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鄭德忠 當代貴州全媒體見習記者 孟錦群 徐春燕
乘“一帶一路”東風 建現代物流新城
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鄭德忠 當代貴州全媒體見習記者 孟錦群 徐春燕
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2017年物流處理能力是4000萬噸,初步預測,到2022年,物流處理能力將達到1億噸,實現利潤約13.3億元,每年提供就業崗位2萬個。
“以前,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飯就得擠火車趕回打工的地方。”遵義市播州區芶江鎮橋頭村尖角組村民羅孝傳說,“現在家門口就可以找到工作,而且道路四通八達,交通特別方便。”去年,和羅孝傳一樣,芶江鎮、三合鎮的幾萬村民不再外出務工。
采訪中,被羅孝傳的熱情感染,記者不禁想要探知一二,是什么改變了這一方水土、這一方人。
站在閣老壩鐵路貨運場橋上眺望,帶著安全帽的人影不停晃動,上千工人忙著在工地上搬運、砌墻、拉網、綁鋼筋;挖掘機、運輸車穿梭其間……依托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貨運場——三合鎮1300萬噸閣老壩貨運場修建,總投資150億元、占地9400畝的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正在崛起。
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是國家規劃的長江中上游綜合開發和黔中經濟區建設的重要區域,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由遵義市鐵路建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其戰略定位是建成B型保稅物流中心、國家一類鐵路口岸、國家級公鐵聯運示范基地、國家級物流標準示范企業。
物流新城項目在芶江鎮占地面積達6000多畝,帶動這座小鎮迅速發展:居民從2015年的2.8萬人上升至4萬人左右,建檔立卡貧困戶從756戶1517人減少到15戶52人。“物流新城的建成,帶動就業和第三產業發展,改善了民生。”芶江鎮黨委書記黃明軍介紹。
打開物流新城的詳細規劃圖,搭乘“一帶一路”東風和“內陸開放”快車,項目從北面借助武威保稅物流中心,搭上新亞歐大陸橋、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新通道的“渝新歐”快車;從南面利用西南最短出海通道廣西北部灣港區,打通出海大通道;向西通過加強與云南出口城市的合作,拓展東南亞進出口渠道;朝東利用重慶到上海的長江黃金水道,建立與長三角地區的業務往來。川黔鐵路、渝黔鐵路貫穿而過,若干高速公路連接,“公鐵水航”多式聯運網覆蓋整個項目。
在貴州,一斤車厘子的價格在60至120元之間,而在不遠的重慶等地只需要30至50元;上海客商前來考察時吃了貴州的黑豬肉,覺得可口美味,想“打包”帶給家人,“可以啊,但是只有你們自己開車拉走哦”,聽了當地養殖戶的回答,客商再沒提過購買的事……貴州綠色農產品逐步“風行天下”,然而貴州的好產品依然存在“走不出去”“走不遠”的尷尬。
“在全國大物流的背景下布局物流新城,物流的痛點難點將迎刃而解,黔貨出山的通道也將打通。”貴州遵鐵物流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洪龍說,今后貴州產品走出去將實現通關一體化,即在本地通過海關檢疫檢測后,不需要在其他地方重復檢測。以物流新城為中心,貴州今年將在全省設30個農產品集配中心,2018年全省農產品集配中心將達到100個,物流新城將成為黔貨出山的集聚地、散發地。
物流新城項目按照“一年建成、兩年運營、三年完善”目標推進,土地征拆、項目規劃設計、現場施工、引資招商等重點工作同步進行。目前項目每天參建人數近4000人,已完成投資25億元。其中,投資12.5億元建設的25公里路網基本成型;6大功能區12大板塊中的倉儲、冷鏈、建材市場、行政辦公、大數據中心、展示中心等主要功能板塊已全面啟動建設,將于今年底全部建成。2018年,整個物流新城項目將全部建成完工,建成后的貴州黔北現代物流新城將成為貴州省最大的信息化、現代化、專業化物流園區。
目前,物流新城已經與各通道港口、物流園初步建立了合作關系。與國內物流業前100強中的一半以上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磋商,與正泰集團、貴鐵物流等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與“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防城港、欽州港、甘肅武威保稅區等初步形成戰略合作意向。初步預測,物流新城2017年物流處理能力是4000萬噸,到2022年,物流處理能力將達到1億噸,實現利潤約13.3億元,每年提供就業崗位2萬個。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