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琴
(寶雞市高新幼兒園,陜西 寶雞 721000)
基于職業核心能力的幼師人才培養探析
吳 琴
(寶雞市高新幼兒園,陜西 寶雞 721000)
隨著現代素質教育的穩步推進,幼師作為一個新興的職業,開始受到廣泛關注。而對幼師未來在其職業生涯中,能夠做好其崗位工作,提升在幼兒單位工作的質量,關鍵還是在于如何對其能力進行培養。因此,加強對幼師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但是,結合目前的幼師專業人才培養現狀來看,在培養目標、培養手段等方面都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理順培養目標,加強幼師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師職業人才的培養。
職業核心能力;幼師;人才培養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幼師作為對幼兒進行培養的一個重要力量,其自身的職業素質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而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的相關要求,對幼師在職業素養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對于核心職業能力來講,在任何的崗位和職業上都必須具備,這也是未來職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對此,為提升幼師的工作崗位能力,提出基于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方案,并在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職業核心能力要素組成圖
對方法能力來講,則是其獲取知識的手段、方法或者方式等,由此去解決其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而對于方法能力來講,可以將其看成是一種輔助性的能力,并包括諸如信息處
在對幼師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首先要理清楚什么是職業核心能力。而目前關于核心職業能力的研究,通常將其要素概括為學習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思維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見下圖)。其中,所謂的學習能力,是上述幾種能力要素的基礎,也是關鍵。而對于學習能力的養成,通常也就意味著學習者擁有很強的觀察、分析和質疑的能力,同時對新的知識和技能,也擁有很強的好奇心。而對于幼師專業來講,學習能力則包括自我學習的能力,進而通過自我的不斷學習,養成批判反思的良好習慣。另外,則是要學會運用理論去解決實際問題。理、數字應用和外語應用等方面的能力。
社會能力則主要是指幼師專業的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其應該具備的溝通和與人交往及合作方面的能力;思維能力則是運用方法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這其中包括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心理承受方面的能力則主要包括在自信心、心理素質方面的能力,并能快速地適應未來的環境,承受工作中遇到的挫折。
而通過上述對職業核心能力的分析,結合幼師實際的崗位,可以將幼師的職業核心能力與具體的工作結合起來。其中,工作中的具體任務是能力表現的載體,通過具體的工作任務,展現出不同的職業核心能力,具體(如下表所示)。

1.對職業核心能力的認識欠缺。對幼師專業來講,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是提升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但是由于我國對于“核心能力”概念的引入時間較短,目前關于對“核心能力”概念的界定還缺乏統一的認識。同時,對幼師專業人才在核心能力培養方面,很多學校都還處在摸索的階段。盡管目前部分學校在對幼師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在其培養的內涵、教學方法、評價的機制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察。而結合自身的工作,與部門學校教師的交談中發現,部分教師對職業核心能力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和全面,對這個概念的認識都有著各自的看法。在培養中,也都更多的與專業技能結合,而對于如何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的問題,還沒有在專業教學中涉及。由此,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部分學校的專業教師對職業核心能力的認識還不夠,對如何培養幼師的核心能力方面的意識還有待加強。
2.幼師專業人才的核心能力還相對薄弱。目前,幼師專業學生在職業核心能力比較薄弱,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調查發現,部分幼師專業的學生自我學習的內容不強。而造成該問題的原因,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很大關系,那就是在很多專業教師在教學中重視理論,而輕視實踐,從而導致很多幼師專業的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而其具體的表現如:在學習中“臨時抱佛腳”“背重點”等非常嚴重,缺乏對相關專業知識的深入探究等。第二,在實際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由于在學校中,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忽視了對其他綜合技能的培養,導致學生無論是在處理突發事件,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方面,也都只是空談。而對于幼師畢業的學生,其面對的是情緒化和多動的幼兒,對于一些突發的情況,如果處理不好,會直接影響整個課堂,進而給幼兒園帶來影響。
而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問題,筆者認為,主要是當前對幼師培養的目標出現偏差,以及師資隊伍職業核心能力薄弱等原因。
1.人才培養目標出現偏差。目前,很多學校對幼師專業人才的培養存在很大的誤解,其根本的原因是對職業核心能力的理解不夠。有的認為職業核心能力就是單純的專業技能;而部分認為是綜合教育,與幼師專業本身沒有關系;而部分認為專業能力比職業核心能力沒有專業技能重要。而正是上述的認識,導致目前部分高校在培養中,將職業核心能力放在了專業技能和知識技能的后面,并加大了諸如“能力本位”“就業導向”等實踐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未認識到學生未來發展的可持續。由此,上述的種種現象都表明,目前很多高校在優勢人才的培養中,都對其培養的目標產生了偏差,并造成了專業教師對職業核心能力的不重視。
2.專業教師職業核心能力薄弱。對幼師專業人才的培養來講,關鍵還是在于師資隊伍,但是,從目前對于幼師專業教師的建設來看,很少強調對專業教師的職業核心能力。而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兩點:一是有實際幼師工作經驗的教師少,大部分都是從學校畢業直接走上講臺;二是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依然比較突出。由于大部分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生直接轉換為教師,沒有職業核心能力教學方面的啟發,從而導致在教學中,一味地以理論教學為主,而對于實踐方面,則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3.職業能力培養方式不科學。職業核心能力本身就是一門跨學科和跨不同職業的綜合能力,并且涉及很廣的范圍,由此使得對幼師專業人才職業核心能力的評價不清晰,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方法,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對幼師專業人才在職業核心能力方面的培養。同時,加上我國至今尚未對職業核心能力的評價標準進行權威的界定,這也致使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無法在高校中得以推廣并得到落實。
對此,筆者認為,要做好對幼師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是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高校要明確自身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目標,并對其進行準確定位。而對于高職院校單位來講,其就是培養面向各幼兒機構,并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藝術功底和職業心理素質的教師。而對幼師人才的培養,其整體的目標就是通過對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并通過崗位實踐,讓學生具有幼師這個崗位的實踐能力。
第二,加強實踐,提升幼師專業人才對崗位的適應能力。對此,在教學中,要模擬真實的幼兒教學場景,讓其真正體會整個幼兒教學過程。同時,組織幼師專業的學生到幼兒園去觀摩和實習,讓其真正接觸幼兒,并及時針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指導和教學。另外,在實習中,鼓勵學生加強對專業理論知識的運用,從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歸納問題和提煉問題的能力。
第三,創新教學方式。為有利于對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需要引入各種教學方法,從而為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創造條件。如在對幼兒的教學中,實踐證明引入項目教學法對提升職業核心能力很有幫助。如通過查閱資料,可鍛煉其對信息搜集和處理方面的能力;引入動手制作,目的是鍛煉其合作和與人溝通能力。
第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提升職業核心能力,關鍵還是在于師資隊伍。因此,減少畢業生教師隊伍,同時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鼓勵教師掛職到幼兒園等機構,以此提升其職業核心能力。
總之,對于幼師專業人才的培養來講,在遵循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其綜合素質的提升。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其職業核心能力,在提升其競爭力的同時,也促進其未來在幼師這個崗位發展的可持續。
[1]林學梅.英語翻轉課堂促進幼師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芻議[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6,(1):74-75.
[2]姚燕芬,潘建華.準男幼師職業發展的個案研究[J].職教通訊,2013,(17):67-69.
[3]李勇,蕭楠,盧清.當前我國公立幼師招聘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4,(2):139-142.
G658.1
A
1673-291X(2017)34-0144-02
2017-04-10
吳琴(1990-),女,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學前教育學研究。
[責任編輯 劉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