通過集中整治查處一批破壞國土資源部門形象,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案件,以營造風清氣正的工作環境,鞏固和深化作風建設成果,進一步樹立國土資源系統良好形象。
完善規章制度,讓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無隙可乘”,無疑也是個系統的、復雜的廉政建設工程。那么,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是如何來實施這一廉政建設工程呢?該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蔣琳琳對本刊記者進一步介紹,“百日會戰”只是該局持之以恒反對不正之風的一個剪影,“讓廉潔、高效成為我們冷水灘國土系統的常態化建設,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絲毫不會放松的一個核心工作任務。”
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始終以整章建制為契機,把加強黨風廉潔建設作為作風建設的首要環節,結合本地、本局、本系統實際情況,創新國土資源工作機制,著力推進黨風廉潔建設常態化、規范化、長效化。翻閱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厚厚的廉政建設材料,再綜合采訪中了解到的大量事實與細節,不難發現,在該局,從“第一責任人”到局班子成員,再縱深到每個科室、每個環節,都是這條“廉政生態鏈”上的重要環節。
中央要求,要落實黨組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作為第一責任人,黨委“一把手”對黨風廉政建設要親自抓、具體抓、認真抓、長期抓。曾祥德作為冷水灘國土資源系統的“領頭雁”,在自覺履行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方面堪稱“踏石有印”:對局黨風廉政建設負總責,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與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及其他重要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考核,堅持每季度主持召開一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堅持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
落實班子成員 “一崗雙責”責任,是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答好的另一份廉政建設“考題”。根據局班子成員的分工,按照 “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和“一崗雙責”的要求,將全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進行細化分解到分管領導。同時,要求各股室、直屬單位做好責任的二次分解,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切實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實到位。
同時,在抓好關鍵環節的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也是“精耕細作”。特別是涉及土地審批、土地和礦權招拍掛、權屬登記發證、工程招投標、財務收支等關鍵崗位時,加強了監控和防范,并且通過明查暗訪、群眾舉報等途徑,加大違紀違法行為查處力度,該局去年全年沒有在這些崗位出現過違法違紀問題。
權力離不開監督,監督不能留死角,這也是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整章建制的題中應有之義。蔣琳琳接著介紹,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將監督執紀落實到各項工作,是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紀檢組(監察室)日日講、天天念的“日常功課”,也是該局所有工作的一道“硬杠杠”。局紀檢組(監察室)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積極開展督查檢查,對各項業務工作開展督查督辦,特別是在深入開展“反‘四風’、治陋習”和“雁過拔毛式”腐敗專項整治活動中,嚴格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開展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全局工作。
在這場“百日會戰”行動中,至少取得了雙重效果——一方面全方位規范了工作人員的行為,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溫暖了群眾的心。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上至局長、下至普通工作人員,人人都進一步收緊了“紀律緊箍咒”,即使小到看似“合情合理”的一些“芝麻事”,只要是違背了相關規定的,也絕不容許發生。
局里的工作人員有時到偏遠的村里去上門為群眾辦事,到了吃午飯的時候,群眾家里的飯菜吃還是不吃呢?按規定,吃飯必須交錢!“群眾都是淳樸善良的,他們會說,飯菜都準備好了,你們不吃我們過意不去。”這種情況下,工作人員如果吃了飯,就必須按規定交費給群眾,如果誰沒有交錢,一經舉報查實,嚴肅處理。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是這樣,其轄區內的各個國土所同樣也不例外。這樣做的目的,是倒逼工作人員時刻繃緊為群眾服務的這根弦。
跳出“百日會戰”,拉長“時間軸”,不難發現,心系群眾、熱情為群眾排憂解難,一直是該局恪守的工作方針。實際上,規矩紀律看似“冰冷”,但進一步充盈了為群眾服務的一片赤誠之心。
嚴格執紀的目的,也是為了進一步提高為群眾服務的效率,同樣是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為民服務精神中一條鮮明的脈絡。比如說,該局在堅持以人為本、服務至上,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著力打造便民優質高效的服務窗口、扎扎實實為群眾企業辦事提供優質和“主動”的服務措施方面,就開辟了綠色通道,使辦事服務更便捷,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上行下效,在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自身硬”、真情服務群眾的示范作用下,冷水灘各地的國土所也始終處于為群眾服務“連軸轉”的忙碌狀態。在整治“雁過拔毛”、反“四風”及廉潔廉政建設、為群眾辦實事方面,各國土所同樣可圈可點。采訪期間,本刊記者也隨機訪問了冷水灘國土分局下轄幾個中心國土所的負責人。
珊瑚中心國土所所長熊忠國自上任伊始就一直忙著,奔走于辦公室與群眾的家中,已經成為他的工作常態。在冷水灘國土資源發動的這場“百日會戰”中,像其他所有國土所一樣,珊瑚中心國土所落實得一絲不茍,效果非常明顯,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實際行動也更細致、更貼心了,“比如說,我們為群眾建房子辦證,不收錢;群眾到我們所里來打印、復印相關資料,我們還要倒貼給他們資料費。”“通過‘百日會戰’和一系列正風肅紀的措施,我們現在與群眾的感情拉得更近了,心也貼得更緊了。”
普利橋中心國土所所長屈明君對記者說,為群眾服務要堅持做到細致耐心。即使有時候個別群眾不理解,他們也是反復講政策、耐心做工作。一次,冷水灘國土資源分局與該所的工作人員到一個村去調查土地“衛片”執法變更情況,要求一位養殖戶按政策提供相關證件和建場手續材料,不料對方仗著喝了幾口酒壯膽,不僅不愿提供材料,還狠狠地踢了工作人員幾腳。“雖然被踢傷的工作人員花去4000多元治療,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我們真心實意為群眾服務的熱度。”屈明君表示。
采訪時,上嶺橋中心國土所所長胡黎云正外出執行一起違章建筑處理事宜。該所副所長廖尚寧對本刊記者介紹,為了讓群眾節省建房辦證的時間,讓群眾少跑路,只要村干部將群眾建房子的計劃向該所進行通報,審核合規后,該所會主動提前約好測繪、規劃等部門“會簽”,“該簽字審核的部門,我們都會聯系辦好。我們把證件辦好后,再通知群眾一次性拿回去即可。”為了讓群眾得實惠、得方便,國土系統的工作人員周末、休息日都忙得沒時間回家吃餐飯,這成了大家“合理”的工作與生活模式。
正是通過諸如此類的種種貼心服務,冷水灘國土系統在群眾心目中無形中就加了“分”,多項工作都獲得了省、市、區的表彰。采訪中本刊記者見到,在簡陋的會議室,整整一面墻都掛滿了該局獲得的各種榮譽稱號,并且,由于榮譽證書太多,旁邊兩面墻也開始陸續有新的獎章、獎牌掛上去。“榮譽是群眾給我們的評價。服務好群眾,讓群眾滿意,就是我們的‘初心’。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了‘初心’。”曾祥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