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黨建“1+3”:讓百姓更幸福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日前印發了《關于構建社區黨建“1+3”運行機制的意見》的通知,就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社區居委會為主導、社區居民群眾為主體、社區各種組織為主要服務載體的社區黨建“1+3”運行機制,提出具體意見。
構建社區黨建“1+3”運行機制,要主動適應城鎮化快速推進和社會轉型發展的需要,自覺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和社會治理規律,把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貫穿社區治理全過程,始終堅持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不動搖,進一步強化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功能,以社區黨的建設帶動社區居委會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建設,感召凝聚廣大居民群眾,促進各類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形成社區黨組織統一領導,黨員群眾積極跟進,社區居民委員會及其他社區組織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互促共進的社區管理服務新機制,不斷提高社區治理水平,夯實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
完善社區組織體系。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的變化需求,創新社區組織設置,擴大黨在城市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健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及其服務組織,延伸觸角、健全網格、擴大覆蓋,實現對社區黨員和社區居民的全員管理和無縫連接。發揮社區黨組織對轄區黨建工作的兜底管理責任,推動正式黨員3名以上、居民500人以上的居民小區及在職人員300人以上的商務樓宇、大型綜合體、特色街區、專業市場等,都建立黨組織。積極發展以社區黨員、居民代表、樓院門棟長、新興領域從業人員等社區骨干為重點的群眾型組織,堅持完善居民會議制度和居民協商制度。要推行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支持社區民警、群團組織負責人通過民主選舉程序擔任居民委員會成員,支持社區黨組織把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管理骨干、優秀人才培養成黨員,支持符合條件的居民委員會成員通過合法程序擔任業主委員會成員。
本欄編輯/李勝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