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羅曉汀 董銘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觀眾可能不會忘記這樣一個鏡頭:在“啦呀啦”的優美旋律中,在一望無垠的原野和東京街頭,在日本警察的圍追堵截下,真由美與杜丘相擁在馬上馳騁……日本電影《追捕》(上圖),是屬于一代人的熒幕記憶,那首“啦呀啦”的主題曲《杜丘之歌》以及“你倒是跳啊”的臺詞,很多人如今依然脫口而出。近四十年后,新版《追捕》24日上映,導演吳宇森在重啟一代中國觀眾回憶的同時,也在“追捕”新一代觀眾。問題是,這位在香港影壇和好萊塢收獲盛譽、近年來作品卻頻頻遭遇口碑質疑的華語電影殿堂級導演,能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嗎?
吳宇森的又一經典?
老版《追捕》根據小說《涉過憤怒的河》改編。由佐藤純彌擔任導演,中野良子、高倉健等主演,影片在1976年拍攝,在當年日本最佳影片評比中,名列第十八。兩年后在中國上映之所以會引起轟動,除了時代背景,還跟影片類型和過硬的品質有關:作為一部商業片,檢察官杜丘被人誣陷后,一邊躲避警察的追捕,一邊堅持追查自己被誣告的真相。高倉健參演《追捕》時45歲,他所飾演的杜丘正義感爆棚,穿上高領大衣看上去風度翩翩,直接造就那個時代的硬漢審美。女主角真由美則成為勇敢追求真愛的女性象征。
不過在新版電影中,觀眾不會看到張涵予再現高倉健刀削般的臉龐、豎領子的風衣這些經典造型。吳宇森一再對媒體強調,自己并不是翻拍《追捕》。由于吳宇森只拿到原著《涉過憤怒的河》的版權,沒拿到老版電影的版權,所以不能使用任何老版里的原創橋段,因此新版電影實際上是吳宇森根據原著小說的重新創作。
新版《追捕》從內容上看,盡管沿用杜丘、真由美等角色姓名和杜丘被陷害的故事線,但除了在開頭“杜丘”張涵予念出原作經典臺詞,以及片尾曲仍沿用《杜丘之歌》之外,其他與老版幾乎沒有共同點。張涵予、福山雅治、戚薇分別出演杜丘、矢村警長和真由美,三人的表演也和高倉健、中野良子和原田芳雄沒什么可比性,杜丘的職業更是從檢察官改成律師。此外,原作里戲份并不多的矢村警長,在新版中成為與杜丘平行的另一個男主角,二人從敵對到惺惺相惜,再到最后聯手作戰的情節,被影評人視作對自己的《喋血雙雄》的致敬。《追捕》曾在今年9月威尼斯電影節和多倫多影展上亮相,吳宇森回歸動作片的堅持滿足了影迷們期待,首映后收獲10分鐘掌聲,被稱為“將是吳宇森又一經典作品”。
不是翻拍,而是再造
一些看過電影的影評人認為,比起老版《追捕》,新版其實更接近一部“吳氏”槍戰動作片,最大的藝術特點還是吳宇森的“暴力美學”。甚至可以說,吳宇森借助這部經典老片,完成了對吳宇森動作電影的自我致敬:影片的鴿籠肉搏、護城河飆摩托艇、山路追車、別墅殺手槍戰、藥廠大戰等動作戲中,雙雄聯手、雙槍制敵和白鴿等吳宇森電影里的經典元素一一再現。尤其是片中杜丘、矢村警長兩個人被銬在一起、聯手開槍對抗歹徒的一幕(下圖),被觀眾盛贊重拾吳宇森巔峰時代的水準。新加坡《海峽時報》評論稱,吳宇森重現拿手的雙槍男人戲同時,也做出新穎的改變,譬如首次使用女殺手橋段。香港影評人認為雖然吳宇森保留標志性慢鏡和雙槍風格,但《追捕》還是以商業元素為主,更像是部007影片。西方媒體《電影舞臺》在多倫多影展放映《追捕》后點評,吳宇森這次的動作戲放手一搏,完成一次非常有趣的驚險之旅。
硬漢電影能征服新觀眾嗎?
目前《追捕》在豆瓣上的評分為5.7,和老版的8.2分差距不小。
盡管老版《追捕》曾取得爆款級影響力,但四十年后,當時那代觀眾已不是如今最主流的觀影人群。對于新一代觀眾構建的當下觀影市場來說,硬漢類動作電影并非主流,吳宇森硬派動作電影風格,也已經很久沒有得到市場檢驗——無論是好萊塢還是中國,觀眾對動作片的訴求都在渴求更強烈的視覺刺激,而像新版《追捕》這樣劇情扎實、動作場面比較小的類型電影,似乎不足以調動主流年輕觀眾的觀影熱情。
吳宇森在反市場其道而行之。《追捕》和高倉健的魅力從何而來,每一位影迷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讀,但那種沉默的堅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而在這個“中國有嘻哈”流行的時代,吳宇森的《追捕》要捕捉新一代觀眾喜愛,可能注定要像他導演過的電影主人公一樣,完成一場“英雄本色”式的市場逆襲。▲
環球時報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