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春(武漢科技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7)
基于硫酸鹽侵蝕與環境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吳曉春(武漢科技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7)
本文主要探究硫酸鹽侵蝕與環境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通過實驗設計,研究混凝土在硫酸鹽侵蝕以及環境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性質變化,并且提出提升混凝土耐久性的策略。通過本文的研究發現,在應用混凝土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合理的設置水膠比,添加防腐外加劑,同時設置隔離層,可提高混凝土對硫酸鹽的抗腐蝕能力,進而提升了混凝土的使用耐久性。
硫酸鹽侵蝕;耦合作用;混凝土;耐久性
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受到硫酸鹽侵蝕的影響,并且與環境多因素耦合作用具有明顯的關聯[1]。另外,在混凝土的耐久性影響因素中,PH值以及水膠比等因素均會對耐久性產生明顯的影響[2],因此,本研究探究硫酸鹽侵蝕與環境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望為混凝土耐久性的提升帶來一定的借鑒。
本次研究中選擇實驗材料對混凝土的硫酸鹽腐蝕情況進行分析,其實驗材料如下:
(1)P·I42.5級水泥
(2)SRPC42.5高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
(3)Ⅱ級粉煤灰
(4)河砂
(5)自來水
(6)減水劑(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
(7)混凝土高效防腐劑
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結構會受到硫酸鹽耦合的侵蝕作用,其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的膠凝體系發生破壞,在本次實驗中,對混凝土的膠砂進行分析。采用聚羧酸減水劑調整工作,保證其流動度在200mm,成型在40×40×160mm的試件,養護28d。同時本次實驗采用干濕交變制度來加速實驗,將膠砂試件放入侵蝕溶液中,溶液的PH值為1.0,硫酸離子的濃度為20000mg/L,在浸泡16h后晾干,在60℃的烘箱中進行烘干處理,持續6h,在取出后,冷卻1h,測試材料在不同循環次數下的性能變化。
膠砂試件的測試時間為28d,初始的質量為M0,在實驗過程中,制定循環次數,計算材料的腐蝕率。如公式1所示。
W=(M0-Mi)/M0×100%公式1
在公式1中,W為材料的腐蝕率,M0為材料的初始質量,Mi為循環后的材料質量。在水泥膠砂材料測試28d后,其抗壓強度為C0,對其進行腐蝕實驗測試,在規定循環次數的情況下,其抗壓強度設定為Ci,通過公式2,可以對其強度損失率進行計算。
L=(C0-Ci)/C0×100%公式2
在公式2中,L為膠砂材料的強度損失率,C0為膠砂材料的初始抗壓強度,Ci為循環后膠砂試件的抗壓強度。通過公式1和公式2的計算,可以確定膠砂的耐腐蝕情況。
通過表2可見,膠砂材料在干濕環境下,質量會出現先增高后降低的變化,其剝蝕率表現為先負值后正值,隨著循環次數的不斷增加,材料的質量會之間損失,表現為剝落。水膠比降低,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材料的密實度,外界水分難以侵蝕材料,從而會降低材料的剝蝕率。當水膠比控制在0.3以下時,可以將材料的強度損失率控制在10%以下。

表2 水膠比對耐腐蝕性的影響分析表(%)

C-0.5 C-0.3剝蝕率強度損失率剝蝕率強度損失率0 0 0 0-0.5-10-0.6-8-0.5-12-0.6-10 1 8 1.4 6 3.2 12 3.0 9
不同的水泥品種對膠砂的耐腐蝕性影響如表2所示,值得注意的是,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具有C3A,與硅酸鹽水泥相比,其強度損失率會呈現降低的趨勢,并且會逐漸提升抗硫酸鹽的腐蝕性。
在粉煤灰摻入后,會降低體系中的C/S ,研究表明,在酸性的環境中,C/S凝膠穩定性相對較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材料的耐腐蝕性,同時在硫酸鹽的耦合侵蝕作用下,硫酸離子會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粉煤灰的活性;并且在潮濕的環境下,材料的強度會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但是在持續的摻入下,會增大材料的孔隙率,外界有害物質會滲入材料的內部,在干濕交變作用下,導致內部生成結晶產物,造成表層的剝落。
由于混凝土中的PH值降低時,可以導致材料中部分水化產物分解,在PH值為12-12.5時,氫氧化鈣以及水化鋁酸鈣可能出現溶解,并且析出鈣礬石晶粒,當PH值為10.6-11.6時,會析出石膏晶粒;當PH值小于10.6時,會析出鈣礬石,導致混凝土的黏結能力降低,從而降低對硫酸鹽的抵抗能力。
在水膠比的控制中,隨著水膠比的降低,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的密實度,提升抵抗腐蝕的能力,將水膠比控制在0.3左右,可保證混凝土的剝落率控制在10%以內。
盡量選擇剝蝕率以及強度損失損失率低的水泥,其可以抑制石膏以及水化物的產生,從而可以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抗腐蝕能力。
選擇C3A含量相對較低,并且標號相對較高的水泥。如果C3A的含量過低,會導致水泥的早期強度受到影響,需要盡量選擇C3A含量相對較低的水泥,但是要保證其合理的范圍。
硫酸離子濃度較高的情況下,石膏以及鈣礬石的析出速度同樣會明顯降低,從而可以有效的提升混凝土對硫酸鹽的抗腐蝕能力。
通過保護層,可以將混凝土與環境隔離,繼而可以降低硫酸離子的濃度,同時可以降低硫酸離子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進而可以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抗腐蝕能力。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探究基于硫酸鹽侵蝕與環境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在提升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中,需要對其水膠比、水泥類型、防腐蝕外加劑以及PH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1]滿都拉,銀花,曹美琪.鹽漬土環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進展[J].硅酸鹽通報,2016,(11):3575-3580.
吳曉春(1973-),女,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建設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及設計的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