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蘊潔
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樂在音樂教學中的傳播策略
趙蘊潔
苗族婚嫁歌曲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組成的一部分,有著悠久的文化和歷史淵源。本文以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為研究對象,從歷史發展角度入手,對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文化內涵進行了分析。然后,探討了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在音樂教學中的傳播策略,弘揚民族民間優秀文化,傳承優秀的音樂文化。
苗族婚嫁歌曲 文化內涵 音樂教學 傳播策略
在現代化社會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保護與傳承一直倍受熱議,是廣大人民群眾極為關心的問題。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作為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組成的一部分,同樣面臨著保護與傳承問題。眾所周知,學校是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主陣地,將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音樂引入到學校音樂課堂上,是傳播與弘揚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音樂的有力途徑。基于此,對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音樂在學校音樂教學中的傳播策略進行分析是必要的,可以達到保護與傳承傳統音樂文化的目的。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地處湖南西南邊陲,世代居住著苗族人民。苗族人民能歌善舞,經常通過歌聲傳達男女之間的情感[1]。婚嫁是苗族民俗活動之一,自然少不了音樂,久而久之誕生了婚嫁歌曲。根據苗族婚儀式和程序,苗族婚嫁歌曲主要有“嫁女歌”、“賀郎歌”等,具備獨特的音樂特色。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作為苗族人民的智慧結晶和歷史遺留的音樂財富,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產生土壤和文化功能方面。
第一,苗族婚嫁歌曲產生的文化土壤。湖南城步是湖南西南地區的一個邊陲小,區域面積雖然不廣,確實一個物產豐富、文化璀璨的地方[2]。湖南城步歷史悠久、山河秀麗、風情獨特,是一個多民族居住地,其中苗族人口居多。受以苗族為主的多民族文化土壤滋潤,苗族婚嫁歌曲逐漸發展起來,形成了鮮明的地區音樂特色,從中可窺探出苗族婚嫁禮儀、程序等風俗文化。如,“信物定情”、“跳月求偶”等,都體現了苗族婚嫁中的自由戀愛習俗。
第二,苗族婚嫁歌曲的文化功能。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主要有教育感化、娛樂、文化傳承等基本功能。
教育感化功能:湖南城步苗族婚嫁儀式中有新娘母親演唱環節,歌曲一般為《娘教女》[3]。該首歌曲內容涵蓋苗族傳統教訓,如女方嫁到男方后要孝順公婆、夫妻雙方互相尊重等。這一環節在湖南城步苗族婚嫁上一直沿用至今,教育感化了一代又一代的苗族子女。生活在這樣文化下的苗族人民,文化意識強硬、民風淳樸,不斷傳承著優秀的傳統品德。
娛樂功能:苗族婚嫁過程中,經常唱“賀郎歌”、“酒歌”等歌曲,其中,“酒歌”包括“攔門歌”、“謝家主歌”等部分,均為祝賀、調侃等語言,演唱起來悅耳動聽、非常熱鬧,娛樂性十分突出
文化傳承功能:隨著苗族與漢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會說苗族語言的人越來越少,特別是青少年。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基本都用苗族語言演唱,唱法是原生態的,通過口傳心授方式傳承。這種歌曲傳播方式,不僅能傳承苗族語言文化,還能傳承苗族歌曲的原生態演唱方法,具有保護與傳承文化的重要作用。
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音樂根植于湖南城步的綠水青山與淳樸民風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有巨大的保護與傳承價值。面對現代音樂文化的沖擊,有必要將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音樂引入到學校音樂課堂上,借助教育力量傳播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樂。
(一)編撰鄉土教材
學校音樂教學中傳播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音樂,首要工作是編撰與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相符的鄉土教材,用于音樂課堂教學。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沒有適合的教材,無法開展苗族婚嫁歌曲音樂傳播[4]。從全國音樂教材編撰情況看,傳統音樂融入音樂教材并不是第一次,一直存在叫好不叫座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沒有充分考慮學生興趣。借鑒以往音樂教材編撰經驗,編制苗族婚嫁歌曲音樂教材時,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苗族婚嫁歌曲,另一方面要了解學生特點、興趣等。
第一,研究苗族婚嫁歌曲的文化內涵、音樂特色、發展背景及歷史等,將能體現苗族婚嫁習俗的歌曲納入教材中,如前文提及的“嫁女歌”、“賀郎歌”、“酒歌”等,把民間民俗等作為音樂教學的切入點,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二,考慮學生的興趣。教材為教學服務,編撰音樂教材時必須考慮它的實踐性,根據學生興趣設計實踐活動,增強師生活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從理論學習到實踐,掌握苗族婚嫁歌曲唱法。
(二)開設苗族婚嫁歌曲音樂選修課
在學校開設苗族婚嫁歌曲音樂選修課,將苗族婚嫁歌曲融入音樂教學始終[5]。選修課分為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可以按照以上兩種課程形式設置苗族婚嫁歌曲音樂選修課。其中,音樂專業的選修課可以設置為《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音樂文化鑒賞》、《苗族婚嫁民俗音樂》等,供音樂專業學生選修。此外,設置公共選修課,供新聞、廣告、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等專業學生選修。公共選修課的內容難度低于專業選修課,以發展歷史、音樂賞析等內容為主,而專業選修課以視唱練耳、原生態演唱方法等內容為主,講述民族婚嫁歌曲的音階、音調、節奏節拍等知識點。如,“賀郎歌”的突出節奏節拍一般為×× × × × × ×× | × × × × × |,“嫁女歌”的突出節奏節拍一般為×× × × × × | × × ×| × × |,知識難度更高。
(三)聘請民間藝人擔任音樂教師
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唱法基本是原生態的,畢業于專業院校的音樂教師很難掌握原生態唱法,即使懂得苗族婚嫁歌曲唱法,專業性也會差很多,難以適應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音樂傳播需求。介于此,可以聘請民間藝術家擔任教師,現場講解、示范苗族婚嫁歌曲的唱法,讓學生體味原滋原味的苗族婚嫁音樂。
實際上,民進藝人擔任音樂教師的事情并不少見,中央音樂學校等專業院校曾經這樣做過,目前很多專業音樂院校依然采用這種方式,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苗族婚嫁歌曲不同于一般的流行歌曲,其發音、節奏、配樂、樂器等都是獨特的,從湖南城步邀請的民間藝人不僅了解苗族婚嫁歌曲的音樂文化背景及發展歷程,對歌曲中蘊藏的文化內涵、演唱方式等也都熟悉,讓他們擔任苗族婚嫁歌曲音樂的教學者,可以使知識點講解更透徹,原生態唱法更精確,便于學生扎實掌握苗族婚嫁歌曲,傳播優秀的苗族音樂。
(四)多學科的開展音樂教學
音樂教學有《視唱練耳》、《聲樂》、《作曲》等課程,將苗族婚嫁歌曲音樂納入這些課程中,多學科的開展苗族婚嫁歌曲音樂教學,達到多渠道傳播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音樂的效果,讓更多的人接觸到這一優秀的民族音樂,體驗苗族婚嫁文化的音樂魅力,積極參與到傳統音樂文化傳播工作。
如,《視唱練耳》課程中加入苗族婚嫁歌曲,《新娘騎馬過高橋》、《一進槽門二進廳》、《燈火熊熊蠟燭清》等,作為學生視唱練耳的基本曲目,鍛煉學生演唱苗族婚嫁歌曲的技能。
再如,《聲樂》課教學選用苗族婚嫁歌曲,讓民進藝人演唱原生態風味的苗族婚嫁歌曲,教會學生演唱苗族婚嫁歌曲的方法,參與學校的文藝演出,傳播苗族婚嫁歌曲的音樂。與此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演唱技巧與舞臺表演能力,豐富學生的實際演出經驗。
綜上所述,在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音樂發展過程中,將其融入學校音樂課堂,可以保護與傳承優秀苗族音樂文化的目的,促進苗族音樂傳播。學校音樂教學傳播苗族婚嫁歌曲音樂,可以通采用編撰鄉土教材、開設苗族婚嫁歌曲音樂選修課、聘請民間藝人擔任音樂教師、多學科的開展音樂教學等策略,切實推進苗族婚嫁歌曲音樂傳播工作。
[1]歐琴,匡泓錦,陸霞.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樂特征及文化內涵研究[J].音樂時空,2015(20):24~25.
[2]張馳,陸霞.孝為先.和為貴——巫水流域的城步苗族婚嫁歌曲及其“美善合一”思想初探[J].中國音樂,2013(02):182~185.
[3]張馳.湖南城步苗族“風俗歌”探析[J].藝術評鑒,2016(07):64~66.
[4]金鵑飛,趙斌.城步苗族婚嫁歌曲藝術特征及其演唱[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117~119.
[5]陸霞.城步苗族婚俗歌曲的藝術特征與價值研究[J].音樂教育與創作,2012(12):55~58.
(作者單位:邵陽學院)
本文系湖南省邵陽市社科聯一般立項課題,文化新常態視閾下城步苗族音樂文化傳播途徑研究,(編號:16YBB30)。
趙蘊潔(1987-),女,邵陽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族聲樂演唱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