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穎
千百年來,人們在實踐中通過長期觀察,積累了豐富的看天經驗,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氣象民諺,這些氣象民諺語言生動形象、內容豐富多彩,人們運用它來預測天氣并指導農事。至今,這些氣象民諺仍有不少實用參考價值。
江蘇諺語“十里不同天”,就反應了當地的氣候特征。我國屬于大陸性氣候,夏天的雨大多屬于熱雷雨或陣雨。熱雷雨的發生,基本上是因地面受熱,發生對流運動,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發生的降水。但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狀不同,對于熱力的反應也不同,因地面上的氣溫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區溫度低,不毛之地溫度高;柏油道溫度高,煤渣馬路上溫度低。所以在極小范圍之內,空氣對流的強弱,有很大差別。這里的對流,可以發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為雷雨云的面積,普通不過幾平方公里,所以我們常看見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還留著些夏天的景象,所以還有“秋雨隔灰堆”之說。
(指導教師:林新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