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資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獲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國歌法》規定,為了維護國歌的尊嚴,規范國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國歌法與國旗法、國徽法一道,以國家立法形式,落實了憲法規定的關于國家象征和標志的重要制度。這部法律為保證國歌奏唱和使用的嚴肅性規范性,對應當奏唱國歌的場合,奏唱的禮儀規范,國歌標準曲譜的審定、發布和使用,以及不得奏唱和播放國歌的場合等作出具體規定;要求加強國歌宣傳教育,普及奏唱禮儀知識,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唱國歌、愛國歌。《國歌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和標志。一切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國歌,維護國歌的尊嚴。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要多措并舉化解擇校難題。完善入學制度,統籌設計小學入學、小升初、高中招生辦法。建立健全課后服務制度,鼓勵各地各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需求,探索實行彈性離校時間。《意見》指出,要完善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體制機制。強調要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系。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變革教學組織形式,創新教學手段,改革學生評價方式。要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開展教學,合理設計學生作業內容與時間,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建立健全課后服務制度,鼓勵各地各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需求,探索實行彈性離校時間,提供豐富多樣的課后服務。
中辦、國辦日前印發《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意見》從4個方面提出了解決對策。一是構建責任體系。首次明確提出地方黨委和政府對防范和懲治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負領導責任,要建立健全防范和懲治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明確了環保、質檢以及各相關部門對相關環境監測機構負監管責任。二是建立約談機制。對弄虛作假問題突出的市(地、州、盟),環保部和省級環保部門可以公開約談其政府負責人,責成當地政府查處和整改。三是強化防范和懲治。要求環保部會同中組部、監察部研究制定防范和懲治領導干部干預環境監測活動的管理辦法,明確情形認定,規范查處程序,細化處理規定。四是實行干預留痕和記錄制度。明確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的記錄責任與義務,規范記錄事項和方式,對干預信息做到全程留痕、依法提取、介質存儲、歸檔備查。此外,該《意見》還提出了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監管能力的解決方案,以減少因客觀局限導致監測數據不準。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發布《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意見》指出,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優秀企業家在市場競爭中迅速成長,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斷涌現,為積累社會財富、創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強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意見》就總體要求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營造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營造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社會氛圍、弘揚企業家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精神、弘揚企業家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的精神、弘揚企業家履行責任敢于擔當服務社會的精神、加強對企業家優質高效務實服務、加強優秀企業家培育、加強黨對企業家隊伍建設的領導作出具體部署。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日前聯合出臺了《關于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的辦法》。為確保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落到實處,《辦法》明確規定二審人民法院發現一審人民法院未履行通知辯護職責,導致被告人在審判期間未獲得律師辯護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要加強律師資源保障,要求對律師資源統籌調配,鼓勵和支持律師開展刑事辯護業務。建立多層次經費保障機制,確保經費保障水平適應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需要。《辦法》要求依法保障辯護律師執業權利,為辯護律師履行職責提供便利,強調保障律師知情權、閱卷權、調查取證權、申請出庭作證權,尊重律師辯護意見。《辦法》對律師辯護質量提出具體要求,規定辯護律師應當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依法規范誠信履行辯護代理職責,勤勉盡責,遵守法律法規、執業行為規范和法庭紀律,不斷提高辯護質量和工作水平,切實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司法公正。
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并于2017年10月8日起正式施行。《規定》出臺旨在促進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規定》共計十八條,包括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提供者及使用者主體責任、個人信息及權益保護、賬號處置、行業自律、公眾監督、行政監管及違法處置等條款。《規定》強調,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都應當堅持正確導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維護良好網絡生態。《規定》鼓勵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注冊使用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發布政務信息或公共服務信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滿足公眾信息需求。《規定》明確,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落實信息內容安全管理主體責任,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和技術能力,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使用者應當履行信息發布和運營安全管理責任,積極傳播正能量,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維護良好網絡傳播秩序。
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并于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規定》出臺旨在促進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為廣大網民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規定》明確,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落實信息內容安全管理主體責任,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和技術能力,建立健全用戶注冊、信息審核、應急處置、安全防護等管理制度。《規定》強調,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使用者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建立信用等級管理體系,合理設定群組規模,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護使用者個人信息安全。《規定》要求,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臺公約,規范群組網絡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絡群體空間。互聯網群組成員在參與群組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