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立恒 王宗乾 劉 萍
青少年網絡犯罪的社會控制及其體系
褚立恒 王宗乾 劉 萍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我們來到了網絡信息時代。雖然網絡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也產生了很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給青少年帶來了較多的負面影響。怎樣對健康的網絡環境進行構建,防止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問題出現,這是社會需要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論述了青少年網絡犯罪的社會控制以及社會控制體系。
青少年 網絡范圍 社而控制
在現代社會當中,網絡已經滲透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并帶來了非常大的沖擊。但難以避免的是,網絡有利也有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并帶動了各個行業的發展,但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網絡犯罪問題。這幾年,犯罪現象逐年增多,由于受到網絡的負面影響,青少年也慢慢成為其中犯罪行為的主體。所以為了杜絕青少年犯罪,應構建起社會控制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其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最開始是由美國的一位社會學家提出社會控制的概念,而這一概念指的是由一種社會組織組織有目的的、有意識的、組織實施的社會統治系統,相對于自然秩序,社會控制是一種人工秩序,且這種人工秩序優于自然秩序。它的實施要用到多種手段,包括個人理想和人格、社會價值觀和社會暗示、藝術和輿論、倫理法則和輿論等手段。社會不斷在變遷,而社會控制必然也要與時俱進[1]。
基于現實社會才產生了網絡社會,雖然網絡社會同現實社會的結構相似,但是其特征又同現實社會有所區別。從某種角度來講,現實社會的另一個模型就是網絡社會,在網絡當中能夠找到現實社會中事物的影子,但網絡社會當中也有現實當中沒有的事物。網絡的世界非常虛擬,而這也是其同現實社會的根本區別。通過一些正式的或者是非正式影響力量來制約個人以及群體的行為,使其能夠達到社會規范的要求,這就是現實當中社會控制的定義,而這些影響力量可包括道德和輿論、規章和法律等等。而通過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限制社會中個人或者群體的某些脫離社會規范的越軌行為以及犯罪行為的過程,這就是犯罪社會控制。但并不是越強的社會控制就越好,假如社會控制過強,那么公眾就會暫時性的屈從權威,雖然這時的社會穩定且團結,但問題的根本還沒解決。所以,用長遠的眼光來看,這樣的社會控制對減少以及消除越軌以及犯罪等行為是過大于功、弊大于利。因此,在進行社會控制的時候,應把握好控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減少犯罪行為的發生[2]。
從某種角度來講,網絡社會處于一種脫序且失控的狀態就是滋生網絡犯罪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而這種脫序的狀態具體指的是人們的網絡行為和網絡社會正常的運轉機制相脫離。在網絡社會中,不法分子進行犯罪,不需多大風險和成本,而這也吸引更多人從事犯罪活動。要想確保網絡社會得以協調和合理以及有序的發展,就得借助社會控制的重要力量,來控制網絡犯罪,力求將網絡犯罪從根本上消除,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網絡社會的穩定制度得以維系[3]。
(一)家庭因素
很多的家長受到自身計算機水平的限制,因此不能教育引導以及監督自己孩子的網絡行為,而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出現不好的上網行為。同時,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沒有充分發揮出家庭教育功能,對家庭教育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這樣很難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辨別是非能力,其情緒也會變化無常,假如青少年長期處于這樣的一種狀況下,很容易引發心理疾病。另外,青少年迷失在網絡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家長的管教方式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比方說很多的家長都是直接地阻止孩子接觸網絡,但越是這樣,青少年越會想盡一切辦法走進網絡世界,來逃避管束,甚至會通過網絡犯罪來使自己的需求得以滿足[4]。
(二)學校因素
當前,互聯網在很多學校得到推廣,很多學校也設置了同計算機相關的課程。一方面,互聯網提升了教學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學校沒有進行有效監督,也沒有普及網絡的法制教育,致使網絡帶給青少年一些負面效應,很多的青少年甚至會通過學校的網絡實施一些不好的網絡行為[5]。
(三)社會環境
以往,對孩子實施教育的主要方式都是靠家長的言傳身教以及教師知識的灌輸。由于網絡的出現,也使教育的形式越來越豐富,其所具有的教化功也能對青少產生越來越深的影響。網絡不僅能讓他們能學到本領和知識,還能夠影響到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形成。這是因為當中網絡中有很多的信息量,因此很容易給青少年的價值觀帶來一定沖擊,假如問題嚴重,還會讓其信仰出現危機,從而實施網絡犯罪行為[6]。
(一)引導青少年將健康的網絡心理形成
要針對青少年的身心特征,引導他們對網絡健康使用、文明使用。同時要采用疏導的方式,使他們意識到網絡不良信息對自身的危害性,并能夠趨利避害,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增長知識和拓展視野,從而將自學能力提高。首先需要做的是讓他們正確認識網絡技術,引導其對其選擇和辨別,這樣能夠使他們的判斷和選擇能力得到培養,也能夠讓他們學會辨別是非和善惡。其次,應對青少年的上網心態進行引導,使其對網絡的精神依托得以接觸,督促他們克服依賴和迷戀網絡的傾向,從而使他們意志力得到提高,當他們的意志力得到提高時,也會自覺遵守相關的規范,抵制網絡犯罪行為[7]。
(二)學校教育
對未成年人進行培養的很重要一個基地就是學校,而且學校也是未成年人從家庭進入社會很重要的一環。并且教育制度對學校的教育也明確提出了要求,要求其不僅要做好教導以及灌輸知識的工作,還要讓青少年更好地適應社會。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教學工作做好,還要培養學生的人格,引導學生的品行,同時也應對其實施法制和理想以及道德教育,讓他們將正確的法律意識以及道德觀念形成,并遵從正確的價值去向,懂得作為一個公民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另外,教育應將傳統理念擺脫,以人性化方向為教育的發展方向,而人性化教育的首要前提就是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而當學生的心理健康時,就能夠給予自己更多的肯定,也會采取更為積極的生活態度,從而提高自身的控制能力,久而久之,其人格也會健全且完善。其次教師應將自身的專業能力提高,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強化建設網絡信息的安全技術
從某種角度來講,信息技術的提高才出現了網絡犯罪,而網絡犯罪本身就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要想將網絡犯罪的問題解決,就要靠一些網絡信息的安全技術。所以,作為政府應鼓勵開發信息安全的技術以及軟件,將相關產業的政策制定出來,使信息安全技術產品的市場能夠有秩序的發展。另外,還要開發以及研制網絡監控和防火墻以及信息保密等一些網絡技術,避免不法分子的惡意破壞以及非法入侵。同時要過濾掉一些不良的網絡信息,包括同色情以及犯罪相關的不良信息,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杜絕犯罪,盡可能地阻止青少年接觸一些不良信息。
(四)加大對網絡管理的力度
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在提高,娛樂形式也越來越豐富,而網絡也成為了一種人們緩解生活壓力的娛樂場所。但在網吧,經常會出現很多的犯罪現象,怎樣將網吧管理的問題解決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所以,作為監督部門,應實時管控和監督,并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工作:首先要加大監督網絡以及營業性質的游戲機房的力度,并明令要求網吧管理者應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絡消費,而在這個過程中,部門應充分發揮好督促的作用,一旦發現網吧管理者違規,就得進行懲戒。第二,應鼓勵建設公益性網吧,所謂的公益性網吧就是秉持著健康安全上網的理念,目的是為了給青少年提供休閑以及學習的場所。
(五)讓青少年形成一定的法制觀念
不管是社會和學校還是家庭,都要共同出力,強化網絡的法制教育,讓青少年能夠懂得這樣一個道理:雖然網絡犯罪同現實中的違法犯罪有所區別,但它們有相同的危害和性質,都侵害了公共安全以及公眾權益。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但網絡犯罪也不能掩蓋其真實犯罪行為的事實。犯罪所帶來的危害不會因為其虛擬性而減輕或者是消失,而且現實當中的法律能夠很有效地規范網絡世界的行為,所以網絡犯罪最終都逃不了法律的制裁。另外,還有幾點需要做的,首先要針對青少年自身的特點,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要讓他們形成一定的網絡意識,并自覺抵制不良的網絡信息。其次,家庭和學校以及社會,應充分發揮出作用,對其實施法制教育,督促其文明健康上網。在教育的過程中,應利用正反兩面網絡行為的例子,對網絡犯罪的危害進行剖析,讓其認識到網絡犯罪要受到的法律制裁,這樣能夠起到警示作用。而家長,應多同孩子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在問題發生時,及時阻止,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后果[8]。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而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受到一些不好的因素影響,很容易走上錯誤的犯罪道路。所以,不管是社會、學校還是家庭都應加大對他們的監管力度,為他們構建良好的網絡環境做出實質性的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他們更為健康的成長。
[1]郭開元.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和對策[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3(01):86~89.
[2]王小光,崔志鋒.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心理矯正[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3(03):124~126.
[3]李淑娟.青少年網絡犯罪及其治理路徑探究[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4,27(01):92~96.
[4]袁宏偉.青少年網絡犯罪的特點、成因及其預防[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2,33(01):155~158.
[5]王夢溪.青少年網絡成癮與網絡犯罪問題探析[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2(02):88~89,114. [6]姜玉,尹辰.我國青少年網絡犯罪成因及預防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2,28(02):75-76,90.
[7]姚建龍,王江淮.青少年網絡犯罪控制的若干思考[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5(06):70~75.
[8]鄭建林.青少年網絡犯罪心理研究與防范[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3(01):138~142.
(作者單位: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本文系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的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512213043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