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關工委
用好互聯網帶來的機遇
吉林省關工委
編者的話:吉林省各地關工委抓住互聯網帶來的機遇,重視網站建設,從培訓入手使老同志們學網、懂網、用網,這些做法很好,各有特點,值得借鑒。
吉林省關工委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學網、懂網、用網的重要指示,堅持把全省關工委網站群建成了相互補充的系統網絡,成為關心下一代的重要陣地。經過近2年的努力,共建成了12個市州子網站,傳遞了近萬篇文字圖片資料,省關工委網站日有效點擊高達1500余次。一些地方關工委這方面的工作各有特點。
白城市關工委工作網站開辦于2010 年11月,掛靠白城電視臺網站,在省工信廳備案。
在欄目設置上,先是分設了“領導講話”“重大活動”“瀚海春苗”“自身建設”等11個欄目,又在2014年初,按照關工委主要任務和工作實際,以及辦網站的工作宣傳、信息傳播、典型宣傳等功能,劃分為“工作動態”“主題教育”“幫扶幫教”“五老風采”“各縣市區”“組織建設”“四自”小組等7個主欄目,下設15個子欄目。還有“關愛掠影”和“圖片動態”兩個滾動圖片欄目。其中“工作動態”欄目設置了“頭條信息”,主要發布最新工作動態,并配置了滾動圖片。“各縣市區”主要是刊登各縣(市、區)的“工作簡訊”。“四自”小組、“幫扶幫教”和“五老風采”主要是宣傳典型及其工作經驗。
長春市關工委精心設計網站,在欄目設置上下功夫,分設了“理論探討”“經驗交流”“新聞資訊”“信息”“五老風采”“電子報刊”等貼近基層、貼近“五老”、貼近青少年的欄目,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為保證信息的時效性,長春市關工委及時轉載和刊登中央和省、市重大新聞動態,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及時刊發中央和地方領導關于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文件。及時將市關工委召開的工作會議、現場會、經驗交流會信息,通過網絡進行宣傳,確保新聞的時效性,使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了解市關工委的工作動態。及時總結和推廣縣(市)區關工委的工作經驗。先后刊登德惠市、農安縣等地關工委的先進經驗,以及李振福、張廣娟等一大批“五老”的先進事跡,使基層關工委和廣大“五老”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深受基層關工委的歡迎。
延邊州關工委升級改造網站,建立起全州關工委數據統計系統,實現了辦公現代化、檔案數字化。隨后,又為全州8個市縣分別建立起網站,實現了網站縱向延伸,形成站站相連的立體網絡格局。
為提高網站應用水平,延邊州關工委狠抓培訓,把個別指導和集中培訓結合起來,多次前往市(縣)關工委辦公室直接指導網站工作,并分別在延吉市和琿春市舉辦辦公室工作人員培訓班,召開了辦公現代化經驗交流現場會議,為大家搭建互學互助的平臺。培訓重點放在講解典型操作方法上。如網站對圖片規格、制式、比例,對文字字體、字號、顏色、排版等都有明確的要求,否則會影響整體效果。通過培訓,讓網站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形式更加美觀大方。
“汪清英烈網”始建于2012年4月,是汪清縣關工委、人武部共同開發和維護的公益網站,定位是“弘揚英烈精神,傳遞紅色基因”。2016年元月改版升級,重新分設了“新聞動態、政策法規、紅色資源、老兵風采、情系國防、紅色影音、緬懷先烈”7大版塊23個子欄目,完善了“遺址在線定位、尋訪一鍵撥號、網上英烈祭祀、二維碼掃描分享”等功能。這些更新的版塊都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分享到QQ、微博、微信上,實現資源共享,可與手機同步在線瀏覽。
近期,將在“汪清英烈網”上開辦“東滿抗戰歷史網上展覽館”,把700余件抗戰文物以圖片加說明的形式展示在“汪清英烈網”上。另外,將中共東滿特委所在地15處抗戰遺址全面整合,與網站管理小組成員單位共同設計制作了“中共東滿特委簡介”宣傳折頁。“汪清英烈網”已成為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的主陣地、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學平臺,也是汪清縣對外宣傳抗日英烈的重要窗口。
吉林市昌邑區東局子街道關工委在創建國學教育基地時,建立了微講堂,建立了直接教學群、摘要轉發群、基層分群,形成了多群三級聯動的微講堂復合微信群。講師在直接教學群授課,學員可以聽到聲音,可以師生互動。課后,講師或者志愿者把講的內容要點,轉發到摘要轉發群。這兩個群里的各街道鄉鎮和個別社區常務副主任,最后將內容轉到由他們建立的各街道和社區基層分群。微課堂目前已授課42次,微友已達400余人。微講堂實現了一級帶一級,多群聯動的網絡復合、教學復合、內容復合的機制,成了關工委傳遞愛的心聲、為青少年服務的新平臺。
白山市關工委多次與省關工委網站信息中心溝通協調,對版面進行了相應改動,增加了動態條、工作品牌專欄,將主頁改成更具有白山地方特色的首頁、增加相關網站鏈接、浮動窗及網站主頁分離等。與白山市委組織部申請協調,擬在市委組織部官方網站上增加關心下一代工作鏈接頁面,同時向各縣(市)區關工委及市直有關部門關工委發送網站鏈接,溝通告知網站開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