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閆群力_(北京海淀)
破除潛規則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文_閆群力_(北京海淀)
“潛規則”這個詞,多年來逐漸流行開來且迅速走紅甚至有人專門出書立著專論潛規則。從表面看“潛規則”名不正,言不順,拿不上臺面,登不得大雅之堂,但在現實生活與實際工作中潛規則卻如網似霧,五花八門,甚至無處不在。在明規則與潛規則“博弈”中,前者一旦敗下陣來,后者便會急劇擴散,迅速滲透。無論是商場、官場、賽場、考場乃至酒場,潛規則都能無孔不入。這些不成文的“慣例”,自然而然“約定成俗”,就像一只看不見、摸不著、抓不住的無形“黑手”籠罩、控制和支配一些人的言行舉止、交際往來,而且大有成為“顯規則”“硬規則”之勢。如果有人打破潛規則,不按潛規則辦事或按潛規則辦了事卻捅破“窗戶紙”,撕破“遮羞布”,扯下“假面具”,就會被視為“另類”“異類”,不僅要遭人白眼、冷眼,受到莫名其妙的打擊,甚至很可能陷入困境、絕境,被人排斥。
必須選出政治素質過硬,有責任、有擔當,勇于遵守規則,抵制潛規則的干部,這是破除潛規則的基礎。
一段時期以來,一些地方的官場中“裙帶風”“關系網”“逆淘汰”尤其是“帶病提拔”“邊腐邊升”現象多發,導致“前腐后繼”,使得官場環境污染,生態惡化。一些地方曾流行一些當官、升官秘訣:“年齡是個寶,能力作參考,關系最重要。”這里的“關系”實為潛規則。過去常有人說“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現在流行“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實際上是講“有人”至關重要?!芭懿垮X進”,求人或為人辦事給“紅包”,拿“回扣”,要“提成”,收“好處”等,也是潛規則表現。還有屢禁不止、嚴剎不住的吃喝風、送禮風、奢靡風,大家都這樣,你不這樣絕對不行,往后可能寸步難行。
要破除潛規則,首先要破除官場潛規則。在選人用人上,必須選出政治素質過硬,有責任,有擔當,勇于遵守規則,抵制潛規則的干部,這是破除潛規則的基礎。如何才能選出合格的干部?必須打破原來一些地方“劣幣驅逐良幣”壞規則,立起能選出合格干部的“好規矩”。
“針對這種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制定或修訂一大批黨內法規。例如,2014年1月4日中央印發《黨政領導干部選人任用工作條例》,2015年7月中央印發《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特別是2016年8月30日中辦印發《關于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意見》,進一步強化干部審核程序,明確規定“凡提四必”,即干部檔案,凡提必審;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凡提必核;紀檢監察機關意見,凡提必聽;反映違紀違規問題線索具體、有可查性的信訪舉報,凡提必查。重點審查干部檔案“三齡兩歷一身份”。
2016年12月4日中組部印發《黨委(黨組)討論決定干部任免事項守則》又重申“凡提四必”。同時規定“三個不上會”“兩個不得”“五個不準”等。在此之前中組部還印發了《關于加強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的意見》,提出“四不得”“五個一律”“十個嚴禁”。
在領導干部考核上,有的地方長期以來以GDP為唯一指標,致使一些領導干部不惜犧牲生態環境、民眾利益大搞面子工程,常見“大高樓”“大工程”“大項目”及“大手筆”“大規劃”“大藍圖”,“數字出官,官出數字”,甚至弄虛作假,虛報浮夸,這些都是一些地方官場的現實反映和生動寫照。
2016年10月27日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規定,必須堅持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堅決糾正唯票、唯分、唯生產總值、唯年齡等取人偏向。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3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就強調指出,今后選人用人不能再唯GDP,唯分數,唯學歷,唯年齡。這“四唯”“四不唯”,確實說到“點”上,捅到疼處。
事實上從十八大以來在選用人才上已經逐漸改變“四唯”現象。如在年齡上打破常規,開了先河,不搞一刀切,有的已年近六十還受到重用提拔,這在過去難以想象。在學歷上也不再強調“一律”提什么級具有什么學歷。而是量才使用。特別在經濟指標唯生產總值的思路、理念、舉措方面破除陳規戒律,不僅要求自然環境綠水青山,同時強調政治環境更要山清水秀。
從中央開始,讓講規矩成為一種常態,無論是在政治生活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須循規蹈矩。調研要輕車簡從,賣包子要排隊,事無大小,皆是規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執行“八項規定”開始,從自身做起,從中央做起,從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做起,形成了以上率下的良好政治氛圍。習近平總書記到深圳考察,不封路,不戒嚴,不警車開道,不擾民,不搞層層陪同,一切從簡,便行,受到老百姓高度贊揚。習近平同志到北京胡同里慶豐包子鋪買包子,自己排隊購買自己喜歡吃的簡單可口的便餐,不鋪張浪費,不奢華盛宴,引起中外媒體高度關注,贏得一致好評。事情雖小,但意義重大。從中央開始,讓講規矩成為一種常態,無論是在政治生活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須循規蹈矩。調研要輕車簡從,賣包子要排隊,事無大小,皆是規矩。
習近平總書記莊嚴承諾:“從我本人做起。”鏗鏘之語“打鐵還需自身硬”,立下軍令狀“全面從嚴治黨”。他說:“黨風廉政建設,要從領導做起,領導干部首先要從中央領導做起?!薄耙笕h做到的中央政治局首先做到?!薄罢f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弊钚骂C布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都將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列為重點,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最為關鍵,是緊緊盯住的“關鍵少數”,是要抓住的“牛鼻子”。
2016年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規范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關待遇等文件。對黨和國家領導人辦公用房、住房、用車、交通、工作人員配備、休假休息等待遇進一步作出規定。這是落實六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對八項規定的拓展和深化,對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意義重大,對全黨具有重要示范和帶動作用。
過去每當“兩會”(或其他各種類型的大會小會)召開之際,工作人員忙于置辦商品、物品、禮品、紀念品,甚至為代表購買服裝、道具等。十八大以來從上到下堅決轉作風,轉學風,轉文風,大力提倡開短會,說短話,寫短文,少開會,少發文,少報表,端正了黨風、政風,樹立良好社風、民風,效果明顯,成效顯著。領導干部從文山會海解放出來,一般干部從服務、服從于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就連常常被文山會海打擾的市民也感覺輕松了很多。
過去治理公款吃喝風、耍酒風和送禮風,不知說了多少次,管了多少回,出臺了多少規定,處理多少人員,但還是“幾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過去每逢節假日特別中秋、春節前,北京有一道特殊“風景線”,馬路嚴重擁堵,幾環路基本成了停車場,老百姓出行難上加難,叫苦連天,牢騷滿腹,怨聲載道。為什么事情呢?就是在這些“節點”,就有各路人馬紛紛進京,大顯神通,疏通關系,聯絡感情,請客送禮,爭先恐后,“跑部錢進”。
隨著一批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的黨員干部被處理,讓廣大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到,守規則將是今后政治生活中必須養成的良好習慣。
一些文件規定總是用“原則上”“一般情況下”或“特殊情況下”等模棱兩可的字眼,實際“原則上”就是無原則,只要有“特殊”,就走樣、變味,強調“寬嚴相濟”,執行起來卻只寬不嚴。種種潛規則暗流涌動,就像洪水猛獸,泛濫成災,搞得明規則、硬規則淪落成一紙空文,成為漂亮的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八項規定”出臺之后,狠剎“四風”,曝光不留情,處理不手軟,定期通報,不留情面,不給“面子”。例如第一個被點名道姓通報的黑龍江副省級干部付曉光,他本來帶親屬游玩,也要地方接待,結果利用公款宴請陪吃者一死一傷,影響極壞。中紀委點名曝光,并對付曉光進行了嚴肅處理,一時間群眾拍手稱快,更有徙木立信之效。隨著一批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的黨員干部被處理,廣大黨員干部由此深刻認識到,守規則將是今后政治生活中不得不養成的良好習慣。
目前“吃喝風”“送禮風”已基本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公務接待一切從簡,過去整天忙于迎送往來、請客送禮的現象已大為減少。這些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潛規則”“例行公事”逐漸被打破。例如,公務人員出差,何時到何地辦何事等都規定得非常明確和嚴格,要事先寫清單,報批表,出差在外不能擅自更改路線,更不能“順道”觀光游玩,住宿、用餐不能超標準,也不準回來捎帶當地土特產,等等。過去這些“小事”根本不是“事”,也沒人當回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拳出擊,重典治吏,嚴懲腐敗,狠剎“四風”,在這種高壓下,官場潛規則有所遏制、控制,搞潛規則的人有所收斂、收手。但中國是個熟人社會、人情社會、關系社會,破除潛規則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破“潛規則”,就要立“明規則”,行“鐵紀律”,守“嚴法律”,彰顯明規則的權威,充分發揮顯規則對潛規則的約束功能。在紀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特殊人、特權人或特權階層,沒有“鐵帽子王”“丹書鐵券”。習近平總書記再三強調,應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消除潛規則就要根除官場陋習,消除官本位思想,凈化政治生態,營造良好環境。生活環境、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社會環境、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
(作者系中紀委宣傳部正局級監察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