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玉
地被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及研究現狀探析
李鑫玉
本文簡單分析了園林植被植物的種類以及引種和育種方式,同時闡述了地被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與研究現狀,最后總結了地被植物在園林綠化和多樣性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加強我國園林地被植物的深入研究,促進園林的和諧健康發展。
地被植物 園林設計 應用與研究 現狀
(一)地被植物的分類
園林中種植的地被植物一般可以分為:草本類、蕨類、藤蔓類和亞灌木等。草本類植物包括冬青、鳶尾花等,這類植物一般栽培簡單,繁殖迅速,便于管理,不同草本植物的還能增添園林色彩的豐富性。蕨類植物具有很強的耐蔭和耐濕性,適宜在溫暖潮濕的園林中種植,常見的蕨類植物有鳳尾蕨、翠云草等等。藤蔓類植物同樣具有生長迅速、耐蔭性強的特點,而且具有很強的攀援性,一般依附于其他的植物支桿或墻壁生長,通常在垂直綠化中使用,常見的藤蔓類植物有爬山虎、常春藤和金銀花等。常見的亞灌木類的植物有八仙花、紅端木和水梔子等,這類植物一般比較低矮,適宜通過修剪來形成多變的造型設計。
(二)地被植物的引種與育種
在對植被進行引種時,常用的有兩種形式,其一是對當地野生植被的栽培,另外一種是從外地引進。對當地的野生植被進行馴化是一種比較經濟實惠也比較有效的方式,這類植被一般對當地的氣候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夠通過一定的方式擴大培養。外地引進一般較為復雜,需要使外地植物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但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園林的多樣性。特別是像蘇州園林等較大型的園林設計中,通過植物的引種可以增添城市的風采,還能豐富植被的種類。
我國當前園林的育種工作,一般還在沿用傳統的育種方式。當然,隨著植物學研究的深入,雜家育種也在植被的育種中得到了推廣。例如,當前的一些石竹、杜鵑和地被菊等部分品種就是通過雜交的方式培育出來的。
(一)地被植物的多樣性與單一性
由于前期的考察不合理以及對園林的景觀設計沒有進行多樣化考慮,就出現某種植被大面積種植的現狀。這種種植模式違反了生態多樣性的要求,也沒有給觀賞者帶來良好的觀感。這種種植方式雖然可以增加園林的深邃和寧靜之感,但是在生態環境上就容易遭到病蟲災害。因此,選擇多種植被合理搭配種植,增加植物群落,可以有利于提高園林的多樣性和安全性,在園林的設計中,要將觀賞效果和生態發展有機結合,這樣才能維護園林的穩定和諧。
(二)地被植物的差異性
不同科目的植物對環境、氣候和地質的要求都不同,自然環境的變化對同種植物的生長也會有不同的影響,因此形成了不同環境和不同地域的景觀特色。當前,一些園林景觀的設計中,為了實現創新,在新品種植被的引進上顯得比較盲目冒進,在不同程度上危害了當地的植被生長,這樣不僅縮小了植被的生長空間,還使得可觀賞性下降。因此,在園林設計中,首先要將具有當地特色的植被納入考慮范圍,再來引進合適的新品種。在新品種引進之前,要對其適宜生長的環境進行分析,可以現在大棚內培養一段時間,等生長穩定之后在進行移栽,這樣可以提高外來品種的成活率。當然,植被種植還要具有經濟性,不能盲目選用一些觀賞效果好但難以種植的植被,這樣會提高投資成本。
(三)地被植物的季節性
不同植被對季節的依賴程度不同,例如常春藤、萬年青、雪松類常綠植物,隨著季節的更替一般不會出現什么變化,在一年中始終保持常綠的狀態,這類植物便于種植,一般在城市的綠化中大面積栽種。如果僅僅種植這一類植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持生態穩定的重要作用,但會使得整個景觀比較單一化,因此,還要再適當增添一些其他種類的花卉植被來進行園林景觀的適當點綴。例如韭蘭麥冬類、沿階草類植物就具有很好的混合種植的效果,可以減少整個園林的沉悶感,有更加活潑的設計效果。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要對植被的季節特性進行一定的研究和分析,合理種植一些具有觀賞性的花木,提高景觀的豐富性,在各個季節有不同的觀賞感受。
(四)地被植物的管理現狀
園林景觀中,地被植物的管理需要提高重視,不同植被對環境的適應情況不同,因此想要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和園林的多樣性,就要對管理強重視。一般綠地的管理上,要提高對喬木的遮陰措施,因為在喬木還沒生長到一定階段,下層耐蔭植物就會缺少遮擋而對生長造成影響,因此在這階段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抵擋太陽光對下層植物的直接照射。同時,對于喜光植被的種植,不能種在大型樹木的下方,缺少光照也不利于這類植被的生長,因此,要對五彩絡石、蒲公英等喜光植物的生長條件進行分析,促進植被的穩定生長。另外,對于灌木藤蔓類植物,還要定期進行修剪,這樣不僅能夠保證這類植被的生長健康,還能提高觀賞價值。地被植物由于種類多樣,管理起來也是十分復雜的,但是,管理人員要提高責任心,這樣才能保證植被的正常健康生長。
地被植物在我國園林綠化中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后的園林景觀設計中,要不斷進行創新與發展,注意不同品種植被的搭配與協調,促進園林的多樣性發展,維護生態平衡,為人類的生活環境增添新的色彩。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