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義萍任 盡
遵義市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
邵義萍1任 盡2
流動兒童進入城市,其父母傳統的教育方式,導致家庭教育出現較多問題。本文從流動兒童所在家庭、學校及社區三個方面提出提高流動兒童家庭教育質量的建議,以提高流動兒童其家庭教育的水平。
流動兒童 家庭教育 現狀與對策
2015年,我國流動人口規模達2.47億人,隨著他們一起進入城市的兒童有近 2000 萬。遵義市流動兒童人口也在逐年增加。流動兒童家長進入城市后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與城里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能有好成績,考上好大學,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融入城市生活。但他們文化素質、家庭收入、社會地位相對較低,用粗暴單一,非打即罵的傳統方式教育孩子。繁忙辛苦的工作導致他們沒有時間實施家庭教育。有些想將孩子教育好,但沒有科學的教育方法。有些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無能為力,把教育孩子的希望放在學校。導致流動兒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存在非常多的問題。
為提升流動兒童家庭教育水平,我們將從學校、家庭、社區等三個角度對流動兒童家庭教育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大。許多流動兒童家長望子成龍,將自己許多未曾實現的夢想和希望強加在孩子身上,對孩子高標準,高要求。甚至不分時間地點場合教訓,打罵孩子,不顧孩子的自尊。導致他們產生很多心理上的問題。卻沒有發現,孩子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家長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強化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導地位。
(1)以身作則:流動兒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將勤勞、節約、勇敢、樂于助人等一些優秀的品質傳播給孩子。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制訂一些規則,從小讓孩子有規則意識,并遵守它。
(2)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睦的家庭氛圍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在和諧,民主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更自信,更開朗,情緒更加穩定。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包容,互相尊敬,讓孩子感受愛,懂得愛,學會愛。使孩子面對生活樂觀,信心十足。
(3)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流動兒童家長應該懂得要尊重孩子,能平等地象朋友一樣與孩子交流,鼓勵愛護和尊重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能獨立的作決定。
(一)舉辦流動兒童家長培訓
學??梢栽诹鲃觾和律雽W之前,要求父母或直接監護人參加系列的家庭教育培訓。通過培訓讓他們對科學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認識,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并形成系列化的課程。學校不僅讓流動兒童全面發展,同時也給家長進行優質家庭教育培訓。
(二)流動兒童優秀家長沙龍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能有很多共性的內容??蓸淞⒘鲃觾和瘍炐慵议L典型。請他們結合自身成功的家庭教育,將自己的教育心理得與其他家長進行分享。向其他家庭宣傳家庭教育的方法與理念。
(三)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咨詢熱線
專門安排有家庭教育指導師經驗的人員進行熱線接聽,替家長解答教子難題。不管在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如: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等。在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的情況下均可以撥打家庭教育咨詢熱線。熱線值班人員會及時的給家長朋友支招,幫助他們解決無法教育的問題。
(四)流動兒童親子活動
平時流動兒童家長工作較忙,也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當親子關系出現問題時也沒有主動的去緩和,導致親子關系出現隔閡。通過親子活動的開展,讓他們在活動中共同參與,深度合作,拉進親子間的關系。同時讓家長在活動中觀察自己的孩子,進一步的多方位的了解他們,才能更好的科學的教育孩子。
除此之外還可利用微信公眾號、QQ等網絡形式向流動兒童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宣傳工作。
可以利用寒暑假通過播放免費電影對流動兒童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宣傳。還可以成立社區家庭教育中心。為流動兒童提供學習的場所,中心內設一個家庭教育圖書角,準備一些與家庭教育相關的圖書資料,可以免費的借閱并及時歸還。還可以針對流動兒童家庭進行“文明家庭”的評選活動。在活動中借機會多與家長多交流溝通。以拉家長的形式就將家庭教育工作落在細節處。目的是讓流動兒童家長能認真履行家庭教育的職責,促使其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綜上所述,我們建立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家長為主,學校、社區作為家長家庭教育的補充。三個系統聯動的促進流動兒童家長能最大的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采用科學的適宜的教育方式教育流動兒童使其健康快樂的成長。
[1]<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國家衛生計生委[R].2016.
[2]袁曉嬌,方曉義,劉楊,藺秀云,鄧林園.流動兒童社會認同的特點、影響因素及其作用[J].教育研究,2010(03):54.
[3]李艷紅.城市流動兒童的適應問題及社會工作干預[J].現代教育科學,2013(10):19~21.
[4]段成榮,呂利丹,王宗萍,郭靜.南方人口,2013(04):44~80.
(作者單位:1.遵義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2.遵義市第十一中學)
本文系遵義市家庭教育專項課題普通課題JTJYYB2017006。