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峰
由經典《白鹿原》想到的
金 峰
近期熱播的由陳忠實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白鹿原》,引起了多方關注和好評,又一波原著購買熱不期而至。從1993年出版第一版至今,這么多年過去了,《白鹿原》已成為當代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成果,具有經典品質,一直暢銷至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栋茁乖烦蔀榇蠹夜J的經典,煥發著無窮的魅力和光彩,對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出版20多年后依然深受喜愛,這應該是《白鹿原》所具有的現實意義?!栋茁乖房梢哉f是為圖書出版和文學創作樹立了一個標桿。
我們經常說,一部好書稿,可以為你打開一個新的世界,對你有觸動,讓你有所得,激起你內心的漣漪,引發思想的交融??墒?,一部好作品是如何被發現被推出的,上乘之作應具備哪些品相呢,就《白鹿原》而言,它對歷史的反思是有空前深度的,它真實準確地描寫了大動蕩、大變革的時代生活,描寫了中國人在20世紀前半葉的生存狀態和心路歷程。作家陳忠實通過對我們這個民族‘秘史’的書寫,讓讀者陷入深深的思索:中華民族如何走向繁榮昌盛和現代文明社會?
我們都知道,好的作品離不開好的作家,陳忠實創作《白鹿原》時回到了他白鹿原下的老家,是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創作了這部作品,這是非常讓人尊重和敬仰的。那么好的作品也離不開好的編輯去發掘去推動。在互聯網對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今天,文學期刊的編輯,都應和作者建立一種良好的互動關系,編輯是為他人做嫁衣,但要發現好的作品,就必須要在作品出來之前和作者建立良性互動,去了解作者,關心他創作的動態,讓作者感到被尊重、被需要,而不是讓作者背著作品到哪里發表的壓力去創作。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能體現時代精神和價值追求的作品,這就需要編輯跳出興趣的框架,不能把不感興趣的作品拒之門外。編輯和作者之間,其實還應有一種良性的摩擦關系,比如一部作品,編輯也許會要求作者三番五次的修改,而作者可能不愿意去修改,在這種情況下,編輯和作者之間良好的互動、良性的摩擦關系將會對作品最終定稿產生積極的作用。時代在發展,我們不能用傳統的編輯眼光去看待某一部作品,而是要始終和時代的腳步契合,唯有如此,才能發現真正的好作品。
總之,一部好的作品都是經過千錘百煉才出來的,就像陳忠實創作《白鹿原》一樣。我看了幾篇回憶當年《白鹿原》創作、出版的文章,非常感人,從中也看到了陳忠實為寫這部巨著付出的艱辛努力。從編輯角度看:文學創作是很個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題材,都有自己的寫作風格,難以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但增加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對創作肯定是有好處的。像大作家柳青、路遙、陳忠實、賈平凹等人,都有體驗生活的方式。但在當下,深入生活有很多種方式,陳忠實、賈平凹都有他們的方式,我們也不能要求每個作家都像柳青那樣生活到農村去,游歷大好河山是一種方式,我們也可以了解很多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社會在發展,也需要我們的作者與時俱進,在創作上不要急于求成,要積累足夠豐厚的創作資本,再去創作才會水到渠成,創作出來的作品水準才會有保證。
本期刊發了張鳳坡短篇小說《鐵柱與四嫂》,小說情節并不復雜,體現出一種真情所在,人性初始的發現,心靈深處的期盼與等待;張振玉短篇小說《漫漫尋仇路》、李圣安的小小說《相親》、黃旭華小小說《第三十八場婚禮》等為我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