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萍
論合同的效力
高立萍
合同的效力,又稱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賦予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拘束當事人各方甚至是第三人的強制力。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訂立的合同的種類越來越多,合同的性質和內容可具有很大的差距。為了更好地維護交易主體之間的合利益,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穩健的發展,法律有必要對合同的法律效力進行規范,首先對合同的效力定義要有清晰地認識,明確合同生效和合同有效的差異;其次要明確合同有效地構成要件;最后要能區分出《合同法》中關于合同效力的不同類型。市場經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只有買賣雙方利益得到均衡保護,社會經濟秩序才能穩定。
合同 生效要件 效力類型
合同的效力從根本上說,是合同法等法律賦予合同的,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在債務人違約時,法律得依守約方的請求強制違約方實際履行或承擔其他不利后果。作為評價當事人各方合意的表現,合同的效力主要包括對當事人的效力和對第三人的效力。對于雙方當事人來說,當法律對于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合意做出肯定評價時,合同就產生了雙方當事人所預期的法律效果,當事人就要接受合同內容條款的約束,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一旦法律對雙方當事人的交易合同給予否定評價,發生合同的效力待定或者可變更、可撤銷的情況時,雙方的權利就會受到一定的制約。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不得侵害合同債權;第三人享有的代位權和撤銷權。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
第一,時間上必須是“締約當時”,即當事人雙方訂立合同的時候。第二,當事人具備相應的締約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除了純獲利的行為和處分零花錢等民事行為以外都是被認為是無效的;限制行為能力人除純獲利的和從事與其能力行為相適應的民事行為都是無效的或蛇需要監護人進行追認才能生效。當事人超越一般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不能認為是無效的,但是違反國家禁止性限制,特許經營而訂立的合同無效。
(二)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法律即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也包括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但是僅指其中的強制性規定,包括任意性規定。主要有以下幾種:關于基本的社會秩序的規定、關于私法自治前提的規定、保護第三人的信賴和交易安全的規定、保護經濟上弱者的規定。廣義的強制性規定還包括取締性規定,即行政取締立場的禁止或限制一定行為的規定。違反強制性規范的合同是無效的。
(一)無效的合同
合同無效是指合同嚴重欠缺有效成立的要件,不按照當事人合意的內容還是根據法律的直接規定賦予法律效果。這是合同的狹義的無效。有學者認為廣義的無效可指所有絕對無效受限制的情形。具體的合同無效的類型還可以分為:絕對無效和相對無效、自始無效和嗣后無效、全部無效和部分無效。
(1)合同無效的原因。①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欺詐是指為使他人陷入錯誤并為意思表示為目的,故意陳述虛偽事實或隱瞞真實情況。脅迫是指表示將會向當事人施加危害,使當事人產生恐懼,并且基于這種恐懼而為一定的意思表示。最后這種行為還要損害到國家利益否則就屬于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②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利益。無效的原因有兩個構成要件:第一,主觀上是惡意串通,雙方當事人具有共同的目的,希望訂立合同來達到損害的后果。可以是當事人預先共謀的,也可以是一方發現有損害行為而用默示的方式接收;第二,客觀是上合同損害了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利益。
(二)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
首先,可撤銷合同的對象是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其次,由撤銷權人來行使撤銷權,但是其也有權否定行使;最后,撤銷權不行使合同繼續有效,一旦行使,合同自始歸于無效。可撤銷的原因主要有欺詐、脅迫、乘人之危、重大誤解、顯失公平。在此主要介紹后三種情況。
乘人之危是指他方陷于危難處境,一方當事人故意利用他人的危難處境,使得他方迫于自己的危難處境接受了不利的甚至極為苛刻的條件,不得已與他方訂立了合同。合同有時顯失公平有時則不一定。
重大誤解是指誤解人在作出意思表示時對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項存在著認識上的顯著缺陷,其后果是誤解人受到較大損失,以至于根本達不到締約目的。誤解的內容可能是對合同性質的誤解、對標的物品種的誤解、對相對人的誤解、對標的物質量的誤解等。
顯失公平指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明顯不對等,這種不對等違反公平原則,超過了法律允許的必要的限度,使得一方遭受重大不利。因欺詐、脅迫、乘人之危、惡心串通損害他人利益導致的顯失公平是不包括在其中的。
(三)效力待定的合同
(1)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超越其年齡、智力、精神狀況訂立的合同和純獲利的合同以外的合同都要經過其監護人的追認以后才能發生法律效力。追認權屬于形成權,由法定代理人以意思表示的方式向合同相對人行使。追認的意思表示自到達相對人時生效。追認權受除斥期間的限制,法律規定為1個月。在法定代理人追認前,相對人也可以將合同撤銷。
(2)無權代理人訂立的合同,無權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與 相對人訂立合同,非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法律效力,除非構成表見代理。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追認,追認的意思表示自到達相對人時生效,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但是被代理人已經開始履行義務的,視為對合同的追認。合同被追認以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