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宗英
【摘 要】 在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經不再只是局限與對學生成績提高的要求,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在本文所研究的構建“理·趣·法三元相生”的科學課堂實踐中,就旨在努力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健全學生的各項發展。
【關鍵詞】 理·趣·法三元相生;科學課堂;科學素養
科學課程是小學生課程中較為重要的一門大腦基礎性學科,在學生們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極強的時代開展此門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進一步提高學生其它方面的能力。已知傳統的說教式的教學方式早已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發展的需要,這個時候“理·趣·法三元相生”的這種教學方式登上了科學課堂實踐的舞臺,下面就針對此進行具體的探究。
一、“理·趣·法三元相生”課堂的基本內涵
“理·趣·法三元相生”是指在科學課堂上實施一整套科學、全面的教學方案,以激發小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為基礎,明確科學課堂教學中的道理規律,探究事物現象的本質,充分體現科學課堂實踐的科學性和規律性,同時,興趣、趣味是學好任何一切東西的基礎,科學實踐課堂上在一味地追求科學性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了對課堂趣味性氛圍的構建,教師要嘗試著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充分調動科學課堂的積極性。教師全面考慮學生的綜合表現和具體的教學方案,不斷對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進行完善,同時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構架自己思考學習的框架,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科學的目標。“理?趣?法三元相生”的課堂就是融合科學性、趣味性、方式方法性為一體的綜合性課堂,使得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采用最為合適的方式方法自主地去探究科學事物的本質,使科學課堂實踐不再單一化,為小學生打造出高質量的科學課堂。
二、走向“理·趣·法”相融相生的科學課堂實踐
1.目標精準化
目標精準化是打造“理·趣·法三元相生”的科學課堂的第一步,首先需要教師制定科學課堂的總體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科學合理,除了整體的教學目標的制定外,還要在具體的科學實踐過程中根據實驗進程把教學目標更加細致化,更加貼近學生學習的實際,使之不再空泛。例如,教師在指導三年級的小朋友進行“觀察種子的內部結構”的科學實驗中,首先確定的實驗目標是:認識種子的一般結構,知道種子是有生命的。然后在具體的科學實踐過程中,對每一步進行微調整,并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這個實驗選用的種子有黃豆和花生這兩種,在用放大鏡觀察兩類種子的外觀時,教師為學生制定的目標是描述兩種種子的外觀特點和分開的內部構型,教師開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先對本實驗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保證每個學生對種子內部結構的理論知識掌握,以至于下面的實驗能夠順利的開展,在分解種子的內部結構個部分分解出來,制定的目標是希望每個學生能辨認出種子里面的種皮、子葉、胚根和胚芽等,并理解內出構成的意義,如種子里最主要的部分是胚,其是孕育生命的中心。如此一來,在明確了一個精準化的目標之后,教師設計的科學實驗課堂才會更加規律和程序,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更加有方向感,科學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才會更加井然有序,實驗的開展才會更加順利。
2.內容梯度化
科學實驗探究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教師在為學生設計科學實驗課的過程中,就要注意對實驗內容的安排與把握,從簡單入手,一步步把握科學實驗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一點點突破,而不是混亂實驗的內容,讓學生一開始就接觸實驗中的難點部分,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感覺到吃力,學習的自信心就會下降,長期這樣下去甚至會失去對科學課堂的興趣。例如,在“種子的發芽實驗”中,教師就針對教案里的內容,實施了內容梯度化的教學實驗方式,課堂的開始,教師先通過提問和PPT上展示的圖片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先讓學生們弄清植物的一生是從哪里開始的,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等,然后誘導學生進行思考,本次研究所選用的花生種子的發芽需要我們大家為它創造的條件呢?共同討論得出花生種子發芽的共同條件為溫度、空氣,有爭議的是水。最后把班上的學生分為幾個探究學習的小組,分別探究一組花生種子發芽需要水、一組花生種子發芽不需要水,讓幾個小組對半選擇研究的組性類別,開展實驗。這樣一步步地誘導學生進行思考,對本次實驗的認知也從簡單到復雜,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符合“理·趣·法”相融相生的科學課堂實踐。
3.活動生命化
“理·趣·法三元相生”的科學課堂實踐還強調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思維方式的培養,并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為導向。例如,在“雞蛋為什么能浮在鹽水上?”這個科學實驗課堂中,教師不是單純地向班上的學生講述鹽水密度問題,這樣學生對這個概念就會比較生疏,所以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把班上的同學分為了兩大組,一組是讓水里加鹽,一組則是往鹽里加水,加水加鹽的多少都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同時讓學生們分別觀察兩組雞蛋的沉浮情況。如此一來,整個課堂就變得鮮活起來,學生自己動手組織實驗、開動腦筋進行思考,觀察其中的變化,團隊之間進行協助與交流,賦予整個實驗以生命力,有助于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4.評價尺度化
評價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個良好方式,所以在小學生的科學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積極響應“理·趣·法”相融相生的科學課堂實踐,注意評價的尺度化,不對學生進行過分的批評,注意個體差異性,對于理論較差的學生,評價的時候注意人文關懷,并且動態觀察實驗開展的每一個過程,對于其中的不正當舉措技術予以糾正。除此之外,在三元相生的課堂實踐中,實施雙向評價策略,學生與教師進行互評,突出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地位,并對整堂課的實驗效果進行綜合評價,指出其中存在的優點與不足,針對其中的不完善之處,給出改進的措施,以為下次更好地開展科學課堂實踐做好準備。
總之,構建“理·趣·法三元相生”課堂主要從目標精準化、內容梯度化、活動生命化、評價尺度化這四大方面來實現,但每一層面又不是一成不變的,還需要根據課堂的實際進展進行調整,但整個的中線都是為了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隊協助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