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翔
(新疆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新疆兵團青少年田徑運動競賽現狀分析①
許翔
(新疆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對新疆兵團青少年田徑運動競賽現狀進行調查及分析,進一步分析相關的影響因素,使目前新疆兵團青少年田徑運動競賽現狀得以改善,進而為兵團田徑競賽制度的改革提供依據。
新疆兵團 青少年 田徑競賽 現狀分析
建設兵團地位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競技體育發展走過了與其他省份不同發展道路和模式。對于建設兵團體育的研究不多,對建設兵團競技體育的研究更是很少。在新的形勢下發展建設兵團的競技體育,不但有利于建設兵團競技體育自身的發展,而且對建設兵團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其成立五十周年之際,回顧五十年來建設兵團競技體育發展的歷程,總結經驗教訓,探討發展趨勢。對于建設兵團當前和今后的競技體育工作也有著直接的現實意義。
本文以新疆兵團青少年田徑運動競賽現狀為研究對象。
文獻資料法:在石河子大學圖書館和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查閱2000—2017年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www.cnki.net)中相關研究成果,近50多篇,收集歷屆新疆兵團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競賽規程,秩序冊,成績冊,并認真閱讀歸納,為本研究做理論和相關數據、資料的準備,為課題研究提供扎實理論依據。
問卷調查法:于2016年9~10月,對新疆兵團11個師常年堅持田徑訓練的教師和兵團競技體育運動學校田徑教練員通過信函和當面的方式進行問卷的發放。發放問卷59份,回收57份,回收率96.61%,有效51份,有效率86.44%。
數理統計法:對問卷回收所得的信息運用Excel2003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并根據統計數據進行表格繪制和圖表制作。
競賽是體育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檢驗訓練效果的最佳手段,也是運動員實現自身價值的最佳途徑。目前,兵團現有的青少年田徑競賽包括三個層次:兵團青少年田徑錦標賽,師級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校級中小學田徑運動會。
兵團在1996年以前沒有固定的田徑賽事制度,主要是兵團沒有單獨參加國內田徑賽事的資格,兵團的競技田徑與新疆自治區是合為一體的,新疆自治區有較完備的田徑人才培養制度和競賽制度,兵團的田徑人才都是由新疆自治區選拔培養,然后代表新疆參加國內各項賽事。1996年國家批準兵團可以單獨組隊參加國內各級賽事,兵團田徑正式與新疆自治區分家,但原有的運動員培養體制全部在新疆自治區的管理下,兵團獲得參賽資格,卻面臨無人可用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兵團只有建立自己的賽事制度和運動員培養制度。首先與1996年9月舉行了兵團第一屆全運會,田徑是其中的主要競賽項目,計劃每四年一屆,2000年8月舉行了第二屆全運會,兩屆的主要承辦單位都是石河子,但因為各種原因至今沒有舉辦第三屆。為了促進兵團青少年田徑運動的發展,培養選拔優秀青少年田徑運動員代表兵團參加國內賽事,2005年兵團教育局決定每年舉辦一次青少年田徑錦標賽,一直延續至今。
兵團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的舉辦確實促進了兵團青少年田徑運動的普及和開展,但在運行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同時又嚴重影響了各師參賽和訓練的積極性。主要是運動員的資格問題,由于過去各師都是將青少年競技體育全部交給地方,自身并沒有青少年培養機制,現在與地方脫離,要不自己從頭開始建立運動員選拔培養機制,要不還是借助地方。開始兩屆借助地方的師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而著力自己培養的師成績明顯落后(第八師除外),參賽的積極性明顯降低。兵團教育局也及時發現這種情況,采取果斷措施,一方面嚴格資格審查;另一方面改變比賽時間,原來與新疆自治區的田徑比賽專門錯開時間,使地方的運動員可以有機會參加兵團比賽,現在與新疆自治區田徑比賽同時進行,有效地規范了運動員的資格。兵團青少年田徑比賽的運動成績明顯下降,這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同時說明僅有競賽,而沒有相應的運動員培養制度,競賽勢必會成為無源之水,建立兵團自己的青少年田徑人才培養制度勢在必行。
2002年以前只有石河子市是隸屬兵團的,每年都舉行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其他的師都是住市單位,基本不舉行全師的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2002年國家批準兵團六師五家渠、三師圖木舒克、一師阿拉爾建市,2011年十師北屯建市。各師才逐漸開始舉辦師級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但運動水平較低,個別師還沒有塑膠跑道。農三師2008年剛舉辦第一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七師教育局80年代就與奎屯市體校簽訂了青少年體育人才培養協議,全部交由奎屯市體校選拔培養,需要時代表農七師參賽。
調查問卷中顯示(如表1),94.12%參與調查的教師所在學校每年舉辦田徑運動會,5.89%的學校不定期舉辦,舉辦田徑運動會已經是各學校的傳統活動。專門對八師和七師的中小學田徑運動會進行觀摩,場面非常熱烈,運動員在場上拼盡全力,觀眾在場下擂鼓吶喊,身處其中會很自然受到這種氣氛的感染,這是發自內心的。但運動員表現出的成績和技術水平確實不盡人意。在中小學體育教師中調研:田徑是教學的主要內容,但技術不易掌握,加上田徑技術單調枯燥,學生不愿意學。
意見集中在每年舉辦田徑運動會的占94.11%;不定期舉辦占5.89%;從來不舉辦田徑運動會和兩年舉辦一次田徑運動會無人選擇。這說明兵團各級中小學比較重視舉辦田徑運動會并作為傳統固定下來,但是運動會設置的項目全部都是競技田徑項目。一個中學乃至小學田徑運動會設置的項目只是數量少一些,形式和大運會一樣,加之平時體育課上田徑教學內容不足,學生基本都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每次開運動會場面非常熱烈,但運動水平較低。
(1)每年參賽次數統計。
每年參加一次或兩次比賽都是占到11.76%;每年參賽4次以上占17.65%;選擇不一定的占到58.83%。每年參賽1~2次的教練員都是因為參加本校的運動會,或是再參加一次本師的田徑運動會,運動成績較低。每年參賽在四次以上的教練基本上還是集中在兵團競體、石河子體校和華山中學。有大部分教練員選擇不一定,在與教練員當天了解時,其中有一點意見比較集中,這些教練基本上都能夠代表本師參加兵團青少年田徑錦標賽,每年都計劃要舉辦,但時間地點確立太晚,甚至賽前不到一個月才正式通知,有時只有放棄參賽(如表2)。
(2)對參加比賽的種類的統計。
從基層校運會到全國性的青少年田徑比賽都有參加。參加校運會的占76.47%,從表3中體現兵團中小學有94.11%的學校每年舉行運動會;76.47%的比例顯然是少了,原因在于兵團競校和石河子體校本身不辦田徑運動會,參加國家級比賽的同樣是集中在兵團竟體、石河子體校和華山中學,兵團競體、石河子體校基本每年都有參加國家級比賽的機會,華山中學只是參加過一屆全國田徑傳統學校運動會。

表1 田徑運動會舉辦情況(n=51)

表2 年度參加比賽的次數(n=51)

表3 參賽種類(多選題n=51)
兵團青少年田徑訓練的教練員和運動員都來自各級中小學,都是普通中小學的在校學生。同意將比賽時間安排在暑假和正常上課時間的教練員都是占到41.18%;還有17.54%的教練員建議安排在“五一”或“十一”。76.47%的教練員愿意參加集教練員培訓、交流、比賽、運動員選拔、專家現場指導的“訓練營”式的競賽方式,58.83%教練員能接受5~10d“訓練營”式的競賽。與兵團競體石河子體校的幾位老教練探討這一問題時,他們一致建議,如果實行“訓練營”式的競賽形式,初期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可能會因組織不當,達不到預期效果,本來是好事,對兵團青少年田徑運動有積極推動作用的形式,因缺乏經驗人為的使其無法持續,在積累一些經驗后時間可適當延長,但最好不要超過15d(如表4)。
兵團三類田徑賽事,在時間、項目設置上,以及賽事層次上,都沒有形成統一的制度。兵團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由兵團教育局體育局競技體育處主辦,師級田徑運動會由師教育局主辦,學校田徑運動會由學校自己主辦。時間上也沒有考慮選拔訓練參加高一級賽事,師級運動會比校級早,兵團比賽比師級比賽早,完全倒置。符合競賽規律的安排應該是校級運動會選拔參加師級比賽的人選,師級比賽選拔代表本師參加兵團比賽。

表4 理想的比賽時間(n=51)
每年兵團青少年田徑錦標賽期間關于運動員資格的問題屢禁不絕,雖然調整比賽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地方運動員參賽,但只是治標不治本。關于運動員的參賽資格競賽規程中規定由各師教育局審核確認,兵團教育局競技體育處只負責接受投訴。以師為單位參賽,師教育局負責審核資格,由于,兵團體育行政管理,實施的是兵師團三級垂直領導,橫向的各師之間缺乏聯系。因此,在缺乏有效監督的狀況下各師都想在運動員資格上作文章,大家心照不宣,沒人會去投訴。
建立兵師兩級運動員注冊制度將強化資格管理。中小學運動員必須先在師教育局注冊,才能參加師級賽事,參加兵團賽事前必須有各教育局統一到兵團注冊,確認后方能參賽。兵團專人負責審核,為及時確認不影響訓練、比賽,可以規定每年年初特定的時間段注冊。
雖然國家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田徑是中小學體育課的主要內容,教師也在努力,但效果很差。究其原因,難度大、枯燥是影響學生參與田徑運動興趣的關鍵因素。
田徑運動來源于樸素的生活和娛樂活動,在人類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它伴隨著社會進步和體育運動發展,人們對更高、更快、更強的不斷追求,技術精益求精,訓練方法手段不斷創新,歷經積淀與演變形成了現代競技田徑運動項目。現在田徑運動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與普通大眾的生活漸去漸遠。現代體育的發展,人們可以選擇的健身方式很多,雖然大眾的健身以上逐漸增強,但少有人會選擇難度大,又枯燥的田徑作為健身手段。使田徑運動項目成為少數體育精英才能從事的運動項目,普通人難以達到從事競技田徑運動項目所需的運動素質、身體機能和心理素質要求。
如何降低難度,增強趣味性,吸引更多的人,特別是青少年參與田徑運動成為必須考慮的迫切問題。為有效地在少年兒童中間開展田徑運動,國際田聯專門組織了有經驗的國際專家,設計出了一套區別于傳統田徑運動形式的少兒趣味田徑運動及器械。這些安全新穎的器械配合專為青少年兒童設計的競技運動項目,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孩子們的運動和參與的積極性,使“趣味性與田徑能力發展”的有機結合,目的是使孩子們在愉悅的氛圍中提高其田徑運動的能力,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并增強對于田徑運動的興趣和熱愛。
中國田徑協會、中國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國際田聯地區發展中心,國內專家都在致力于田徑運動的普及化、大眾化。于2009年起引入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并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推廣,通過引進安全性、專業性、趣味性的特制軟式田徑器械并制定適合青少年兒童的運動項目,讓青少年兒童在享受快樂田徑運動的同時,提高身體素質,培養團隊精神,造就拼搏競爭的決心和信心,從而促進我國田徑運動的普及與提高。少兒趣味田徑項目得到了廣大教育界、體育界專家和同學、家長的認可和支持。2010年7月1日,“田聯少兒趣味田徑對提高中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實效性研究”已經立項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計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李鴻江、尹軍、馮曉東等專家著書推動趣味田徑普及和進入校園作理論準備(《微笑著跑》《快樂走與跑》《快樂跳與投》《趣味田徑游戲:理論與方法》)。
兵團中小學體育健康課程中田徑是主要的教學內容,但取得的效果不佳。運動項目的設置依然是傳統的田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形式也非常單一,結果卻是“年年都有田徑教學內容,但喜歡田徑運動的青少年卻寥寥無幾”的狀況。
兵團目前沒有規范的運動員注冊制度,雖然每年比賽時都特別強調運動員資格問題,也采取了諸如改變會期,與自治區同時進行,嚴肅處罰制度,但效果不佳,嚴重影響了各師參賽的積極性。可以實行兵團、師兩級注冊制度,兵團教育局體育局競技體育處統一負責。
兵團現有的青少年田徑錦標賽、師級中小學田徑運動會、校級田徑運動會三類田徑賽事,存在各自為政,缺少統一的管理的問題,各賽事還未能發揮相互促進,共同努力提高兵團青少年田徑水平的目的。經常是校運會比師運會早,師運會比兵團運動會早的怪現象,沒能形成合力。
跳高和鐵餅是兵團的優勢項目,在國家級的比賽中多次取得好成績。但這兩個項目在兵團的普及率較低,從教練員所帶的項目調查中可以明顯的體現出來,這兩個項目的優勢僅存在于兩三名教練處,而這幾名教練因年齡原因,面臨退休,很可能優勢將不復存在,應盡早采取措施重點發展,保持優勢。定期舉辦跳高、鐵餅單項比賽,推動這兩個項目在兵團的普及,擴大人員基數,保持發展優勢,使其成為傳統,帶動田徑其它項目的發展。
目前雖有兵、師、校三級田徑運動會,但缺乏統一管理,造成各自為政,沒能形成合力。田徑運動在兵團各級中小學的普及程度不高,田徑教學缺乏創新,導致青少年不了解田徑運動,參與人員少,選材范圍小,制約了競賽制度的完善。競賽制度在促進運動成績提高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不是唯一因素,特別是兵團沒有完善的青少年運動員培訓網絡,一切都是剛剛起步,競賽活動的導向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1)兵團競技體育處負責對各項田徑賽事統一管理,使賽事的舉辦朝著有利于推動兵團青少年田徑運動成績的方向發展。
(2)建立兵、師兩級運動員注冊制度,保證運動員參賽的制度化、規范化。
(3)以競賽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合理安排競賽、培訓、選拔、交流等多項任務。
(4)重點發展跳高、鐵餅等優勢項目,使其形成傳統,同時帶動其他項目的發展提高。
(5)將趣味田徑引進兵團中小學體育課堂,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田徑健身,參與訓練,從而改變兵團青少年田徑競賽的現狀。
[1]許永剛.試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的創新[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1):5-10.
[2]胡俊輝.河南省青少年田徑競賽體制改革研究[D].河南大學,2013.
[3]徐本力.我國全運會體制的利弊及走向的探析[J].體育學刊,2001(1):5-8.
[4]彭貽海,徐力本.論國際競技體育發展的新變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3):54-56.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n Xinjiang corps athletics competition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urther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related factor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athletics competition to improve, 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athletics competition system reform.
Xinjiang corps; Teenagers; Athletics competitio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G80-32
A
2095-2813(2017)10(a)-0207-0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8.207
石河子大學課題,課題編號:RWSK15-Y15,ZZZC20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