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6年流行語
●供給側。2015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后,“供給側”成為高頻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前景令人期待。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指手藝工人對產品精雕細琢、追求極致的理念。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詞迅速流行開來,成為制造行業的熱詞,并擴展到各行各業。
●小目標。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想做世界首富,這個奮斗的方向是對的,但是最好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我先掙它一個億。”“小目標”這個詞語的走紅,意思正好與本義相反,指的是普通人難以達到的“大目標”,甚至是一輩子無法企及的目標,其中滿含網民的娛樂、自嘲精神。
●洪荒之力。2016年8月,中國選手傅園慧在里約奧運會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中“殺出重圍”、晉級決賽。賽后接受媒體采訪時,她以一句“我已經用盡洪荒之力啦”紅遍神州。語言學者指出,“洪荒”本指混沌、蒙昧的狀態,借指遠古時代。如今,“洪荒之力”被頻頻使用,多用來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也顯示國人在過去一年中“狀態很拼”。
●吃瓜群眾。現實生活中,人們常一邊嗑著瓜子,一邊聽人閑聊。在網絡論壇中,人們發帖討論問題,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隊跟帖。2016年,有好事之徒將“不發言只圍觀”的普通網民稱為“吃瓜群眾”。人們頻頻以“吃瓜群眾”自嘲或互嘲,用來表示一種不關己事、不發表意見僅圍觀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