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廣明
適應“領導替代”
◎文/艾廣明
“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用來比喻領導者的重要性,公認比較貼切。深入思考一下,領導者和群眾的關系又不應等同于身子和頭腦,比喻的意義不應該無限引申。僅就比喻領導不可或缺的意思看,有同也有異。總的說領導不可缺少,但未必是某一個人不可缺少,“烏紗帽”下可以是張三,也可是李四;領導用權可以親力親為,也可以授權別人。
有位民營企業家從小作坊起家,企業逐步發展壯大。成了當地知名企業后,他卻感到自己有點被“替代”了。他接受記者采訪時談道:“企業剛創立時,雖然規模小,員工文化、技術素質也不高,但干什么都比較順心,我指東,沒有人往西。現在倒好,規模上去了,效益也翻了幾番,又招進了大批高學歷的人才,按說,工作應該更得心應手了,可實際上呢,我的話現在不靈了,常常有人唱反調。”他這里說的“唱反調”是指前不久他在董事會上提出上果汁生產項目,因幾位副總反對而擱置。過了幾年,曾經采訪他的記者又問起生產果汁那個項目,他長吁一口氣,說:“幸虧當初沒上,如果上了的話,現在可就背包袱了。鄰縣上了一家,老本都搭了進去。”從這個事例看出,某位領導干部的意見被否決,“拍板”的角色被替代,也有積極意義,反映了決策向著民主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領導替代”的情況經常出現。有位領導干部“受命于危難之間”,面對企業虧損的“爛攤子”,他從戰略管理到營銷策略,一步一步厘清;從中層干部到普通員工,廣泛征求意見,尋求共識。幾個月過后,企業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這位領導管的就不那么多了。有些事務助手或下屬已經拿出了處理意見;有些問題的處理已經形成制度、規矩,上上下下都知道應該怎樣處理,請示領導也不過是履行一下程序。有了這樣的局面,這位領導把很多權力放給了下屬,自己則用更多精力調研企業的科技進步。領導干部的根本職責是帶領人們干事業,管什么,怎么管,有規律,也有規則,但不可能有詳盡的“操作說明書”。很多時候要根據情況自主決定管多還是管少,管這還是管那。某位領導工作有成效,對下屬有影響力,大家常常自覺地運用他身體力行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領導者的品行能夠引導人、鼓舞人、塑造人,而大家的高度自覺、自我領導又會替代領導者的一些行為。下屬盡職盡責,勤勉努力,還需要動輒吹胡子、瞪眼睛嗎?下屬已經掌握做事的方式方法,能隨機處理一些情況,還需要翻來覆去告訴他們已經滾瓜爛熟的知識嗎?獎勤罰懶有了一套制度,還有必要采取更多的獎勵措施嗎?領導在一些方面被替代,不正說明工作基礎比較好嗎!
領導者應該辯證地對待領導替代問題。領導者的職責邊界是寬廣的,不能輕言可以替代。怎樣盡職盡責,具體的領導和管理方式可以多樣,但完成工作任務不能馬虎。領導者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時,應該合理地授權與人,不要單打獨斗。一位著名企業的董事長剛開始授權給總經理時,一時感覺很不對勁,他發現公司的很多事情他不知道了,有一種懼怕,于是他又緊抓權力。很快他發現總經理的工作熱情沒有以前高了。他認識到自己過多地干涉了總經理的工作,很多細節都不放過,這如何讓下屬放手去干呢?懂得“有所不為”的董事長下定決心,將權力逐漸下放,經過一年的反復磨合,他發現一切都海闊天空,很多事他不用管,下面一樣干得很好。
領導的一些職能、行為被替代了,當然不意味著“身閑無所為,心閑無所思”。有些事不直接管了,但職責范圍內的事情還是應該有所控制、有所監督的。不聞不問,出了重大事故,或是貽誤機遇,就可能被追究責任。有了精力,可以做些調研,也可以集中精力抓重點工作、創新性的工作。領導者要經常想到領導替代,不斷提高工作效率;也要經常想想還有哪些工作需要更多關注,抓得更緊。領導者既要主動適應領導替代,又要警惕在自己職責范圍內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