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辦法
去杠桿,不妨讓保險機構多舉牌
因萬科寶能之爭的戲劇性資本故事,險資似乎成為談之色變的“野蠻人”。但隨著中央“降杠桿”任務的推進,近年來,在吉林、青海等不少省份,保險資金作為當地重要的新興融資渠道之一,被寫入當地金融工作議程。河南省政府近日在一份降低省內企業杠桿率的實施意見中表示,鼓勵險資舉牌省內上市公司。這是首個省級地方政府公開表態支持險資舉牌。
該《意見》指出,要重點鼓勵企業的四類股權融資,包括鼓勵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級市場進行股權融資,支持中小企業到新三板市場掛牌融資,引導新三板掛牌后備企業到中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融資。同時,發展壯大各類投資基金,進一步擴大財政性涉企基金的投資規模等。此外,繼續推動保險資金引進,鼓勵保險機構舉牌省內優質上市公司,積極吸引境外股權投資,擴大企業股本融資以及支持設立跨境合作產業基金等。
有分析認為,舉牌是機構投資者對公司投資價值與發展前景的肯定,有利于提升公司股票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但有業內人士表示,保險機構寄希望于從地方經濟發展中掘金,就必須要拿出真金白銀為該區域的GDP增長做出實質性貢獻的勇氣和決心。但在參與地方經濟建設紅利分配的誘惑下,卻也不能忽視區域性地方債務風險逐步增加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