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湘
慕課背景下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究
王 湘
幕課作為近年興起的新式教學模式,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新時期的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幕課背景下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展開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求進一步推動大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培養高質量的人才。
幕課 大學語文 翻轉課堂 在線教學
幕課是一種大規模的在線教學課程,教學對象面向全體人員,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幕課較之傳統教學方式,教學靈活性更高,借助先進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迎合信息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根據自主學習需要有針對性選擇內容[1]。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需在幕課平臺注冊賬號,即可觀看教學視頻,完成測試,還可以同其他學習者共同討論和交流。
幕課對于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學語文教學大多采用強制性知識灌輸方法,學生只能被動式聽講,自主能力被嚴重制約,積極主動性發揮不出[2]。幕課則是利用信息化技術,更好的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大學語文作為大學必修課程之一,大多數院校采用合班授課方式,這種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師很難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突出,致使教學成效不高。幕課教學模式則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任何時間和地點自主學習,教學成效較為可觀。
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應該建立密切的聯系,在互動和交流中產生思想的碰撞,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但僅僅依靠幕課教學模式很難滿足,整合幕課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創新傳統教學理念,進一步優化學習流程,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效[3]。利用幕課教學模式構建大學語文翻轉課堂,發揮線上和線下教學優勢,拉近學習者和教學者之間的距離,提升教學質量。
(一)全面翻轉
大學語文課堂教學能夠利用幕課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前掌握學習要點,在課上同教師互動和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困惑,提升學習成效。如在《懷念蕭珊》教學中,學生在幕課教學平臺上觀看視頻,可以了解到作者、創作背景和具體的內容,深入把握作品思想,理清脈絡,構建有意義的學習活動[4]。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擁有更多的時間去積極拓展,答疑解惑,討論交流,發表自身的見解。在學習此篇文章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借此延伸閱讀范圍,引導學生去閱讀其他的文章,諸如《再憶蕭珊》,有助于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養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二)半翻轉式
大學語文教學中,鑒賞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幕課視頻組織鑒賞教學,由于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所以缺少良好的語言環境,更多的是教師將自身的感悟和體驗表現出來,對于學生的個人感悟存在一定影響。如在《蒹葭》教學中,學生在幕課平臺上可以感受到文章主題內涵,了解更多的文學常識,在相配套的練習中提升語文能力。在課上,由于學生已經對文章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只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更深入體會語言修辭手法和寫作意境,在教師提出的問題引導下幫助學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如:從哪一句中感受到了詩人的郁郁不得志?詩中描述的景物描寫作用是什么?寫作特點是什么?有助于激發學生創新力,養成高水平的邏輯思維能力。
相比以往的網絡課程教學,幕課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習者的個體感受,通過優質、精短的教學視頻,將重點內容傳授給學習者的同時,還提升學習者的學習信心;通過設計嵌入式問題,一層一層的引導學習者投入其中,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
(一)多元化的學習元素
幕課是一種理想課堂的具體表現,主要是以視頻的形式來展示更受學習者歡迎的學習元素。視頻內容可以將幕課教學中多個內容生動的還原,并以更加輕松的溝通方式闡述視頻制作中的關鍵所在,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成效。
(二)情感的交流和活動
幕課教師在錄制視頻時應該習慣鏡頭的捕捉,從而為學習者營造更為可觀的聽課氛圍。但是由于網絡環境下教學者和學習者之間是分離的,很容易出現情感交流的缺失,影響到幕課教學成效。幕課應該吸收傳統課堂教學中群體交流優勢,豐富幕課的教學功能,有助于學生更為深刻的感受學習內容,提高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
(三)微課程單元設計
幕課作為一種新式教學模式,一般情況下在微課平臺上發布的視頻以優質、精短為主,主要是將教學知識壓縮、提煉后,時間保持在15分鐘以內,為了能夠在教學視頻播放期間保持學習者的注意力,可以將教學活動分為幾個段落,每個段落保持在15分鐘之內,這樣有助于知識點更加細致展現在學習者面前,使學生保持長久的注意力,進而優化時間管理。與此同時,幕課還可以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及時有效的解決學生存在的困惑,提升教學成效。
[1]王守宏,劉金玲,付文平.“慕課”背景下以內容為依托的大學英語ESP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04):97~120.
[2]劉天勝.“慕課”視閾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11):162~164.
[3]周朝潤.慕課背景下大學綜合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2):59~60.
(作者單位:公安邊防高等專科學校基礎部文化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