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蕓
【摘 要】 布置與批改作業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尋求有效的布置與批改作業的方法是許多教師一直孜孜以求的。本文詳細把布置與批改作業分為四個環節:布置作業前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作業的布置;批改方法的靈活選擇;反饋。這些是本人日常教學總結出來的點滴,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還是有一定借鑒價值的。
【關鍵詞】 布置;批改;作業;方法
布置與批改作業,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是一項融知識、能力于一體的專業技術工作。布置作業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學習狀況,合理地安排鞏固練習和強化練習;學生作業是反饋、調控教學過程的實踐活動,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運用和親自體驗知識、技能的教育過程。學生通過完成作業,鞏固、內化學得的知識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自然產生新的學習欲望。對待給學生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其實卻并不簡單。
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是有效布置作業的前提
“向40分鐘要效率”多年來一直就是課堂教學所積極倡導的。許多教師積極采用質疑、反思、反饋等數學教學法來改進自身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只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作業質量才會提高,學生各方面知識與能力才得以加強。試想,40分上課時間,質量和效率如果不高,你就會花去半天甚至更多的時間去“認真”、“仔細”地批改學生交上來的五花八門的作業。拿40分鐘與半天相比,這樣的“認真”豈不是徒勞無功的。所以,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后能否收到令人滿意的作業的前提。
二、作業的布置要符合相應階段的教學目標要求,要適應教材內容體系和課堂教學的目標要求
作業的布置要為學生提供一種順利提取大腦中的相關知識和有利于鞏固、內化學得知識的良好情境,也就是一個字“度”。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作業不能過多、過雜。當然,作業的布置也要把握課堂教學的目標要求,難易適中。
三、作業的批改要根據各班實際尋求合理的批改方法
“全收全改”是長期以來被廣大教師普遍采用的方法。教師通過全收、全批、全改,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安排后續章節的教學,備好下面的課。針對剛接手的班級,或新教師而言,“全收全改”作業是必須要長期進行的一項工作。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認為,“全收全改”要花費教師大量的課余時間,教師備課及課外輔導時間勢必減少;有些有經驗的教師對該班學生學習情況已經完全掌握后,“全收半改”的方法近年來被不少教師采用。它是按學生的座位次序,以列為單位編號,單數放在一起記為A組,雙數記為B組,每次批改作業非A即B,輪流進行,同桌兩人中每次必改一人,且同桌座位安排優勢互補。這樣可以減輕作業的批改工作量,使教師有更多的精力精心批改作業,深度分析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如:知識點錯誤、思路錯誤、計算錯誤、馬虎不仔細的錯誤等。在“全收半改”時,教師不僅認真檢查答案的對錯,而且還要審查做題的思路、推導過程。對于那一半只收不改的作業,教師在批“閱”時要建立學生作業檔案,認真登記學生錯題情況,然后,由同桌參照自己的作業進行批改。
四、尋求有效的反饋途徑
新課標理念一直倡導的合作交流,教師在日常教學時,編排座位時就有意將幾個學生編為一個合作小組。讓他們在課堂上積極交流探討,在課下也相互促進,作業的反饋也互相監督。這樣課上與課下有機結合,有效的方法自然會促進學生有效的學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培養其自覺投入學習的習慣,在互相交流與促進中達到自我實現。將課堂上的小組合作交流活動推廣到作業的反饋中,不僅教師批改作業的工作量減少了,而且有效地搭建了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討論的平臺,同桌共同研究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互相提高,調動了學生積極思考,理清解題思路并按時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五、監督改錯是作業批改之后的重要工作
有了有效的批改作業和反饋的方法,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有效的監督改錯。學生的作業對他自己來說是勞動成果,對老師來說是反饋其教學效果的途徑。然而,主動改錯是對學生作業完成的基本要求。然而,學生從他律到自律,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如何有效地監督改錯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剛開始,我在班上宣布:每個新作業本從①號開始標號,老師給你們標注在作業本封面上,有標號的同學說明你的作業沒有錯誤,沒有標號的同學必須翻看是哪里出了錯并要求及時改錯。于是作業本發下來了,同學們紛紛查看老師的標號,有標號的同學皆大歡喜,沒有標號的同學馬上翻看改錯后還要請同桌幫他檢查對了沒有,然后高興地跑到我跟前改錯。但是,此種做法,勢必增加教師工作量,教師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在檢查作業是否“過關”。于是,我考慮,漸漸從作業本標號變成分小組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并定期不定期抽查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慢慢地讓學生從他律到自律,讓完成作業成為自己的責任。
六、巧妙使用評語增進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
教師對作業的批改,單純的正誤評判師生之間缺乏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而利用評語能彌補這些不足之處。如:“找準數量關系式”、“第二步該算什么”、“字跡工整”、“有很大進步”、“做得好”……將評語引入作業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便于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作業中的優缺點,加強了師生間的交流,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統一的進步。
以上所述,教師每天與學生交流的時間除了課堂上的那40分鐘,唯一有效的檢驗和評價其教學效果的途徑就是學生作業情況。布置與批改作業方法得當,反饋及時,評價有效,對我們的日常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