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艷
淺談如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吳雪艷
閱讀是我們探知世界,拓展眼界的窗戶,對每個人的成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幼兒閱讀,更是學前教育中的重要課程,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語言領域指出:“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可見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閱讀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本文就以此為切入點,分別從聽覺,視覺,表演力等三個角度以及閱讀環境,家長資源等方面如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加以闡述。
閱讀興趣 聽覺 視覺 表演力 閱讀環境
(一)“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用聽覺欣賞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知欲
喜歡動聽的聲音是兒童的天性。低齡兒童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點,幼兒還難以用言語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和體驗,而聲音中強烈的情緒對比,鮮明的感情描寫正好抒發了幼兒的內心感受,所以讓豐富的知識通過動聽的聲音傳入孩子的耳朵里,進入他們的心里,引起情感共鳴,從而喜歡上聽覺閱讀。
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可利用晨談、自由活動、區域活動、離園等時間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欣賞活動,讓幼兒傾聽教師朗誦文學作品( 詩歌、散文、故事) 或邊欣賞故事錄音邊閱讀圖書,讓幼兒在反復傾聽中不斷體驗和品味作品,在感受音樂美、語言美、畫面美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從而把傾聽當作一種藝術享受、一種美的經歷。在幼兒的日常活動中家長也有很多機會、場合和時間可以去激發幼兒的聽力技能,如在帶孩子們散步的時候,可以讓他們聽風吹樹葉發出的聲音,各種鳥的叫聲和各種特殊的聲音;在幼兒睡覺之前聲情并茂的講動聽的睡前故事,讓孩子喜歡上用耳朵去傾聽這個世界。
(二)“眼睛是靈魂的窗戶”,通過閱讀富有趣味的圖書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閱讀圖畫書中不僅僅有文字還有許多卡通形象,它們生動可愛,色彩鮮艷,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看著圖畫會產生移情現象,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或喜或悲,產生自己的情緒,從而在閱讀中理解真善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幻燈片、圖書等教具引導幼兒閱讀,讓他們在學習的同時直觀的認識人物形象,例如:美麗的公主,憨厚的小和尚,可愛的小老鼠,還可以穿插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情節以及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等。通過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激發幼兒的好奇,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渴望閱讀并了解更多知識,也可以在班級區角為幼兒提供各種有關的繪本圖書,讓他們在休閑時間習慣圖書的存在并產生閱讀的興趣,使幼兒情不自禁地愛上它,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閱讀訓練,幼兒更能有效地接觸書面語言,從而在兒童時期汲取充足的精神營養。
觀察畫面,對背景和人物間的關系進行聯想,理解圖畫、文字、口語等,雖呈現形式不同,但是相互關聯的關系。
(三)“心動不如行動”通過表演性閱讀讓幼兒身臨其境體驗閱讀的樂趣
在教學中老師可通過角色游戲、表演游戲、木偶劇形式重復已熟悉的故事情節、人物對話和旁白。發揮想象力,例如在“探索星空”閱讀活動時,讓孩子們想象自己就是主人公,乘著月亮船來到美麗的夜空,有的手指向上 ,好像已經看見了閃閃的星星、皎潔的月亮。有的小手翹起來比作小船 ,入情入境 ,讀得生動有趣;鍛煉表演力,例如:在小鴨子的故事里先讓孩子分角色讀 ,誰能讀出不愛勞動的小鴨就讓誰當小鴨 ,誰能讀好嬌氣的小貓就讓誰來當小貓 , 孩子們都想爭取這個角色 ,誰也不甘落后 , 讀的認真投入 ,有滋有味 ,表演時又真切地檢驗了小鴨、小貓、小豬的行為 , 滿足了他們好表現的心理 ,讀中包含著創造的樂趣 ,自我展示的愉悅;還可以讓孩子們自編故事或將觀察到的事物變化通過圖畫,制作出小圖書,鍛煉想象力的同時愛上閱讀。
喬姆斯基認為:環境可以產生激發效應和塑造效應。在教學中營造一個相適應的環境對幼兒興趣的產生也至關重要。教學中可以把活動室光線充足的地方,用小書柜隔開,鋪上可愛的卡通地墊,再配以舒適的靠墊作為閱讀區,讓幼兒隨時享受閱讀。當幼兒沉浸于閱讀時,不要隨意打擾,讓他們擁有一個安靜的閱讀環境。
“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這就需要家長也參與進來,一起重視并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一)家長參與的具體措施
(1)利用家園聯系欄,向家長介紹幼兒每個階段閱讀的目標、計劃。(2)設立“親子樂園”,將幼兒創意閱讀制作的作品、照片展示出來。(3)鼓勵幼兒在家自編小故事、兒歌和父母一起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與同伴共同分享。
“最是書香能致遠,閱讀之樂樂無窮”。我相信,有了老師和家長的盡心陪伴,幼兒閱讀一定能為孩子一生的成長插上騰飛的翅膀,能為孩子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能提高幼兒學習書面語言的興趣,幫助幼兒獲得熱愛書籍,養成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
[1]亢曉梅.師生課堂互動類型理論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 2001(04) .
[2]彭新富.創新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