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召
(南京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談MIDI管弦樂制作中弦樂聲部的制作
李澤召
(南京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以計算機為平臺的音樂制作方式已經被當今音樂創作者們普遍采用。比如管弦樂就可以通過在計算機上使用軟件音色和效果器來進行仿真模擬制作,其中最難進行仿真制作的就是弦樂部分。本文就MIDI管弦樂中弦樂聲部的制作技術進行探討,以尋求直接有效的制作方法達到較好的弦樂仿真效果。
弦樂制作;采樣音色; MIDI技術
隨著計算機音樂創作平臺的廣泛使用,通過各類軟件音色和效果器就可以完成管弦樂的仿真模擬制作,近年來軟件音色、效果器質量逐漸提高,模擬的真實度也越來越高。弦樂因其豐富的演奏技巧,過多的動態細節等因素使得制作起來較有難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弦樂聲部的制作技術:
當前,軟件音源在計算機音樂制作中被廣泛使用。按音色制作技術,弦樂軟件音色可以分為合成模擬類和真實采樣類。相比之下,基于真實采樣的音色無論是音色質感、音響動態、可調節性、融合性等方面都要強過使用一個或多個振蕩器、濾波器來調制原聲樂器波形模擬真實樂器的合成音色。當然,合成弦樂音色也會使用,將兩者進行疊加有時會有很好效果。筆者建議要有2套品質很好的基于采樣技術的音色庫,同時還要有一套補充的采樣音色庫和一些合成類音色庫。音色庫的選擇還有幾點要考慮:音色動態要好,演奏法要盡量全面,操控盡可能便利,控制器要響應靈敏等。
弦樂聲部的設置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按照管弦樂弦樂聲部的總譜排列,至上而下依次為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另一種是以高中低聲部的概念來排列弦樂聲部,比如高音聲部、中音聲部、低音聲部,甚至有時候只分為高聲部和低聲部。不同的演奏法也有兩種設置方式:一種是每一種弦樂奏法各占一個軌道,不同的軌道加載不同樂器奏法音色,比如第一小提琴的legato、staccato等奏法處于不同的軌道;另一種是通過Keyswitch、Program Change等信息的改變在一個軌道切換不同的演奏法。筆者建議按照標準的管弦樂弦樂聲部總譜來排列聲部并采用一軌一個演奏法的設置方式,這樣不僅看起來一目了然,而且音樂段落的改動以及后期的效果調節都十分方便,以legato、staccato、tremolos奏法為主的弦樂聲部設置,見圖1:

弦樂疊加是提高弦樂制作真實度很重要的一個方法。一般來講,2-3套不同廠家的音色進行疊加就能獲得較好效果,疊加的軌道同樣也是按不同的演奏法進行排列。另外,有幾點要注意:疊加軌道的MIDI音符要重新彈奏進行輸入,不要復制,以增加人性化;所有的軌道控制信息參數也都要重新編輯;疊加軌道的聲像設置會影響弦樂組整體的音響密度和聲場寬度,所以不能和基本軌道的聲像完全一樣,要盡量的填滿整個聲場并盡可能使聲場更寬;疊加軌道的音高可以在正負15音分的區間進行微量調節以模擬演奏員演奏時的音高差異;疊加軌道和原軌道的音頭起音可以有一些差別,這樣也可增加真實度;主旋律聲部一般疊加2-3個不同廠家的音色,所有弦樂都要做漸弱處理(除非是要求漸強效果),尤其是長音,可以調節音色包絡ADSR中的參數,也可以用11號表情控制器進行調節,更多的時候多種方法結合使用;弦樂相差八度演奏時可以用相同廠家的音色,同度時要用不同廠家音色來疊加,音高、聲像等其他參數也要稍微調整,這樣效果會更好,聲場也容易擴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旋律時的連奏段落聲部疊加為例(其他奏法設置相同)見圖2:

MIDI音符最好采用實時輸入的方式,如果是連奏類的聲音,輸入完畢后最好不進行量化,拍子特別不準確的音符單獨調整,如果是斷奏類的聲音,最好進行準確的量化。為獲得更好的連奏效果,音符可稍加重疊,要模擬弦樂換弓的感覺,可將兩音符稍稍斷開。
有時候,需要把弦樂作為一種和聲pad來使用,這時候只需用一軌就可以了(如果有旋律出現就要將pad和弦樂的旋律分開,旋律聲部另開一軌,不要將有明確旋律線條的聲部和pad混在一起。將此軌音色的音頭做軟一些,釋音適當提高,更加柔和,同時用11號控制器進行漸弱的劃線處理。為了使弦樂pad的包圍感更強,可以加一個立體聲延遲,比如Logic Pro X自帶的效果Stereo Delay插件,根據音樂的速度選擇相應的延時音符時長,如果高頻多可以削掉一些,使pad更有底部感。
弦樂的音樂表情是及其豐富的,不只是奏法種類多,更多的是其演奏的細節,為了使弦樂更加有演奏感變得不僵硬,在大部分MIDI信息編配完畢后便要進行音樂表情的調節。最有效的調節方式便是11號表情控制器。在弦樂長音持續的地方必須要做整體漸弱和微小的動態變化處理,每一個原始軌道和疊加軌道都需要調節11號控制器,并且要單獨調節。
一般來講,純管弦樂類的作品可以采用音樂廳管弦樂的傳統樂器位置排列。有其他音樂成分的,比如有流行元素的,有電子元素的,還有一些影視音樂的制作,筆者不建議使用傳統音樂廳中樂器的擺放位置。傳統聲學樂器在音樂廳中經過了音樂廳的反射,聲音被美化,音樂制作中,聲場的營造是以效果器調節為主的,如果一個混合類型的音樂,將弦樂完全按照傳統位置排列,在聽覺上會失去平衡,而且弦樂低音聲部聲像的“一邊倒”會使電平一邊偏大。筆者建議將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分別放在聲像的左和右,中提琴放在中間偏左,大提琴不做低音聲部時放在偏右位置(大提琴做低音聲部時,要靠近中間位置),低音提琴放在中間位置,主旋律聲部的原軌道和疊加軌道中必須有一個處于聲像正中間,這樣不至于中間音響顯得空洞。見圖2參考性的聲像設置。
弦樂聲部的頻率是必須要調節的,尤其是需要一定的高切、低切處理。對于小提琴,可以對其進行一點點高切處理,這樣可以使音色更加圓潤,不至于在高音區時音色太躁。中提琴做一點低切處理不至于和大提琴頻率有交叉的地方相互影響。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可以做高切處理,低音提琴可以切的更多一些。通過這樣的高低切處理,音色會更有層次。對于具體頻率點的調節根據采樣音色庫不同、追求聲音效果的不同頻率點也會有所不同,但對于弦樂采樣音色調節的幅度要小一些,在某個頻率點做3-6dB的提升與衰減就可以。有一些音色庫自帶會EQ效果,建議將其關閉。
對于弦樂聲部的動態調節,應該不加或少加像壓縮,擴展等此類效果器,有時為了避免某軌音量過大可以使用Limiter效果以防止過載。但有時為了某些效果也可以為整個弦樂組加動態類效果器,以使得弦樂組與其他樂器組之間形成協調的平衡關系。有一些音色庫自帶壓縮效果,建議將其關閉。
很多的采樣音色庫都帶有原聲混響。對于可以關閉混響的音色,筆者建議將自帶混響關閉,并為弦樂聲部掛上和工程相統一的混響,這樣各個樂器聲部的融合度會更好。一些混響關閉不了的弦樂音色,應當調節采樣的話筒放置距離,一般有近、中、遠、房間、混合等不同的話筒采樣方式,應優先選擇近距離的話筒采樣,以減少自帶混響效果的量,這樣能和弦樂組以及其他樂器組更好的融合。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為低音聲部,后期的混響量要少加,以避免低音區音響過于渾濁。
弦樂聲部的制作相對于其他樂器的制作要更加細致,調節也要花費更多時間。但以計算機為平臺的MIDI音樂制作的時代已經到來,并仍在快速的發展,大量的軟件工具、軟件音源和效果器為計算機平臺的管弦樂制作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基礎,關鍵是要看怎么樣運用這些強大的技術工具。在實際制作中,還有很多問題值得繼續深入研究。希望本文對計算機環境下的MIDI音樂創作者有一定的幫助和啟發。
[1]莊曜,章崇彬.MIDI音樂制作與編曲[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美]Andrea Pejrolo、Richard DeRosa,夏田,劉捷.現代音樂人編曲手冊[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J61
A
李澤召(1992—),男,河南焦作人,南京藝術學院影視音樂創作與制作方向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