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軍
小學學校工會管理實踐分析
李向軍
我國的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教育行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小學是教育的重鎮,提高小學學校工會管理的水平,可以促進學校發展,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小學學校工會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把握科學的工會管理舉措。本文將具體探討小學學校工會管理實踐,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小學學校 工會管理 實踐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小學學校的辦學水平越來越高。在小學學校中,工會具有突出性地位,一方面,工會可以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工會可以抵御外界組織權力的傷害。教師是小學學校的主要工作者,為了促進小學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工會管理,提升工會管理實踐水平勢在必行。
(一)工會的維護管理效率低
首先,在當前我國小學學校的工會管理中,存在工會的維護管理效率低的問題。小學學校工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從性質上來看,工會屬于群眾性組織,可以保持學校與教師關系的平衡。從職能上來看,工會的最主要職能就是維護教師權益[1]。我國大部分的小學學校成立了教育工會,協調了教師與學校的勞動關系,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小學學校的工會存在失責問題。這些學校工會忽視了教師權益的實現,工會委員缺乏維權意識,影響了工會管理的實效性。
(二)工會的行政色彩很濃厚
其次,在當前我國小學學校的工會管理中,存在工會的行政色彩很濃厚的問題。上文已述,工會是維護教師權益的群眾性組織,和學校相對獨立。在工會中有很多教師代表,這些教師代表承擔著為廣大教師發聲的責任,服務于學校的全體教師。當然,工會教師代表也不能脫離學校的管轄范圍而單獨存在。對我國的小學學校工會進行調研,可以發現在工會管理實踐中,教師代表并不具備發言權。學校工會的行政色彩非常濃厚,從某個角度來看,學校工會已經完成淪為學校的職能部門。
(三)工會的整體地位非常低
再次,在當前我國小學學校的工會管理中,存在工會的整體地位非常低的問題。我國對學校工會作了出規定。在行政層面上來看,學校工會由教育局直接領導。從業務層面上來看,學校工會由校長進行管理。教育局的行政干涉非常少,因此校長成為學校工會的直接領導者。很多小學學校的校長對工會的重視程度不高,沒有健全工會制度,也沒有設置工會主席的角色,導致教師和學校之間的矛盾屢次發生[2]。
(一)管理主體過多
首先,當前我國小學學校工會管理出現問題,是由管理主體過多造成的。在國家的規定下,學校工會陸續建立起來。對小學學校的工會來說,一方面要受到教育局的管理,另一方面要受到學校的管理。管理主體的多元化具有一定優勢:一方面,不同的管理主體可以為小學學校工會提供更多的管理資源。另一方面,不同的管理主體可以加速小學學校工會的建成。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主體的多元化也存在非常明顯的弊端:第一,從上至下的小學工會建設會突出工會的行政性。第二,政府對小學學校工會的干預性較強。第三,教育工會會在多元領導下喪失維權意識。
(二)可操作性較強
其次,當前我國小學學校工會管理出現問題,是由可操作性較強造成的。小學學校工會的最主要職能是維護廣大教師的合法權益,但是從根本上來看,小學學校工會處在學校的管轄范圍之內。學校工會接受學校的管理,因此在維權的過程中會出現可操作性強的問題。在我國大多數的學校工會管理中,如果教師和學校發生了直接沖突,工會并不會及時解決問題,而是會采取回避的態度,這就影響了小學學校工會維護職權的發揮。
(三)自身建設不足
再次,當前我國小學學校工會管理出現問題,是由自身建設不足造成的。小學學校工會管理的水平和自身建設密切相關,只有加大建設力度,才能提升工會管理的效率,保障教師利益。由于許多小學學校對工會的重視程度很低,沒有形成規范化的工會制度,也沒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專業化的工會人才,導致小學學校工會建設嚴重落后。在很多小學學校,工會只是形式化的產物,是教師組織的集體成果,沒有真正的實權。還有一些學校,雖然領導組建了學校工會,但是缺乏整體凝聚力和向心力,無法在矛盾發生時,發揮工會的維權價值。
(四)經濟依附學校
此外,當前我國小學學校工會管理出現問題,是由經濟依附學校造成的。小學學校工會接受學校的管理,因此在經濟上對學校的依附性很大。小學學校為工會提供經費,這些經費都屬于學校的財政經費,在校長的同意下,這筆經費可以服務于工會建設。由于在經濟上具有很強的依附性,工會在形成決策決議時,也要尊重校長的意見。除了經濟依附外,工會在管理體制上也表現出趨同性。工會主席是工會的主要領導,是廣大教師的代表,但是工會主席要接受校長的直接領導,無法真正發揮職能。
(五)維權環境缺乏
最后,當前我國小學學校工會管理出現問題,是由維權環境缺乏造成的。與國外相比,我國的工會建設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維權環境明顯缺乏。具體來說,表現為以下的兩個方面:第一,很多小學學校對校園工會的重視程度較低,學校內部教師缺乏維權意識。第二,許多小學學校工會沒有應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權益,缺乏必要的法律手段。在上述兩方面的制約之下,小學學校工會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一)削弱行政色彩
首先,想要提升小學學校工會管理水平,應該削弱行政色彩。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之下,學校工會的行政色彩非常濃厚,影響了工會職權的發揮。為了提高工會管理水平,必須對教育工會進行重新定位。具體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應該把學校領導轉移到思想政治領導的方向上來,保障工會的獨立性。第二,應該弱化政府的形成權力,把工會從政府性組織轉變到教師群體性組織上來。第三,應該選拔工會主席,和廣大教師保持密切的溝通交流,增強教師的維權意識。第四,應該建設校園文化,舉辦工會活動,激發廣發教師的參與熱情,推進工會的自我建設。
(二)加強思想建設
其次,想要提升小學學校工會管理水平,應該加強思想建設。工會干部雖然受到學校的領導,但是需要為廣大教師服務。為了增強工會干部的自身責任感,學校應該加強工會思想建設。具體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應該對工會干部進行定期培訓和繼續教育,轉變工會干部的思想。第二,應該為工會干部制定行為規范,形成強有力的工作準則。第三,應該在日常開展思想學習班、舉辦思想政治講座等等,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干部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三)優化工會組織
再次,想要提升小學學校工會管理水平,應該優化工會組織。工會組織時校園民主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小學學校應該對工會組織進行優化。具體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應該建立教師代表大會制度,定期召開教師代表大會,記錄教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第二,應該推進工會制度改革,形成換屆制度,推動干部班子的更新換代。第三,應該邀請社會上的工會專家,對工會干部進行業務培訓。
(四)健全工會制度
此外,想要提升小學學校工會管理水平,應該健全工會制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必須形成規范化的工會制度。具體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應該建立健全民主監督制度,對工會的各項工作進行動態監督。第二,應該建立健全校務公開制度,保證工會工作的透明化。第三,應該建立健全校園民主集中制度,在制定重大決策前吸收民眾意見。
(五)培養工會干部
最后,想要提升小學學校工會管理水平,應該培養工會干部。工會干部是開展工會工作的主體,因此學校應該加大工會人才建設。具體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應該嚴格規范工會干部的選拔流程,對其業務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進行考核。第二,應該對已有的工會干部進行定期教育,培養其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小學學校發展,必須提升工會管理水平。
[1]李麗娜,徐作英.高中生物學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120.
[2]張文杰,秦登峰.基于產教融合的定向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5(05):66~69.
(作者單位:大連市普蘭店區安波鎮中心小學)
李向軍(1974-),男,遼寧大連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