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觀點
“數字雄安”建設要聚焦大數據重點應用領域,努力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協同治理信用之城、普惠民生綠色之城、金融科技創新之城和安全運行示范之城。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作為黨代會報告唯一提及的新區,雄安新區的每一個動靜都引人注目。今年10月,雄安新區管委會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大數據管理體制機制和“數字雄安”建設的基本思路,全力推進“數字雄安”建設工作。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指出,“數字雄安”是雄安新區建設的規定動作和題中之義,是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手段和載體,必須高度重視、全力推進,實現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治理、城市服務的智慧化。10月10日,國家工商總局發文稱,將支持雄安新區構建大數據監管模型。
陳剛此前曾是貴陽大數據產業的重要操盤手。相對于貴陽,雄安像是“一張白紙”,更有利于數字城市全新的頂層設計。陳剛提出,首先要建立健全組織體系,成立“數字雄安”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加強對相關工作的統籌協調和集約推進;其次要探索創新政策體系,針對政府主導模式下的大數據建設、運營,梳理數據獲取、數據運營、數據安全等方面可能遇到的政策問題,創新突破,形成“雄安模式”;最后要建立數據管理層級體系,以雄安新區管委會和三縣政府為統領,以企業、社會和外部力量為依托,搭建塊數據公司,設立小型數據中心,探索并逐步完善“數字雄安”的技術標準,形成數據管理集成系統。
圍繞“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陳剛強調,“數字雄安”建設要聚焦大數據重點應用領域,抓緊建立雄安公民個人數據賬戶系統、雄安房屋租賃大數據管理系統,搭建雄安新區區塊鏈及數字誠信應用平臺,設立“數字雄安”可視化展示中心等,努力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協同治理信用之城、普惠民生綠色之城、金融科技創新之城和安全運行示范之城。
問題與辦法
舊糧還沒賣出去,新糧等著收,如何減少糧食儲備損耗,增加農民糧食收益?山西祁縣創立的“糧食銀行”,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糧食銀行”并不是真正的銀行,而是糧食企業借鑒銀行業經營模式,農戶將糧食經營權以“定期”或“活期”的形式讓渡給企業,讓企業經營,從而盤活糧食資源。
“糧食銀行”存糧自由,還保值增值。農民可自由選擇存儲期限并有一定的利息,存糧期間糧權不變,可以選擇提取存糧或直接提取現金。比如存定期1年,到期后每斤糧按固定利息結算;存活期,則是按月計息,按約定可折現或兌換生活日用品、生產資料。另外,定期存糧的,每月還可以使用3%—5%存儲量,兌換米面油日用品。分紅型的存儲方式,價格隨行就市,收益三七分成。盈利時,儲戶得七,銀行得三;虧損時,儲戶損三,銀行損七。
建立“糧食銀行”存糧保險制度。建立風險保證金,專戶管理,滾動使用。為防范“糧食銀行”將農民存糧“賣空”的風險,祁縣探索建立規范和促進“糧食銀行”發展的監管制度、制定申辦“糧食銀行”資格審核制度、“糧食銀行”庫存報告制度等。與此同時,做好監督,嚴厲打擊以“糧食銀行”名義騙取農民糧食、非法集資等坑農害農行為,通過管控風險,讓多贏實實在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