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強烈的個性意識和自由創造精神
——清遠新實力小說作家創作概觀

2017-11-25 13:05:39馬忠
雨花 2017年20期
關鍵詞:小說

■ 馬忠

強烈的個性意識和自由創造精神
——清遠新實力小說作家創作概觀

■ 馬忠

地處珠江三角洲北部的清遠,是一座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城市,被一條名叫北江的河流滋養著。這里,既有豐厚的歷史土壤和不絕如縷的文學傳統,又有活力充沛的現當代文學創作。

近10年來,清遠小說創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出現了一批頗具潛力的青年小說作家。他們先后在《作品》《芳草》《都市》《文學界》《四川文學》《芙蓉》《廣州文藝》《青年文學》等期刊發表中、短篇小說30多篇,獲得廣泛好評。特別是青年作家葉清河、李銜夏兩人的中篇同時入選2016年第3期《小說選刊》,在清遠文壇上史無前例。《小說選刊》是中國作協主辦的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文學雜志之一,代表國內最高小說水準的文學選刊,被譽為“中國當代文學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清遠作家作品被《小說選刊》轉載,標志著清遠作家創作取得了一次重大突破。

通過檢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這10年來的清遠作家作品,可以發現,清遠作家在中短篇小說創作上已經具有相當強的實力,有的在全國已經嶄露頭角。那么,10年來,清遠的小說創作究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作品和特點,他們語言的味道、敘述的姿態又有何不同呢?

聚焦當下與現實

關注現實,反映現實,是清遠小說創作一貫的傳統。近幾年,80后作家葉清河在貼近現實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從2009年開始真正意義上小說創作的他,出道雖晚,但成就不俗。

短篇小說《月婆賣豬》,以月婆的兒子興全為代表的年輕一代毫不留戀地離開了鄉村進城娶了城里的媳婦,并以城市作為生存的空間;以天財為代表的進城再返鄉的堅守者則遭遇著來自家庭(天嫂)日趨嚴重的質疑和謾罵;以月婆、三婆為代表的年長者,在對鄉村的眷戀和城市的恐懼中惶惶不安,在留鄉與離鄉之間難以抉擇。一方面,她們不得不進城,因為她們的老伴死了,兒子進了城,鄉村對她們來講,只是照見自我孤獨的傷心地。另一方面,她們找不到融入城市的方式,月婆不斷地夢見兒媳桂珍經過她養的豬圈時掩著鼻子,夢見她吃飯前因為怕臟把碗和筷子用熱水洗了一遍又一遍。在小說的最后,這種對城市的不安在三婆進城不久后就死掉和月婆無聲的悲泣中達到頂點。2009年,《作品》雜志推出了粵北(清遠、韶關)專號,葉清河的短篇小說《月婆賣豬》被選為頭條。之后,他在多家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了中短篇小說,逐漸在小說界嶄露頭角。2012年,《作品》雜志推出廣東青年作家“新實力”八家,葉清河以其在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出色表現入選,雜志選發了他的作品小輯——含中篇小說《心靈秘史》、散文《一個人的精神族譜》、創作談《除了寫別無其他》,并配發了評價家胡磊的評論《身體敘事與民間記憶》。2015年,葉清河的中篇小說《地下》獲得第二屆全國青年產業工人文學大獎中篇小說獎。

如果說,月婆作為一個鄉村人,在城鄉的選擇中天然地把鄉村作為自己的歸宿,那么,作為一個外來媳婦,春英的命運則更讓人慨嘆。在這篇小說《春英》中,葉清河把鄉村對人性的壓抑和改造寫很深刻。春英20年前是一個在東莞流水線上的女工,她嫁給了四叔,也就告別城市進入了鄉村。作為鄉村的外來者,春英一開始對鄉村是保持距離的,甚至不憚以離婚的方式來解除與鄉村的關系,但是,她在鄉村規則的改造之下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鄉村人,并在對城市生活方式的恐慌中發瘋了。春英的悲劇,在于她始終只能認同一個身份,要么成為鄉村人,要么成為城市人,她無法在兩者之間搖擺。因為她的愛已經給了鄉村,那么,對城市,就只剩下怕了。在另外兩篇鄉村題材小說中,鄉村進一步被剝去溫情的面紗,成為人物喪命的場所。在《大姐的嫁衣》中,大姐作為飽受苦難的鄉村人,在城市打工,經歷了幾段情感之后,最終作為不孕者回鄉尋找偏方,卻死于鄉村的庸醫之手。這實際上隱喻著鄉村作為最后的故鄉已經喪失了它的庇護性,故鄉正在淪為異鄉。在《德慶的遺言》中,打工多年的德慶得了塵肺病,只能回鄉養病。他去探望城里的兒子,卻發現兒子之前撒了謊,原來兒子在城里并沒有房子,德慶去售樓處問,得知首付需要38萬,德慶想起好友王貴之前被鄉里水泥廠炸山的石頭砸死,賠了32萬。德慶于是給老婆留下38萬的遺言,自己到水泥廠炸山的地方尋死,果真被石頭砸得稀巴爛。小說的結尾,兒子雷星明白真相后主動放棄索賠,德慶的死,對鄉村里來說,仿佛是“一場戲,戲終了,就散場了。”德慶試圖把鄉村人在城市的失落通過放棄自我的方式來尋得補償,但事實并非如他所愿,鄉村人在城市的失落和鄉村人自我的失落疊合在一起,成為這篇小說最為悲愴的地方。

葉清河的鄉村小說,以現實主義的蒼涼,深刻地展現出當代鄉村人的生存遭遇。被城市不斷擠壓,他們苦苦掙扎,去與留,怕與愛,成為他們兩難的困境。他們遭遇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漂泊,并且,無法尋找到庇護之所。《心靈秘史》和《病》都以男性的生理疾病來隱喻當代“城市邊緣人”掙扎著進入城市生活所產生的心靈異變和扭曲。城市并沒有成為鄉村人的避難所,相反,在城市中,人物經歷著身體和靈魂的雙重隱疾。葉清河把人物的現代苦悶描繪得如此真實,以致我們不得不對人物產生出“理解之同情”。這群邊緣人在城市中掙扎浮沉,左右逢迎,溜須拍馬,他們作為鄉村人的淳樸底色早已在城市的淘洗中消失殆盡,小說中張客說:“你不信任身邊任何的一個人,每天都好象生活在敵人當中,你得預防著不知道哪里來的暗箭……我的生活是那么的荒唐、混亂了。有時候,就是連我自己,好像也不認識自己了。”張連和張客,就像是一個面孔的孿生兄弟,他們投射的是城市強大的生存法則對鄉村淳樸人性的摧毀,是身體的動蕩和靈魂的失距,是在一個時代巨大的陰影下,小人物異化的心靈史。除了疾病和愛欲,葉清河也試圖從底層苦難和庸常的生活對人的損耗來書寫現代城市的荒誕。《地下》中的羅奇,走在大街上竟然一腳踩空就掉進了地下世界,成為了地下黑暗工廠里失去名字的流水線工人。在流水線上,羅奇時常會陷入意識模糊的噩夢,他感到苦悶,甚至試圖自殺,他尋找出口,卻發現自己怎么都無法出去,監管無處不在。《地下》揭示了底層工人是如何被龐大的社會機器收編并逐步異化為生產工具的。他們被抹滅了作為“人的屬性”,成為了現代社群中被遮蔽、囚禁、損耗和遺忘的那一部分。甚至連他們最為壯烈地反抗——自殺,也只能成為花邊新聞,被反復地消費。小說的荒誕在于,我們不存在一個真實的地下世界,但地下世界其實無處不在,正像流水線無處不在。

葉清河最初的寫作可劃入鄉土文學的范疇,個人的經驗印記也較為明顯。“近幾年,他的創作在題材方面有大的擴展,目光也開始涉及城市領域,重視思想層面的探尋,手法也比以前更為多樣。”“這種擴展和調整,在他,并不是十分容易——其實任何文學或思想上的探索都不容易。但他一路堅持了下來,以《地下》《衣人》等作品證明了這種努力并非徒勞。這些作品,也證明葉清河是一個能生長的作家,只要努力,就能不斷突破自身的限制。”①

打開生存狀態之門

在我有限的視野里,李銜夏小說寫作勢頭旺盛,同時進行詩歌寫作。

《旗煊》是李銜夏發表的第一部中篇,原發于《都市》2016年第2期,被《小說選刊》2016年第3期轉載,獲《都市》2015-2016雙年佳作獎,并入選中國作家協會《小說選刊》2016中篇年選(漓江出版社)。《旗煊》講述了一個關于“自由與情感”的故事。小說開篇,寫一個青年作家與一個陌生女子在火車上的一次平常的搭訕,但不料這次搭訕竟成為他們一段別樣的流浪人生的開端。在這里我們仿佛看到一架在跑道上蓄勢待發的飛機,在經過短時間的滑行之后,便在跑道上騰起,并很快攀升至云端。這種靈動的寫作手法大膽新穎,別出心裁,整篇故事情節的走向也似云中蛟龍,見首難見尾,令人無法捉摸。隨著故事的深入,一個特立獨行的女性形象漸漸清晰,她有著青春靚麗的外表,自由不羈的靈魂,她每天更換一個名字,她不使用任何現代化通訊手段,率性而為,身隨心動,流浪的腳步踏遍山南海北。她雖與他結伴而行,可他們的關系卻又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情侶。她游走在暗夜里,施展身體的魔法,操控著每一個想靠近她的男人,她對異性,對愛情,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許多言行也經常令人匪夷所思。在這段流浪的日子里,她帶著他目睹了俗世生活中的種種愛恨情仇。但他們又不僅僅止于觀望,而是深入其中,去感知,去理解。女主角的行事風格飄忽不定,時而冰一樣冷,時而火一樣燙,時而又似鬼魅般幻化無窮。但她卻有情有義,為了朋友她愿意無私地出手相助,也曾因為見證了一段不渝的愛情而動容。但當她想努力回歸那種正常人的生活,步入平淡的婚姻之際,卻選擇了逃離。她的離開像她的出現一樣,還是在火車上,無影無蹤,無跡可尋。而“我”似乎只是在火車上做了一場長長的夢而已。小說所有的情節都源于作者的想象,他也傾盡心力,將所有關于自由的想象都賦予這個女子,他像皮格馬利翁一樣精心地塑造著她,讓我們得以欣賞得到一尊脫俗的自由女神之像。這個人物形象,必將長久地留存在每一個讀者心目中,并長久地綻放出獨屬于她的光芒。

李銜夏的另一個中篇小說《人類靈魂工程師》,發于《都市》2017年第1期,被《小說選刊》2017年第2期轉載。故事草蛇灰線斷續接引,敘事雜糅議論,一邊告訴讀者是虛構一邊打通現實與虛構的界域,魔幻和象征交疊的結尾……作品的寫法具有詭譎的不規則性,難以歸入某種流派,但讀起來也不覺得筆法莽撞。或許我們可以暫時退一步,將其指認在一個更為廣闊的范疇中,視其為一種資料:記錄寫作者生活樣貌的資料,一張標注李述魂、李紅兵思想、人情、人性狀態的晴雨表。“人類靈魂工程師”是對作家的最高褒獎,然而,和這一稱號匹配的作家鳳毛麟角。寫作者李述魂、李紅兵充其量只能算作家,“人類靈魂工程師”這樣的稱號和使命他們難以理解和負載。

作為清遠目前最年輕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李銜夏的嘗試是大膽的,也是成功的。我們看到,他既有能力書寫現實,也有能力描繪超越于現實之上的理想。用評論家的話說,詩人小說在某種意義上,和具備詩性修養的小說家的作品,有類似的可能的文學空間,作品所傳達出的意思和意義,作品人物所承擔的隱性義務,這種義務對當代意義和歷史意義所要進行的悠然彰顯,對文學精神的找尋,對文學中有可能出現的哲學延伸,對詩化哲學的融會,對存在和荒誕的態度和標準,極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表達與呈現。從2010年10月獲《小說選刊》第一屆全國小說筆會征文三等獎,受邀參加第一屆全國小說筆會;《小說選刊》2011年增刊(小說筆會專號)發表《人類沉默史》5000字故事梗概,《小說林》2015年第2期發表短篇小說《真空》,《山東文學》上半月刊2015年第9期發表短篇小說《加繆的人間》,《延河》下半月2014年第9期發表短篇小說《酒店沒有酒》(配發照片、創作談、評論文章),《四川文學》2014年11月中旬刊發表小小說《光盤行動》,《都市》2016年第2期發表中篇小說《旗煊》(頭題刊發),《小說選刊》2016年第3期選載中篇小說《旗煊》(封面推介、卷首語整段褒評),《陽光》2016年第3期發表中篇小說《留鳥》(頭題刊發),《延河》下半月刊2016年第3期發表短篇小說《尋我啟事》,《都市》2016年第4期發表短篇小說《我跟你說他》(包攬頭題欄目),《都市》2016年第4期發表中篇小說《心墓》(包攬頭題欄目),《江河文學》2016年第3期發表短篇小說《昏禮》,《都市》2017年第1期發表中篇小說《人類靈魂工程師》,《小說選刊》2017年第2期轉載中篇小說《人類靈魂工程師》,《芙蓉》2017年第5期發表中篇小說《年輪水波蕩漾》……

2017年1月,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36萬字長篇小說《人類沉默史》,可以看出這位青年詩人小說家對題材的選擇總是出其不意。

這些作品,更多的指向是李銜夏對他們這代人的精神疑難進行的思考,他用文字給讀者打開了一扇獨特的門——一扇揭示當代人另一面生存狀態的門,一扇驚心動魄和全陌生的通向殘酷精神世界的門。在這扇門里,他奮不顧身的追尋著他所熱愛的一切——愛情、自由,這種激烈和昂揚的情緒帶給李銜夏的作品以及他本人一種無窮的魅力。用他自己的話說:先把自己寫爽了!

尋找失落的主體和故鄉

在清遠小說新生力量里,除了前面談到的兩位青年作家是土生土長的清遠人,還有一些是新清遠人。比如來自廣西賀州的鄒業本和四川巴中的向明偉。由于特殊的經歷,他們的小說,或多或少都與“漂泊”“鄉愁”有關。

1987出生的鄒業本曾在《四川文學》《廣州文藝》《青年作家》等刊物發表作品,出版有長篇小說《寂靜村莊》《那片松林》以及《漂泊詩稿》等。鄒業本的小說不以故事取勝,但憑靠對外在世界和個人心靈的敏銳體察和感悟,細細密密地串起了一串串夢想的文字珠鏈,便營造出了一個個五光十色、美輪美奐的奇景,他的作品里透出飛揚的想象和透明的憂傷。鄒業本的長篇小說《寂靜村莊》以大學生活為題材。主人公鐘山是個有理想、有追求,并深得老師寵愛、同學敬慕的青年學子,一個奮發有為的文學青年。作為“校園明星”,他的才華,無疑吸引了文學社里一群喜愛文學的青年學子,并使他成為大家傾慕的對象,也因此贏得了師妹文婧的愛情。然而,“少年成名”的他,面對浮躁的社會,以及市電臺年輕漂亮的美女主持人許小蝶,他終于把持不住心性,陷入情與欲的痛苦抉擇,泥足深陷,難以自拔……小說中另一女主角文婧對鐘山的愛,癡迷得近乎盲目。她為鐘山獻出了一切……最后,當她得知“她的鐘山”,卻倒在了許小蝶的懷里,終于,在一天夜里,她選擇了從教學樓六樓上跳下來,結束了這痛苦的一切。文婧的死,對鐘山和許小蝶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為承受不了這份“生命之重”,小蝶最后選擇辭職,逃離這個南方小城,躲到了另一個遙遠的北方城市里,并從此與鐘山斷了聯系。而鐘山呢?同樣因為承受不了內心巨大的痛苦和譴責,尚未完成學業,就匆匆離開大學校園,離開小城,到西藏的一個寺廟里,掃了半年地,然后又四處流浪漂泊,并最終在粵北一個偏僻的山村小學里,暫時找到了一個棲身之地,并希望“在這與世隔絕的寂靜村莊,開始他的另一種生活”“他要埋葬自己的青春,要在漂泊中尋回自己的靈魂。從此,不再輕佻,不再浮躁,不再困惑與迷茫……”在這部長篇小說中,作者沒有賣弄玄虛的情節,沒有生澀的語句和參差的段落。他更像一個善于講述故事的老者,娓娓道來,不緊不慢,親切生動。人物之間的關系清晰、單純、主人公的心境亦是可觸可感。尤其是關于愛情的情節,非常細膩鮮活,人物之間的互動,情緒的抒發,氛圍的營造都幾乎躍然眼前,讓人簡直看到作者自己的身影。無論作者是否真實體驗過主人公“鐘山”的人生歷程,他在這樣的抒寫里一定寄托了自己對人生與愛情的向往和思考。因此筆墨包含情感,才可將細節描摹得如同生活的底片。在小說的最后,主人公遠離了俗塵凡世,向著寂靜的山林和谷地去尋找他靈魂幸福的歸宿,我想這正是滲透了作者對世俗的厭倦與對人生的透徹領悟。總體上,是一部“精神走向”的作品,其價值更多的在于“個人性”與“靈魂性”。

而出生于70年代末的向明偉多年來則把視線聚焦在鄉村生活的不變與變化上,他善于在人們習以為常的題材中發掘新意。這在很大程度上跟向明偉生于農村,長于農村,熟悉農村,對農村生活情有獨鐘有關。向明偉的小說,讓我們很自然地想起近幾年文學批評家孟繁華提出的一個概念——鄉村文明的崩潰。他對當下文學的疑慮或焦慮,或許隱含了對文學“轟動”或“突變”還懷有期待。孟繁華認為,鄉村文明的崩潰已是不爭的事實。不僅維系鄉村文明的文化已經土崩瓦解,更重要的是鄉村文明的載體也逐漸轉向了城市。這是現代性的必然結果,也是歷史合目的性發展的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化就是城市化。但城市化是不是就一定要剿滅鄉村文化,這是需要討論的。向明偉之所以還對鄉土文學懷有期待,一方面鄉土文學是最發達、最成熟的文學樣式,另一方面,鄉村文明崩潰了,但對鄉土中國的書寫遠遠沒有結束。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認識,向明偉在其創造的短篇小說藝術世界里,為讀者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農村故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農村人物,描繪了一幅又一幅靈動的農村畫面。通過他發表在《青年作家》《四川文學》《短篇小說》《作品》等報刊的《翠村的風花雪月》《回鄉之路》《一只飛鳥的影子》《小園秘史》《迷途》等短篇,我們不難看出,向明偉的小說里有懷舊主義,傳統精神,細膩溫婉,文風保守卻不乏銳意求新。他在小說題材上,顯現出對鄉村生活、城鄉發展的觀察與把握,他所選擇的敘事審美策略,也體現出作為“70后”這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其翠村系列小說就是一組非常有意思的存在:翠村的名字是虛的,但存在形態卻是“文學的”。以此為標本觀察中國農村的生存樣態與人文景觀,進入讀懂中國社會形態的另一扇門。向明偉以短篇小說《白月光》獲得第二屆全國青年產業工人文學大獎新人獎。這篇7000多字的短篇小說,寫了一個打工男孩回鄉探望患上“夢游癥”的父親的故事。這篇小說使用了第二人稱。事實上,好的第二人稱小說是不能隨便換掉的,那也就證明作者使用的角度很成功,和小說的各種元素融為了一個整體——這篇小說中的“你”顯得很結實,不可以隨便換成第三人稱或第一人稱。作者借用“你”來拉近讀者的距離,讓讀者對小說要表達的主題——關于留守老人的社會問題感同身受。“雖然故事簡單,但行文從容,描寫細膩,感情深沉,引人入勝。作者筆下的農村,寂靜而優美,作者筆下的一對父子感情,復雜而感人。小說雖然篇幅有限,但寓意無窮,入木三分。其實,作者筆下的父親,可以看作是這個時代所有打工者的故鄉,甚至可以看成是這個時代所有的失去了故鄉的中國人的故鄉。”②

獨立的與自由的個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這一代作家可謂文學功力堅實,創作力風格各異,經過多年的文學實踐,已經支撐起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七零后、八零后小說作者漸露頭角,從作品的數量與質量兩個方面考量,都比以前年度有較大提升,他們的作品也引起國內一些重點文學期刊的關注;

二是表現手法多樣,既有現實主義的,也有先鋒派敘事,改變了清遠小說作家一直以來以現實主義手法見長的文學生態;

三是題材的多樣性,以往清遠作家多將目光投向鄉土文學,但這10年來的小說作品中,反倒是城市題材占據上風,這也反映了清遠作家在關注時代、關注生活上視角的一些轉變;

四是在文體上中篇小說的成就要高于短篇小說,不難發現,近幾年清遠作家作品被選刊選載并引起反響的多是中篇小說,相對來說,短篇小說創作顯得較弱。

從清遠新一代青年小說作家身上,可以發掘出這么幾個共性:

第一,他們是以長篇小說的要求來寫中短篇,篇幅容量的長短只是外在形式,藝術只承認質量,只承認對人心靈的震撼力度。這樣的文學理念似乎已經普及到了他們這新一代作家,他們已經打破了唯長篇小說迷信論,回歸文學的本質。

第二,他們的寫作徹底改變了前代作家單一鄉土(村)題材的寫作面貌,他們的寫作具有更為寬廣的題材和意識。比如葉清河就創作過《月婆賣豬》等不少鄉村題材的小說和散文,但他也有《保安五段》等一類工業題材的、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描寫底層人群的城市寓言式的現實主義作品。

第三,他們能力全面,而風格各異。比如李銜夏是從異域題材作為切入而進入深度的文學性藝術性精神世界,而葉清河更關注現實,是一種切近現實的社會人文關懷,更切近生活常態。鄒業本的小說多顯出一種智慧的思想,多現代氣息,而向明偉的小說多呈現出一種傳統的純樸的生活審美熱情。

總之,清遠小說創作無論是關注當前現實生活的重大主題,還是敘述紛繁無序的現代性現象,重述歷史的集體記憶,都表現出作家們對現實的敏感與熱情,對當代人困境的獨特把握,對歷史的思考與拷問。如果單從創作面的寬廣度上,我認為他們這些清遠新一代青年作家都勝過前一代作家,同時,他們具備強烈的個性主體意識,自由創造精神,和熱愛文學熱愛生活的朝氣。這些可貴的藝術品質讓我們對清遠的小說創作充滿了信心。

當然,清遠的青年小說創作力量還相對單薄,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比如開掘的深度,現實很復雜、人性很復雜,怎么揭穿偽裝,貼近本質,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有精神的硬度。因為小說的助推劑就是精神,精神能引領小說飛翔,只有精神的強悍,小說才豐滿。

河流,終究要流向大海。對于北江滋養下的新一代清遠青年作家,完全有理由相信清遠作家會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中短篇小說,因為——“將來有將來”。

注釋:

①謝有順、李德南:《主持人語》,《創作與評論》,2017年1月上半月刊。

②轉引自馬也:《清遠3位作家獲第二屆全國青年產業工人文學大獎》,清遠市文藝網,2014年10月20日。

清遠市委宣傳部)

猜你喜歡
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何為最好的小說開場白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7:06
小說課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我們曾經小說過(外一篇)
作品(2017年4期)2017-05-17 01:14:32
妙趣橫生的超短小說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29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閃小說二則
小說月刊(2014年8期)2014-04-19 02:39: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偷拍久久网|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91精品国产丝袜|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的|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热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欧美亚洲第一页|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国产噜噜噜|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99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jizz在线免费播放|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最黄视频|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网站| 欧美人人干|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婷婷| 69av在线|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黄色片|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性欧美在线| 91九色最新地址|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国产精品视频a|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午夜综合网|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婷婷午夜影院|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国产视频欧美|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国产精品19p|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欧美成人二区|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美女黄网十八禁免费看|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999|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性视频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