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思路
浙江省農民收入連續32年領跑全國,全省村均收入已達132.1萬元,然而,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集體經濟薄弱村仍有6920個。繼2012年出臺扶持經濟薄弱村發展的意見后,日前又出臺了《關于實施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提出通過3年的努力,全面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其中,經濟發達地區在今年年底前消除所有集體經濟薄弱村,到2019年底,全省全面消除薄弱村。
《意見》要求,到今年年底,“26+3”縣(26個加快發展縣和金華市婺城區、蘭溪市,臺州市黃巖區)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村占比達到30%,其他縣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村占比要達到40%;到2018年底,“26+3”縣和其他縣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村占比分別達到40%和50%;到2019年底,“26+3”縣和其他縣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村占比則分別達到60%和80%。到2021年底,經濟發達縣所有村年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其他縣的村年經營性收入都達到5萬元以上。
目前,各縣市已全面啟動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工作。其中,一些縣區提出的薄弱村轉化目標還將省定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的標準提高至20萬元。有的縣市還要求,到2019年底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300萬元的村占比和超過500萬元的村占比要實現倍增。
浙江省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主要扶持措施
強化財政支持
設立專項扶持資金,縣級財政要建立消除薄弱村兜底保障制度。省財政每年安排扶持薄弱村發展資金不少于1.2億元,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重點支持“26+3”縣集中實施集體經濟發展項目
落實用地政策
優先落實薄弱村發展需要的用地。為被征地村安排集體經濟發展留用地。涉及土地出讓的,收益部分在符合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規定的前提下安排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經依法批準的房產和建設用地,可辦理不動產登記,允許開發經營
加強金融支持
積極引導各級金融機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或參股的項目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并積極探索擴大有效擔保物范圍。支持集體經濟組織盤活資金獲得財產性收入
加大稅費優惠
因名稱變更登記、資產產權變更登記涉及的契稅,免征簽訂產權轉移書據涉及的印花稅,免收確權變更中的土地、房屋等不動產登記涉及的登記費和工本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