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晶
對于武漢東湖風景區可持續發展的探討
何 晶
旅游可持續發展是當今旅游業發展的主體思想。東湖風景名勝區作為中國最大的城中湖,同時具有重要的人文歷史價值和旅游觀光價值。積極探討其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本文就東湖風景名勝區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找出其可持續發展的阻礙因素,并據此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東湖風景名勝區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主題,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業也隨之蓬勃發展起來,在發展過程之中人們則往往將旅游地的經濟價值和國民經濟的貢獻置于首要考慮位置,而忽視了旅游對風景區產生的負面影響,這就使的專家學者們將目光投向旅游可持續發展之中來。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實質就是要求旅游與自然、文化和人類生存環境成為一個整體,其并不是單純的要求經濟發展,而是尋求生態、社會和經濟三維復合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東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是武漢的城市名片之一,然而其開發卻不盡如人意,同時面臨著可持續發展的危機。因此,有必要對東湖風景區可持續發展進行研究,使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東湖風景名勝區坐落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的東部,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景區,“東起王青公路,南至來望山和瑜伽山一線,西臨東湖路,北抵北洋橋一帶,面積為74.24平方公里,并按此范圍標界立碑。東湖風景名勝區的外圍保護地帶,面積為14.95平方公里?!闭麄€東湖風景名勝區以東湖為魂,其景區只要均是沿東湖分布。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東湖,群山環抱,植被繁茂,景區內有各種樹木394種,300多萬株。靈動的山水和豐富的植被造就了東湖秀麗的自然風光。就自然風景來看,東湖就具有相當高的旅游價值。同時,東湖在除了具有高水準的自然風光之外,也有著許多人文景觀。其人文景觀主要涉及文物古跡、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園林建筑等。從中可見,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多樣的人文資源是東湖風景名勝區開展旅游的基礎及精髓之所在。
東湖風景名勝區現共有聽濤、磨山、落雁、吹笛(馬鞍山森林公園)、東湖綠道五個景區對外開放,景點155個,山峰34座,湖岸線111.5公里,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到東湖風景名勝區參觀游覽。隨著東湖風景名勝區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政府政策上的不斷傾斜,東湖風景名勝區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之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的阻礙了東湖風景名勝區的可持續發展。
(一)東湖水質有待改善
東湖風景名勝區是以東湖為核心,以水體湖泊觀光為載體。水是靈動的,水的柔美加上山的剛毅才能將整個風景區的特色展現在世人面前,但是東湖的水質卻總是不容樂觀。東湖水質惡化主要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具體為城市生活和工業污水的直接排放,湖面過量養殖造成富營養化,多年沉積在湖底的淤泥對湖面造成二次污染等。面對著不良的水質,如何能吸引游客,又更如何談及其可持續發展。
(二)景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東湖風景名勝區在基礎設施上還不夠完善。如聽濤區只有東湖正門和梨園大門兩個出口可供出入,磨山區同樣也僅僅只有兩個出口,出口設置上過少則會影響到游客的分流問題,使游客聚集在園門附近,穿梭于不多的景點之間,很難在短時間內疏散到稍遠一些的景區;聽濤區與磨山區之間,交通極為不便,往返于兩地之間的渡船與輪渡數量少,載客能力有限,這樣就大大限制了景區的可進入性;偌大的東湖景區垃圾桶的數量極其匱乏,且大多數殘舊破損,再加上管理不善,使得環境污染問題日漸加劇??梢姟>皡^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帶來的不光是經濟效益上的非持續發展,同樣也破壞了環境,使得生態環境上的可持續發展難度不斷增大。
(三)產品結構單一
目前東湖的旅游產品開發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觀光層面,旅游景點仍然以門票收入為主,對于吃、住、購、娛的配套設施嚴重不足,這樣產生的結果是東湖休閑度假游的比重很低,體驗參與性則更多的是圍繞東湖綠道進行騎行,對游客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使游客滿意度降低,從而也就大大降低了游客的二次消費,使東湖的綜合效益無法得到體現。
(四)東湖旅游資源過于凌亂
一個旅游景區若是想單純的依靠自然景觀或者單純的依靠人文景觀去吸引游客,往往是不能獲得成功的。東湖風景名勝區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湖光山色,茂林修竹,但是論及到知名度卻遠不及杭州西湖。究其原因不在于山水等自然資源上的差異,而在于其所蘊含的千年中國文化,西湖是整個中國文化的縮影,有著豐厚的歷史積淀。東湖風景名勝區有著悠久的荊楚文化,有著辛亥革命文化,有著高??萍嘉幕?,但是這些文化卻是散件于東湖風景名勝區周邊,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利用,沒有發揮好旅游資源的集聚效應。只有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實現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一)加大環保力度,增強環保意識
東湖水質的污染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區成片未經處理的污水、廢水入湖,致使湖泊水域納污量大大超過其自然凈化能力,因而治理東湖水的關鍵就是如何杜絕,減少污水的排放量。但是由于截污體系的不完善,導致截污效果并不十分明顯。不過可喜的是,武漢市政府已對此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根據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及具體實施安排,在2020年前武漢市將建城市污水處理廠13座,使武漢市污水處理率由現在的6.4%提高到21%。同時在減少污水排放量的同時也應當看到過量飼養所帶來的危害,應當對周邊養殖加以治理,減少養殖餌料的投放,當湖庫區人工養殖的餌料系數為3.0-4.0時,將會對湖庫區的水質產生一定影響,若以水草等代用品為主,將餌料系數降到1.0左右,則可基本上消除人工養殖對水質的污染。針對湖底淤泥長期堆積,未獲得較好處理的問題,應當實施底泥疏浚工程,減少湖區底泥中的氮、磷的釋放和懸移質對水質的影響。
(二)抓好景區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
東湖風景名勝區近年來在武漢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圍繞完善旅游服務動能,積極完善了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對景區進行重新規劃,修建了世界級的東湖綠道;實施完成了落雁景區旅游國債工程,對落雁景區內游覽道路、駁岸、景橋、大門、碼頭進行建設;改造完善集住宿、休閑、娛樂、餐飲為一體的農家樂一條街;維修改造和新建景區旅游廁所,配置方便游人到達各景點的電瓶游覽車,修建停車場。以上這些種種改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對緩解廣大游客旅游休閑的需要,但若想適應滿足游客的需要則是遠遠不夠的,每到天氣晴好的周末,東湖更是成為“大堵點”,可見基礎配套的缺乏,同時在從餐飲方面來看,目前東湖風景名勝區內的餐飲服務對象主要是較高消費階層,對于大眾餐飲來說,數量甚少。東湖風景名勝區的主要客源應當是普通大眾,而不應當將其打造成高消費景區,在開發過程之中應當有著正確的定為,只有明確好消費主體,才能使景區獲得長久的生命力與活力,從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
(三)加強體驗性旅游內容
目前東湖風景名勝區游覽項目僅局限在以傳統觀光游覽為主,層次較低,無法對游客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因而在景區開發過程之中應當加大對體驗性旅游項目的投入。體驗性旅游項目能夠大大拉近與游客之間的距離,增加游覽過程之中的趣味性、愉悅性,使游客全身心的投入于游覽活動之中,大大豐富了風景區的內涵,從而提高游客的重游率,使回頭客增多,保證客源。針對東湖風景名勝區的特點,在進行體驗性旅游的項目設計時應當以山水為項目開展載體,如開發拓展訓練,水上樂園等。
(四)加大資源整合力度
東湖風景名勝區曾是武漢旅游的一張名片,但近些年來發展明顯減緩,品牌地位日漸低微,究其原因是由于在開發過程之中特色不明,主題太多和缺乏集成開發造成的。因而在對東湖風景名勝區進行開發時,應當堅持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對東湖風景區及周邊旅游資源進行整合,通過資源整合凸顯東湖特色,打造東湖強勢品牌,品牌是一種標志,是一種影響力,打造東湖品牌不僅是旅游開發的時尚選擇,更是培育景區核心競爭力和保持持久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根據東湖風景名勝區資源分布狀況,緊緊依托東湖較為完整的湖泊生態系統環境,合理開發東湖得天獨厚的水體及山水組合資源、豐富的植物資源和獨具魅力的地方文化資源,形成以山水觀光游樂、休閑度假產品為主體,以植物觀賞游樂和楚風韻體驗為支撐,以其它自然和人文景觀為補充的旅游產品體系。
(五)進行管理機制調整,完善管理機制
目前東湖風景名勝區管理機制中缺乏靈活,缺少活力的現狀,因而應當在協調各方利益以及不對東湖旅游資源造成破壞的前提之下,將所有的風景區同歸在東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名下進行統一的管理,并在全省乃至全國招聘優秀管理人才擔任管理層,以改革求發展,并根據目前管理機制過于混亂的現狀,進行管理機制改革,樹立文化經營管理理念。
可持續發展關系著子孫后代的利益,在發展過程之中應當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置于資源開發的首位,在尋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獲得利益的最大化。東湖風景名勝區是武漢城市的標志,是城市之肺。東湖風景名勝區只有堅持抓好旅游環境保護,旅游產品開發,文化內涵發掘等諸多方面的工作,才能使旅游資源不斷產生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終達到整個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1]陳威,李娟文.武漢東湖風景名勝區可持續發展障礙與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5(6).
[2]武漢市東湖水污染分析及治理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3]朱欣華.武漢東湖風景區的景觀特色與體育生態規劃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09).
(作者單位:武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