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懷玉
甘肅省農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中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任懷玉
農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省農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要處理好群眾性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要處理好社區文化服務與文化體制改革之間的關系,要處理好文化服務內容形式與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要處理好社區文化服務和自我服務之間的關系。
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抓手,社區公共文化建設存在需要厘清的問題,只有弄清楚這些問題,才能快速推進農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
甘肅省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總體來說比較滯后,尤其是農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所需資金投入不足,文化設施缺乏,除了這些問題外,還有一些需要處理好的關系,如下:
多年來,甘肅省農村社區公共文化投入嚴重不足,傳統的文化演藝人才消失,演藝活動取消,缺乏文化設施,但是基層政府卻特別重視文化產業在地方經濟中所占的GDP,一提到體育項目與各類演出,地方政府就先想到GDP,在各類文化體育活動中,政府往往重視能算得上GDP的文化活動,但對老百姓日常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關心不多。試想,沒有對群眾文化體育活動的培養,沒有人們對體育項目的熱愛,怎么會有文化市場。這里涉及到群眾性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群眾性文化服務是政府和群眾共同負責擔當的社會事業,文化產業是由文化企業或者市場力量主導的經濟現象,群眾性文化服務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受眾市場和人才等基本元素,沒有群眾性文化,文化市場則無從談起,文化產業則是群眾性文化的升級和商業化,需要在一般性群眾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加工、包裝和創意,還需通過市場手段進行銷售等商業營銷,這些行為都需要市場來完成。
甘肅省正在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一方面是各類國有文化院團被推向市場,讓他們作為獨立的法人來適應市場競爭,然而在改革過程中,有些地方直接撤銷了文化院團,有的撤銷了相關文化內容,院團改革使得一部分文化人才無法施展用武之地。與此同時,近年來甘肅省農村文化建設凋敝,致使整個農村文化市場無人才可用,院團改革后農村人民群眾享受的戲曲等文化活動無法開展。因此,一方面是農村文化服務缺乏,另一方是國有院團人才無用武之地,面對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是把文化院團的改革與農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結合起來,政府以文化服務券的方式為農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資金,文化院團服務社區文化,根據社區居民購買文化服務情況獲取政府對社區文化投入的資金。這樣為文化院團改革提供一定的市場,為其完全過度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條件,保障文化體制改革順利推進,滿足老百姓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社區文化服務的內容有醫療衛生宣傳、科技養殖種植教育、開展體育健身活動、舉辦社區各類教育等,各類社區活動最后要通過一種形式表現出來,體現出服務的準確性、科學性和針對性,傳統的辦法是較好辦法,但是對于社區閱讀、醫療健康等知識類的服務,要借助互聯網手段,要借助網站、微信、QQ等多種手段進行服務,尤其是年輕人,大都習慣于手機上網,所以社區服務要充分利用手持終端對年輕人進行服務,在內容方面,要充分借助甘肅省圖書館的優勢,擴大和普及電子閱讀,讓社區居民自我獲取需要的知識和文化內容。對于老年人等自我服務能力較差的社會群體,要進行廣泛的動員和宣傳,選擇恰當的形式和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把服務精細化,讓所有群體在文化服務中受益。
農村社區不僅是文化服務的受益者,而且是文化資源的開發者和保護者。國家要求各級政府為各農村社區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以促進農村社區全面發展,但這并不意味著農村社區完全就是資源的受益者,相反每個社區都有獨特的資源,這些資源需要保護和開發利用,最后進行整合,形成全省乃至全國的社區文化成果。農村社區要加快制定社區文化資源建設的規劃,通過視頻、圖片和文字等形式整理社區的文化活動,然后保存到全省的數據庫中,以此加強今后農村文化的建設與服務,服務于全省的社區文化建設。國家和省級政府要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農村文化數據建設方面,要給予文化的傳承人、保護者與開發者一定的項目支持和經費支持,使得農村社區文化保護落到實處,使得農村社區文化的自我服務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甘肅行政學院 730000
本文是甘肅省科技廳軟科學專項《甘肅省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105ZCRA246)的研究成果。
任懷玉(1981-),男,碩士,甘肅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社會與文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