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律愷
社會工作介入老年人社區參與行為分析
孫律愷
在近幾年來,我國的老齡化現象日益加重,國家和社會也越來越關注老年人養老問題。但是針對當前我國的年齡結構現狀來看,中年人的社會壓力過大,導致很多養老問題頻發,不禁引發人們的深思。針對這種情況,如果想有效的減輕社會中的養老負擔,同時為社會工作增加智力資源,可以在老年人社區參與行為中加大對社會工作的介入,為構建健康、和諧的老齡化社會創設良好的社會條件。本文主要是對社會工作介入老年人社區參與行為中的必要性,以及在老年人社區參與行為中介入社會工作的有效途徑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和介紹,這對促進社會工作在老年人社區參與行為中的介入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社會的發展和和諧社會的構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老年人 社區參與 社會工作 行為分析 必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顯著提升,老年人也不僅僅只是追求物質生活的滿足,同時也逐漸加強對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但是根據當前老年人生活實際情況的分析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老年人這一方面的需求都很難得到滿足。這就需要在老年人社區參與行為中加大社會工作介入力度,提高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更好的滿足精神文化需求。
老年人社區參與行為指的是在健康狀況允許的基礎上,老年人為了滿足自身情感和生活需求與社會進行互動、接觸的一種行為,通過參與各種社區活動,老年人能夠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對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理論依據
在活動理論主張中提出,老年人可以在社區參與的過程中對自我進行重新認識,進而不斷縮小自身與社會之間存在的差距,并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與尊重。而在社會交換理論中表示,老年人參與到社區當中來的目的和動機主要是通過對自身價值資本的提升,進而實現社會優勢地位的維持,同時在參與的過程中,老年人也能夠獲得快樂,減少壓力,是與社會共同進步的主要途徑之一[1]。
(二)現實依據
無論是對于家庭養老模式,還是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社會養老模式來說,都會受到文化觀念、服務水平、城區限制、居住方式、家庭結構、人口條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最終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導致養老模式逐漸進入發展困境。在這種情況下,社會應該鼓勵老年人主動的參與到社會活動當中去,這樣一方面能夠提高自養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有效地補充養老事業[2]。將社會工作介入到老年人社區參與行為當中,具有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針對于家庭養老模式來說,能夠很好的減輕子女的贍養負擔,有利于家庭和諧、穩定;二是對于社會養老機構來說,能夠有效的緩解床位緊張問題,節省國家和社會在這一規模的資源投入;三是對于老年人自身來說,其人生價值得到了更好地實現,通過精神慰藉,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老齡化社會。
(一)老年人個案工作
在介入老年人個案工作的時候,需要加強對介入方式、角色定位、處理方式等各方面因素的綜合考慮。對于部分老年人來說,由于心理因素、個人性格等因素,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社會適應障礙,導致其難以很好的接受年老狀態,進而產生失落感、挫折感。就這類老年群體來說,則需要結合行為治療模式和精神分析治療模式,通過經歷回顧來找出問題根源,并了解其家庭情況,對家庭的影響進行評估,進而采取適當的方法來調整家庭關系和家庭資源,通過整合家庭資源來維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轉變其行為習慣,改善生活狀態。從本質上來說,老年人是愿意參與到社區互動當中的,但是由于年齡的增長而不具備社會要求的能力[3]。因此通過個案工作,能夠大大改善老年人的負面心理和情緒,幫助其主動的參與到社區當中來,擺脫困境。
(二)老年小組工作
在小組工作中,首先社會工作者需要根據老年人群體的實際情況,選出存在問題、背景相同或相似的若干名老年人共同構成活動與服務小組;然后通過制定活動方案,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針對性的互動;最后通過相互之間通過實施活動、討論問題、分享經驗來有效的改善其行為和態度,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老年人也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或者是根據不同的形態和問題來進行小組劃分,設立發展類型小組、興趣小組等多種類型,這對提高老年人社區行為參與的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在小組活動中,如果有些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比較差的話,就能夠在他人幫助的作用下很好的改善困境。社區內老年人通過相互之間的關懷、互助,能夠營造出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對實現自我價值和參與社會活動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4]。在實施的過程中,在治療小組中可以聯合使用行為修正模式和治療模式,根據問題存在原因制定出針對性的組織計劃,有效的改善老年人的互動情況,更好的整合群體性力量。如果是服務參與性小組和興趣小組的話,則可以聯合使用成長模式和交互模式。在籌建參與小組的過程中,需要促進其形成互動方式和小組規則,逐步的擴大和深入小組活動,提高其持續性,促進小組中成員的活動成就感和社會參與感,有效的緩解和協調各組員之間的興趣點[5]。
(三)老年社區工作
在上個世紀末,西方國家根據社區工作實施模式的不同,總結出了三種比較常用的模式,即社會行動模式、社會計劃模式以及社區發展模式。但無論是哪一種社區活動模式,在實施的時候都需要綜合運營社會網絡理論和增能理論。其中在使用增能理論的時候,則需要加強對社區中老年人參與情況的了解和關注。通過社區支持和社區鼓勵,來增加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的機會,有效的改善老年人生活;通過協調和整合社區資源,老年人生活的積極性就能夠得到有效提高,在獲取資源的同時,其社區支持力也顯著增強;通過提供老年人再教育、再培訓以及康復訓練等活動,并通過進一步的改善社區條件,就能夠大大增強老年人處理問題的能力和自我發展潛力[6]。另外對于社會工作者來說,需要進一步的強化老年人的家庭支持系統,通過社區老年人的社會關系進行合理的協調,并改善其社交網絡。社會工作者通過全面的了解社區情況,對老年人社會網絡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及時的將社區網絡系統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修補好,實現社區網絡的正常化和有效性,及時、有效的解決社區中老年人的問題。
綜上所述,在老年人社區參與行為中介入社會工作,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是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面。首先需要加強老年人個案工作,最大限度的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其次是通過老年小組工作,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形成群體性力量;最后是通過老年社區工作,來有效的改善和構建老年人的社交網絡。
[1]徐艷,唐旭,朱露露,吳英珉,沈璐,楊祎.社會工作在滿足老年人發展性需求方面的介入——基于對平江區L社區的調查[J].社會工作,2012(10):78~81.
[2]曹姍姍,郭丹云.城市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以唐山市福樂園社區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5(09):101~102.
[3]張軻.農村老年人生活問題探析及社區社會工作方法的介入——以河南省樓張村為例[J].世紀橋,2015(05):85~86.
[4]許艷麗.社會工作介入居家養老服務:問題與發展路徑[J].中國民政,2015(15):30~31.
[5]成偉,劉海鷹,張宇奇.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方案探索[J].理論與現代化,2013(01):56~61.
[6]趙睿.淺談城市社區管理模式優化——基于老年人社區參與現狀的分析[J].才智,2017(06):250.
(作者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