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鳳 孫婷婷
論《詩經》農事詩的藝術特色
楊曉鳳 孫婷婷
至今為止,我國的農業文明有著悠久的歷史,農業種植是先人們很早就從事的一種活動,而《詩經》中的部分作品不僅在道德觀念和審美情趣等方面有著農業文明的特色,甚至有著大量的直接和農業生產相關的農事詩。本文淺析了農事詩的含義和分類,并論述了《詩經》中農事詩的藝術特色。
《詩經》 農事詩 藝術特色
中國自發展以來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農業在中國的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千年之前工業文明并不發達甚至還沒有出現的古代,農業文明更是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地位。《詩經》中的農業文化藝術特色以及周代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其實都是由當時的社會農業生活方式所決定的。在研究《詩經》農事詩的過程中,能夠有效了解當時周代人們的經濟生活方式和文化內容,并從中揭示出中華民族所具有的民族精神、氣質以及審美方向,分析出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農業文化特征。
從廣義上來說,其實《詩經》中的詩歌都是農業社會的產物,都是農業社會生活中不同方面的展示,都有著農業文化的特征,因此可以說都是農事詩。而從狹義上來說,農事詩是指和農業生產相關的直接性活動或是與政治、宗教性活動相關的詩歌,而通常情況下來說,農事詩所指的都是狹義上的農事詩。而農事詩又分為了農業祭祀詩以及農業生活詩,前者指的是描寫春秋祈谷以及秋冬報祭等活動的詩歌,如《周頌》、《信南山》等《小雅》中的部分農業祭祀詩;后者指的是描述農業生產活動的詩歌,雖然勞動人們的生活廢水、常艱苦,但是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無限的財富,甚至戰勝自然,這一部分的農事詩描繪了勞動人民在勞動生活中的愉快情緒,如《周南…芣苢》以及《魏風…十畝之間》。
詩以言志是詩歌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詩經》也不例外。《詩經》中是通過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并依據發生在他們周圍的平凡事,將他們的喜怒哀樂和愛恨情愁展現出來的。如《詩經…周頌…噫嘻》中的“噫嘻成王,既昭假爾。率時農夫,播厥百谷。駿發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所描述的就是周成王對于農業成就的稱贊,以及夸耀田土廣闊、農民眾多以及收獲豐盛的場景,表達出了對于豐年的美好祈愿。還有《魏風…伐檀》中描繪的貧困伐木者責問不勞而獲的統治者場景,他們想到了當時社會不平等的現實狀況,但是只能夠一邊勞作一邊發泄著心中的不滿。百姓們包含著自身血淚的深情控訴,揭示出了當時古代勞動人們所遭受的不幸遭遇以及當時社會階級的剝削本質。而《君子于役》中則使用了直接陳述的方式,將徭役和戰爭作為題材,通過描寫婦女對于丈夫的思念及怨情,將勞動人們渴望團聚的情感充分的表達了出來,也展現出了繁重的徭役給勞動人民所帶來的痛苦與折磨。
《詩經》是我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一部具有現實主義色彩的詩歌,它猶如一面鏡子,將周代社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充分地反映了出來,并將當時的社會風貌通過現實主義手法真實地再現了出來,是我國現代主義文學中的源頭,也是后代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典范。
《詩經》是表現出社會理想美好追求的最早雛形,其中《碩鼠》是一首反映我國勞動人民反抗壓迫的民間詩歌,詩中將奴隸主的貪婪比作人人厭惡的碩鼠,并充分展現出了奴隸們想要擺脫剝削和壓迫的迫切希望。《碩鼠》中一開始使用的是呼告手法,在“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中,碩鼠指的是禍害莊家的大老鼠,而奴隸主就像是大老鼠一樣,專門剝削奴隸們的勞動成果,非常的令人厭惡和痛恨,因此是各種將奴隸主們比喻為大老鼠,從而諷刺和揭露他們的本質。詩歌中用“莫我肯顧”“莫我肯德”“莫我肯勞”反復斥責著奴隸主們,將奴隸主們只知道榨取奴隸們的勞動成果行為充分展現出來看,奴隸們辛辛苦苦勞作,最后卻要被猶如吸血鬼般的奴隸主們剝削自身的勞動成果,心中不僅有著悲傷,更是深藏著仇恨與怒火,看似隨意的唱和,不只是他們對于滿心怨恨的抒發,更是對于樂土的無限向往。因為這些情感的抒發都是他們最為真實的思想感受和理想追求,他們對于自身生活的理解越是深刻,所唱出來的情感也就越發得真實。而詩歌中“逝將去女”所展現出的是他們想要反抗的堅決態度,雖然他們所向往的理想生活只是一種幻想,但是卻代表著被剝削者的初步覺醒,給后世人們追求幸福生活而斗爭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詩經》中所出現的對于理想國向往,在《碩鼠》中充分展現出了奴隸們受到了碩鼠的壓迫,想要逃離苦難以及向往理想國的美好愿望。雖然其中的“樂土”“樂國”概念還非常的籠統,也沒有具體的內容,但是這是一定意義上中國所出現的最早“烏托邦”理念,也是我國中國文學史上最早出現的田園理想國概念。
經過考古學家們的研究和探索,發現農業種植活動從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直至《詩經》時代,農業更是成為了當時的、周代人們的重要生產方式及社會生活內容,全社會中的人與農業活動都有著密切的聯系,甚至有很多政治及宗教活動都設計到了農業生產。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社會、政治和精神生活都受到了物質生活的約束,因此可以說,當時《詩經》的藝術表達形式、文化特征以及周代人們的思維方式及精神生活,都受到了當時社會農業生活方式的重要影響和制約。
[1]楊潔.論《詩經》衛詩的排序原則[J].短篇小說,2015(2):121~122.
[2]水汶.《詩經…周頌…執競》主旨再探討[J].天中學刊,2015,30(1):77~81.
(作者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