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聚焦云南產業發展新動能(下)

2017-11-24 20:31:26紀嫣然
青年與社會 2017年33期

紀嫣然

為破解制約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制度創新和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云南省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實施方案》(以下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從提高行政審批服務效能、提高創業創新服務效率、建立公平開放的市場準入制度、完善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制度、創新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模式、優化金融支持體系等17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做法。本期特別策劃緊扣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特征,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要求,聚焦產業發展新動能,對云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生長等方面進行深度報道。

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紅河交響

秋高氣爽,果實累累。9月,紅河大地徐徐展開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畫卷色彩斑斕。

迎著花香果香稻香,進蒙自下元陽、走開遠到彌勒、去瀘西……從一片片石榴、鮮花、葡萄、芒果、蔬菜基地,到雨后春筍般的新型經營主體,再到充滿生機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處處回響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創新、奮進、實干”的主旋律。著眼結構調整、聚焦創新經營主體、發力全產業鏈打造的紅河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正在步入新天地。

灼人的發展熱浪里,紅河州北部已建成水果、蔬菜、優質稻等萬畝連片的規模產業帶24個,南部山區千畝以上集中連片的特色產業基地67個。到2016年,全州水果、蔬菜、優質稻、中藥材產量居全省第一,肉類總產量居全省第二,糧食產量、花卉面積居全省第三……紅河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迎來新的發展期。

既是問題倒逼 更是主動抉擇

“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的紅河州,有常年春早、夏長、秋爽、冬短、無霜期長等突出的農業資源優勢。近些年來,依托獨特的氣候資源優勢,紅河州糧果菜花等高原特色產業發展日有所進,農業農村經濟連年登上新臺階。但高原特色農業產品規模小、產業小散雜弱、產品缺乏競爭力,農民增收后勁不足等‘硬傷依然明顯。”州農業局局長蘇雁鴻說,“很顯然,紅河州農業在農產品市場需求升級的當下,遇到了爬坡過坎的考驗。”

如何以農業供給側改革為主線,調優產業結構,調綠生產方式,調高農業效益,是紅河農業求發展的必答題。

紅河農業產業如何轉型升級?紅河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怎樣才能再上臺階?破題,既需要勇氣和膽識,更需要創新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弄清自身的優勢、劣勢與短板,紅河州科學研判,堅持問題導向找差距,在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上找問題、尋思路,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補短板、找答案。

農業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前提是要有能夠彰顯現代農業發展的產業格局和總體架構;適應不斷變化和快速升級的市場需求,必須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產品。

依托資源稟賦,貼近市場需求,打高原牌,走特色路。紅河州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南部山區綜合開發和紅河谷經濟開發開放帶建設為抓手,瞄準連片成帶、板塊聯動、南北統籌,規劃全州調優產業結構新藍圖。圍繞藍圖不斷優化產業區域布局,加強體制機制、農業科技、支持保護創新發展,提高農產品品質和效益、提升農產品競爭力,讓農業實現從“量”到“質”的躍升,從“特”到“優”的邁進。

正如火如荼建設的現代農業示范區,打破行政區劃,立足海拔氣候差異,分區域布局優勢特色產業,并同時推進智慧水利、信息技術、循環農業等新技術在示范區的融合,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已初顯示范效應。與此同時,南部山區綜合開發區“六個百萬畝優勢產業群”和“四大特色產業群”建設,紅河谷經濟開發開放帶早熟水果、冬早蔬菜、優質中藥材等產業基地建設日新月異。

走進初秋的現代花卉產業園、現代農業示范園,充滿“智慧”的科技大棚里,各色鮮花繽紛綻放,嫩綠的菜苗破土而出。此時,南部山區、河谷深處,特色蔬菜、生物藥業、畜牧養殖、優質水稻、特色花卉等適銷對路的優勢特色農產品落地開花結果,透著勃勃生機。布局科學、產品優化、適銷對路、管理規范、高效集約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在紅河大地初現雛形。

既要調整升級 更要創新發展

紅河高原特色農業正向縱深推進,回望來路,蘇雁鴻感慨:“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可以說是紅河高原特色農業快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是的,規劃部署有了,誰是調優產品結構、調好生產方式、調順產業體系的“領頭羊”?

靠單打獨斗的農戶,走粗放經營的老路,顯然不可能調出規模、調出品質,更調不出效益、優勢和品牌。

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突破口和著力點,紅河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農業,在點滴突破中上演出幕幕精彩。

眼看自家20多畝石榴9月中旬就可采摘,蒙自市新安所鎮大新寨村委會村民王祥每天都要往合作社跑。“我的石榴都是由合作社統一銷售,去年賣石榴加上入股合作社分紅,大概有20來萬元的純收入。要是靠自己單打獨斗,肯定達不到這樣的水平。”王祥興奮地說。

沿著水泥路,穿過叢林般的石榴地,來到王祥所說的合作社。“蒙自市蒙生石榴產銷專業合作社”等招牌十分顯眼。

“成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要讓分散的農戶有組織、有規模、有品牌的闖市場。”合作社理事長張躍偉說,通過統一技術、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生產經營模式,帶來了質量穩定、供給穩定、價格穩定、市場穩定。合作社成立至今,入社農戶從最初70戶發展到現在的1200多戶有2萬多畝石榴,年營業額達3000多萬元。

再過個把月,石榴就要下樹了。今年合作社的“大動作”就是做大線上銷售。從2014年初次“觸電”的200萬元到2016年的1500萬元,蒙生石榴的在線銷售收入份額越來越大,張躍偉正謀劃與電商的深度合作。endprint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顯示的生命力,堅定著紅河以培育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引領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然而,在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中,如何有序、穩妥地推進土地流轉,破解“有商無地”難題;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民的利益聯結如何更緊密,廣大農民群眾如何才能不被現代農業所拋棄,并分享到發展現代農業的紅利,成為紅河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成敗的關鍵。

以不讓農民吃虧為核心,大膽探索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多種實現形式。紅河州以“依法、自愿、有償”為原則,引導農戶采取轉包、出租、互換、入股、轉讓等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激活土地要素的同時,讓農民始終是現代農業產業鏈中的一環,在多種經營主體中成為“地主”、工人和股東。被聯結在新型經營主體中的農民,通過土地租金遞增、返回務工、訂單保底、加盟合營、入股返利等機制,踏上致富路。

在瀘西縣金馬鎮,金爵紅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社員”的模式帶動農民增收。“合作社目前流轉9400畝土地,形成育苗、蔬菜、鮮花、冷庫包裝加工4個基地,輻射帶動2500戶農戶,每年就地轉移勞動力10萬余人次,年創收9000多萬元,為農民增收1800多萬元。”說起合作社,致富帶頭人、合作社辦公室主任馬猛麗很驕傲。

開遠高效現代農業園所在地的羊街鄉黑泥地社區,在黨總支的帶領下,農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和勞務服務公司,由公司把土地流轉給園區并組織農戶入園務工。“過去一年苦到頭掙不到幾個錢,現在把土地流轉給公司收地租,在公司打工拿工資,加上入股分紅,一年能有4萬多元的收入。”在園區天華花卉企業打工的農民岳泥敏想不到,種了幾十年包谷,如今會靠流轉土地加入現代農業產業鏈實現致富夢。

這樣的致富夢,在紅河數不勝數。截至2016年,紅河州省級龍頭企業已達到58戶,州級龍頭企業185戶,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1戶,1億元以上企業18戶,規模以上企業151戶。累計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733個,培育認定家庭農場573個,種養大戶6269戶。隨著經營主體與千萬農戶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的形成,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流轉土地81萬畝,帶動55萬農戶增收20.96億元。

既拓展新空間 更注入新動能

土地不可能無限擴張,資源始終有限。但思路有多開闊,天地就有多廣闊。

紅河州以“農業+”為農業的未來拓展空間格局。

“農業+工業”延長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讓農民分享更多利益;“農業+新型城鎮化”“農業+旅游”的橫向拓展,凸顯農業的生態環境保護、觀光休閑游和文化傳承等功能;“農業+互聯網”的新興業態,激發出農業創新發展的新活力。

放眼希望的紅河大地,彌勒、瀘西、建水3個食品加工園生產已初具規模,綠春、紅河、開遠、蒙自等食品加工園區正在加快建設;

彌勒太平湖小鎮、東風韻小鎮和元陽哈尼梯田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已變身新景點;

正升級發展的“農業+旅游”,讓萬千農民收獲了想不到的致富喜悅。彌勒市西三鎮螞蟻村委會的可邑村,一個深藏大山中的彝族聚居村寨,如今大名遠揚。68歲的村民畢桂越怎么也想不到,世代生活的村寨會變成景區,農家小院會變成搶手客房,平時吃的用的會通過一根細細的網線搖身成為特色商品賣到全國各地。村民們除了農民的身份還多了老板、景區服務員等身份……“想不到的太多了,現在的日子過得比什么時候都滋潤、都充實。”

對于元陽縣新街鎮土鍋寨村的錢里四來說,幾年的“農業+旅游”不僅讓她習慣了在世代耕作的梯田和居住的土屋里迎來送往各地游客。讓她沒想到的是,祖祖輩輩一直吃的紅米和鴨蛋,通過精深加工能買出高價,并成為搶手貨,而且僅此一項,每年能為她帶來將近萬元的收入。

“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整合發展的星星之火,正在紅河大地成燎原之勢……紅河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六次產業”格局漸漸形成。

紅河暢想農業產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的現代農業交響曲正越奏越響。

先進裝備制造業的云南突圍

昆明滇中新區中鐵電建重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盾構總裝車間,一臺鐫刻著彩云之南LOGO的巨無霸裝備氣勢雄渾,巨大的刀盤上,絢麗色彩繪就的一只孔雀振翅欲飛。

作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代表之一,盾構裝備制造業在云南的扎根發展,使高端裝備制造技術所帶來的產業聚集效應正在顯現。“昆明盾構昆明造”結出的碩果,令人振奮。

從自動化物流裝備到大型鐵路養護機械,從汽車制造到智能化電子設備……在全國裝備制造業的陣容中,云南制造陸續亮相。

緊緊抓住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機遇,發力“中國制造2025”,一場以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主攻方向的探索、創新、攻堅,正如浩蕩海潮席卷、洗禮著云嶺大地。

云南,這塊曾經制造過多個“中國第一”、培育過工業“五朵金花”、被譽為共和國工業搖籃之一的熱土上,一場裝備制造業的新突圍正在展開。

蓄積能量云南板塊日趨亮眼

2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分布著160多個加工中心,工業機械手精準定位、上料。在云南云內動力集團有限公司乘用柴油車事業部,智能制造已經覆蓋了生產線上的6個單元,今年底將實現90%的全自動化生產。

南天信息,已發展成為國內金融信息化領先企業、最強金融軟件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研發生產的銀行智能柜臺和產品智慧領取機全國領先。

昆明船舶集團自動化物流和機場通用設備填補多個國內空白。

北方夜視集團具有我國唯一的一條能批量生產一代、二代、高性能微光像增強器的生產線,擁有我國最先進的纖維光學元件、微通道板生產線。

我國首款全國產化安全手機——以晴X5,8月29日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發布。下一步,該款產品將在紅河以晴集團產業園區投入批量生產……endprint

從昆明市經開區、高新區、滇中新區到紅河綜合保稅區、大理經開區……在我省各個重點產業園區,記者看到,先進裝備制造業已成為全省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陣地。

努力打造代表中國制造水平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云南正朝著這一目標邁進。

“經過多年努力‘打基礎,云南裝備制造業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具備了突圍發展的條件。”省工信委副主任浦麗合說。

2016年全省先進裝備制造業的成績單印證了這一點。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先進裝備制造業企業410戶,較上年新增42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32.63億元,同比增長24.2%;實現增加值215.93億元,同比增長40.3%,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34個百分點。完成投資210.5億元,同比增長20.6%。這一系列數據表明:裝備制造業正加快步入云南工業支柱產業行列。

多年的積極培育,我省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數控機床、重化礦冶專用設備、農林機械等方面,對東南亞地區已形成了比較優勢。大型鐵路養護機械、自動化物流裝備、鐵路牽引變壓器、柴油發動機、高效節能電機、紅外及微光夜視系統、金融電子、遠程醫療設備等少數高端裝備和電子產品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鋰離子電池已形成完整產業鏈。

在全國裝備制造業名企的名單上,來自云南的身影日益活躍。

作為中國行業龍頭企業,中國鐵建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鐵路大型養護機械開發、制造及服務供應商。

以時駿汽車為主打品牌的云南鉑駿集團,已成為西南地區規模較大、國內智能化制造水平較高的專業商用汽車生產制造企業,產銷量居全國同行業前列。

云南云內動力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國內最大的多缸小缸徑柴油發動機生產商,同時也是全國發動機行業產品譜系最健全的企業……

聚沙成塔,聚水成流。多年砥礪前行,持續蓄積能量,在中國高端制造業的榜單上,云南板塊風景漸好。

上下聯動產業突圍形成大氣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裝備制造業作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和工業崛起的標志,更是制造業的脊梁和核心競爭力所在。

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云南經濟的跨越發展,必須立足于加快構建“兩型三化”的現代產業新體系。高端裝備制造業作為我省“十三五”期間重點布局的八大產業之一,產業政策和措施持續配套。

2016年以來,我省先后出臺《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意見〉》《云南省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要求,按照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的要求,以快速做大產業規模和提質增效為目標,以園區集聚發展為載體,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實施為重點,以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為手段,著力打造良好發展環境,努力提升創新水平,做優存量,做大增量,重點發展汽車及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電子設備制造業,加快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積極發展智能制造業,促進傳統裝備產品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

產業發展既有總體規劃的統領引導,更需重點行業規劃和政策措施的支撐支持。在重點產業發展基金總體框架下,規模為50億元至100億元人民幣的云南省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投資基金正在組建,將有力支持先進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和優質項目建設。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下,全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日益完善清晰。

產業的崛起,一靠決策層的遠見和決斷,高位推動,謀篇布局;二需各級政府和部門的積極作為;三要有一批企業和企業家的開拓奮進——這是來自東部發達地區的經驗啟示,亦是各界的共識。

放眼全省,抓項目、興產業,奮戰正酣。

在以晴紅河產業園區,占地面積40000多平方米的廠房內,蓋板、液晶屏顯示模組、集成電路板、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等生產線正在緊張有序運行。預計該園區今年產值可達15億美元。

2015年11月18日,以晴集團正式簽約落戶紅河。按照約定,紅河州需在2016年4月底前,為其配套高潔凈度廠房。

“招商引資不易,履約兌現,是留住企業的關鍵。”紅河州委書記姚國華說。為確保項目進度,紅河州建立了會議協調、負面清單、并聯審批、互不前置的工作機制,壓縮審批時間,各相關單位,加班加點,確保項目進程。

2016年4月底,廠房如期交付,當年7月31日,以晴紅河產業園區正式投產,當年產值達9.06億美元。創造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建、當年投產的“紅河速度”。

在富民縣,云南富信通訊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個“搶”來的項目。對于西南地區的布局,投資方深圳富信集團曾一度在云南和貴州之間徘徊。投資方猶豫不決之時,富民縣拿出了充分的誠意。多次拜訪、多次洽談,最終于今年3月項目正式簽約落地,8月份正式投產。今年內產值預計可達20億元,今后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22年產值可達165億元。

“當地政府的服務意識深深打動了我們,讓我們對投資富民有了信心。”該公司總經理呂畫楠說。

上下聯動,合力攻堅,以高起點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隨著大批重點企業的落戶,上下游配套產業逐步完善。

在紅河州,隨著以晴、惠科等企業的入駐,電子信息制造的產業鏈初具規模。

在大理市,伴隨云南鉑駿集團鳳儀生產制造基地的發展,與之配套的上登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祥云汽車零部件鑄造加工基地、鶴慶鋁制品加工及客車制造產業園建設有序推進,產業集群效應正逐步顯現。

突圍之路上,云南一步一個腳印,踏實邁進。

整合優勢打造云南制造升級版

“選擇落戶云南,一方面基于云南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對于盾構裝備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十分看好云南獨特區位優勢,著力在云南打造中鐵電建重型裝備制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基地。”中鐵電建重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祥說。endprint

處于全國交通的末梢,基礎設施落后,曾經長期以來掣肘云南產業發展。然而,乘著“一帶一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長江經濟帶建設等發展東風,云南正從西南末梢走向開放前沿。

“面向北京我們是最后一排,面向東南亞我們是第一排。”云南鉑駿集團總裁、云南力帆駿馬車輛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李斌生動形象地概括了“一帶一路”建設為企業發展帶來的機遇。

隨著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的推進,加之全省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為全省新一代電子信息設備、電力設備、汽車制造、農業機械等裝備制造業不斷提供新的市場需求,還為開展區域間產品、技術、標準等深化合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加上長期培育的產業基礎,云南高端裝備制造業迎來了“彎道超車”的難得機遇。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創新是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動力。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云南裝備制造企業必須敢于創新,勇做行業領袖,掌握獨特的看家本領,才能獲得競爭力和比較優勢——采訪中,不少企業家這樣說。

“到2020年,云內動力發動機的技術水平可以媲美外資品牌。”從2011年發動機銷售收入21億元,今年有望突破60億元,在該公司董事長楊波看來,企業得以快速發展的秘訣在于高度重視產品的研發,以高性價比的產品引導市場需求,提高供給質量。

云南鉑駿集團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進行產能結構優化,實現倉儲智能化、車輛裝配自動化、3D技術應用及管控的數據化、信息化,深度對接“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打造高品質的時駿品牌整車制造平臺。同時著力通過四大生產工藝技術提升與創新,加強3D打印技術以及科技元素在研發中的應用,提升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實現精品智造。

把智能制造作為“中國制造2025”主攻方向,目前,我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制造業創新機制正逐步形成,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各類互聯網平臺形成架構,科技成果產業化,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提高,云南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升級版初具規模。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著力點,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云南從“制造”挺進“智造”。

現代錫工業的云南追求

一次來自生產一線的記錄,記錄世界最大錫工業企業發展的現在。

一次來自礦山車間的探尋,探尋云南錫產業在世界同行業中的真實地位。

從采選現場、冶煉車間到研發中心、深加工基地,記者用心傾聽云南錫工業正在從世界最大向世界最強邁進的足音。

從“最大”到“最強”的清醒自覺

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云錫集團)辦公大樓的蘇式風格,印證著這個企業的歷史底蘊,“云錫已經有134年歷史,是云南工業文明的搖籃,也是中國錫工業的發源地。”云錫集團黨委常委、錫業股份董事長湯發平靜而簡練地向記者講述云錫工業厚重的歷史地位。

“云錫已連續12年精錫產量居世界第一,產品產量對世界錫價有較大影響,如果云錫集團錫生產系統檢修兩個月,全球錫市場就會產生波動。”湯發更愿意講云南錫產業在世界錫行業中的影響力和地位,“云南精錫產量占了國內的一半還多一點,占世界錫產量20%以上。”

國際錫業協會(ITRI)統計顯示,去年世界精錫產量超過35萬噸,中國精錫產量就達16.5萬噸,世界前10大精錫生產商,有3家來自云南,云錫集團更是以7.6萬噸的產量(包括海外代工量)遙遙領先于同行。“云南錫產業的一舉一動,能直接影響到國際錫市格局。”ITRI執行主席、總裁大衛·畢夏普如是說。

經過30年的努力,云錫集團在云南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錫礦采選一體化工藝,世界最大也是最先進的錫冶煉工廠,世界最大的錫材及錫化工生產基地。

云錫冶煉分公司不僅是世界最大的錫冶煉工廠,還是全國錫冶煉的技術母體,全國錫冶煉的主要技術大都是從這里延伸出去的。近年來,云錫集團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將澳大利亞引入的澳斯麥特冶煉工藝轉化為國際領先水平的錫冶煉技術。云錫冶煉分公司副經理楊成林說,一座奧斯麥特爐就能把之前7座反射爐的活計全干完,“我們從奧斯麥特爐上轉化的新技術新工藝,目前已經返銷到奧斯,現在已成為錫冶煉技術的出口企業。”楊成林告訴記者,技術輸出有一種特別的成就感。

在錫的采選冶方面,云錫還開發出了砂礦水采水運、錫礦泥重選、電熱機械結晶機、真空爐為核心的火法精煉等先進生產技術與工藝;研制出全液壓全斷面天井鉆機、中國漆面搖床、離心選礦機等與錫相關的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采選裝備。到目前為止,云錫已有40多項先進技術、相關設備及產品出口到英國、荷蘭、馬來西亞、泰國、巴西、玻利維亞、秘魯等主要產錫國。

在很多方面已經是世界行業“老大”的云錫集團,卻一直不敢懈怠,學習創新的步伐一年緊似一年,“云錫在一些領域、有一些技術領先同行,但并不意味著我們最強。”湯發說,云錫從未以世界錫行業“老大”的地位自居,相反,更多的是壓力,“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創新,云錫才能實現跨越,朝著世界一流的目標前行。”

從“最長”到“最優”的不懈奮進(三級)

這種發自肺腑的砥礪之音,在云錫集團任何一個地方都聽得見。作為已擁有世界最長最完整錫產業鏈的云錫集團,戒驕的背后,是對做世界最強最精錫工業產業鏈的不懈追求。

“云錫集團不僅是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錫生產企業,而且擁有世界上從錫礦資源勘探、儲備、采選到錫冶煉,再到錫深加工的最長錫產業鏈,到目前為止,我們還看不到完整產業鏈能超越云錫的同行。”面對國際錫協市場部經理彼得·凱特爾的評價,云錫人沒有陶醉,有的只是向更高目標的奮進。

云錫化工材料分公司,一個世界最大、品類最全的錫化工產品生產基地,在這里,記者聽到的、看到的都是如何通過創新升級產品,如何開發新用途的錫化工產品,“與巴斯夫、陶氏、杜邦這些國際化工巨頭在錫化工細分領域很多頂尖技術和產品相比,我們差距還很遠,只有不斷努力方能趕上他們。”云錫化工材料分公司經理魏兵深感責任重大。他表示,雖然云錫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硫酸亞錫生產能力,全國最大的硫醇甲基錫產能以及國內唯一的丁基錫生產線,但在錫化工的很多細分產品,云錫錫化工產品還處于中上游水平,一些錫化工應用領域還待開發,做精錫化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endprint

位于昆明經開區信息產業片區的云南錫業錫材有限公司,同樣是世界最大的錫材生產企業,每年錫材產量近3萬噸,其錫材產品遠銷美國、德國這樣的全球頂級市場,但公司總經理白海龍還是不客氣地指出,云錫錫材產品要趕上世界先進,突破被日、韓等國壟斷的ITO靶材技術等先進技術,還需持續加強科技攻關力度。“全球近一半錫用于焊料,隨著汽車電子、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焊料化工對錫材要求的不斷提升,錫材在精細化、微型化及多功能化等創新領域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白海龍說。

為追求世界一流,實現從世界最大錫工業企業躍升為世界最強錫產業鏈生產商的夙愿,云錫集團將重心移向科技創新。“科技是企業發展的命根子,是支撐產業發展的先驅。”云錫集團研發中心主任彭巨擘博士說,云錫集團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史無前例。云錫集團已設立了每年2000萬元的科技創新研發基金,目前已經撬動實施16項創新基金項目,并探索建立符合科技企業實際的考核評價體系,試行股權和分紅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模式。

云南錫產業以云錫集團為平臺,整合云錫內部科技研發、服務、產業化資源,初步實現了錫的科技研發板塊、科技服務板塊、科技產業板塊的深度融合和協調發展,成功設立了錫基新材料等兩個研發中心和承接科研成果產業化的3個產業化基地,形成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新產品孵化、人才培養、開放合作五位一體的創新綜合體,這個創新體系在很短的時間內已成功研發14個新產品,部分產品已實現量產銷售。云錫的科研體系通過加大與日本長谷川研究所等國際機構、企業在助焊膏技術、超錫焊錫絲代工等方面的合作力度,云錫錫材、錫化工產品得到提質提級。

在位于蒙自市紅河工業園區的云錫化工材料分公司,產品提質提級的實例并不少。該公司副經理楊麗介紹,此前云錫開發的二氧化錫只能用于陶瓷釉料方面,經過幾年努力升級后,云錫生產的二氧化錫可以用于液晶屏的生產制造。云錫錫化工產品提質提級以及新產品開發正在加大力度進行,“在新產品研發及應用技術上,我們正在開展甲基錫復配型產品研究、辛酸亞錫產品中試研究及產品推廣研究、甲基錫替代丁基錫應用研究和產品開發等6項重點項目攻關。”楊麗說,“十三五”期間,云錫錫化工將重點布局實施塑料助劑系列化研發與產業化建設、無機錫生產升級改造及產業化建設等多個項目,并計劃在美國設立有機錫研發基地。

已經在全國建立銷售網絡,并將銷售觸角伸向德國和美國的云南錫業錫材公司,正在大規模技術改造,為其最終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高新技術企業,成為世界一流錫材公司做準備。“我們的錫半球從人工澆筑到機械澆筑,未來就是智能化澆筑。”白海龍說,“十三五”期間,云錫將把錫材生產車間打造成智能工廠,推動錫材產品從中低端邁向高端,努力打造成為世界一流錫基新材料產業化基地。

成為世界最強錫產業鏈企業,是云錫集團的奮斗目標,更是云南錫工業的決心所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云錫集團提出了科研的“十百千萬億工程”:建設10支具有較強實力的科技創新團隊、培養10名行業內有較大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人才、獲得10項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轉化(引進)10項重大技術成果;推進100項重大科技項目、培養100名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1000名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云錫公司層面每年科技投入不低于1000萬元;培訓1萬名基層職業技能、技術人員;每年科技進步創造的經濟效益超過1億元。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伊人中文网|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久操中文在线| 欧美有码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一级毛片网|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无码人中文字幕|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日本国产在线| 亚洲免费成人网|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3344在线观看无码| 九九久久99精品| 国产后式a一视频| 91视频青青草|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亚洲男人天堂2018|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丁香婷婷激情网|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67194亚洲无码| 97久久免费视频| 在线欧美一区| 国产99在线|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全部毛片免费看|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欲色天天综合网|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毛片一级在线|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久久新|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色悠久久综合|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久草网视频在线|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国产在线小视频| 午夜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播放|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黄色福利在线|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毛片基地视频|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欧美日韩91| 看国产毛片|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